王海骄(右二)和商业伙伴交流探讨。(受访者供图)
90后西安姑娘王海骄是一名艺术工作者。从6岁开始学习舞蹈、影视表演、钢琴,大学时主修金融管理,却将话剧社做得风生水起。大学毕业后,难舍心中热爱的她远赴意大利接受专业艺术教育,逐渐在戏剧的世界里活成了那个闪耀的自己。
如今,回到西安这个千年古都,她有了更宏大的愿景——吸纳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艺术形式的精髓,通过戏剧这个纽带,讲好中国故事、西安故事。
海外求学工作 她用实力说话
2013年,本科毕业的王海骄来到西方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主修戏剧艺术导演管理。
在意大利,新的环境、新的语言、新的专业,要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极具挑战的学习环境,王海骄选择了用实力说话。
大学时,王海骄选修了一门叫美学哲学的课程,“知道我要选这门课,很多意大利同学告诉我这个课程特别难,他们都不会轻易选择这门课。”王海骄说,截至目前,她仍然是该校选修并拿到该课程学分的唯一的中国人。
国外大学为了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进度选择最适合的时机毕业,往往有不止一个毕业季。在意大利,大学毕业季有三个,分别为夏季、秋季和冬季。2016年夏季,王海骄作为首批毕业生顺利毕业,比大多数同学提前了半年时间。
毕业后,王海骄供职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市一家国家剧院,成为了一名专业艺术工作者。2016年,她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采编组里唯一的中国人,负责策划、摄影、对外联络等工作。
“刚进采编组工作时,大家对我的实力还不是很信任。但经过很多天的共同工作,最后一天,大家一起为我鼓掌。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挺自豪的,心里就想,我没有给中国人丢脸。”虽然早已时过境迁,但说起这一刻,王海骄仍感觉恍如昨日。
用西方艺术形式讲好西安故事
进入意大利专业剧院,工作如鱼得水,王海骄曾以为自己的生活会一直这么下去。2019年,机缘巧合下,代表意大利方回国参展,王海骄留在了国内工作。当时也有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但思考过后,她还是选择留在了西安。她说,这里有亲人,这里是家乡。
回来后,王海骄在西安演艺集团工作了一段时间。再回想那段经历,王海骄告诉记者,起初回国,还一味觉得西方艺术先进,工作方法和模式也完全照搬西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和磨合,王海骄慢慢觉得,要中西结合,博采众长,“咱们陕西和西安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土壤,那我们是不是能用西方的戏剧等艺术形式来讲咱自己的故事?”
她开始探索以西方的艺术表达方式为基底,将沉浸式、交互式、新空间式的戏剧表演融入常见的四大领域,包括城市商业体、乡村振兴、古镇和博物馆等。通过艺术内容引流,来带动人气盘活市场。她说:“艺术普及需要大环境的养成和漫长的过程。让老百姓花几百块钱走进剧院真的很难,所以,我们做的就是把好的内容带进各个场景,带到大家身边。”
王海骄和她的团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他们将戏剧带进了商场、带进了乡村,带到了更多离大众更近的生活场景。我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长安十二时辰的演出,就有他们的创意在其中。
把戏剧带到普罗大众当中
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王海骄打破了求学中的原有认知,对戏剧、对艺术有了更多思考。
“以前喜欢表演,是享受聚光灯下的感觉。但后来我明白,艺术的核心是服务民众。走出剧院,走进民众,在普通人身边发生,这才更能体现艺术的价值和力量。”王海骄说,“循着这个理念,我现在做的,就是把戏剧这种大家认为高高在上的艺术形式,带到普罗大众当中。当一种艺术形式,下能吸引几岁的小孩,上能吸引80多岁的老人,这才能充分彰显艺术的魅力,赋予艺术鲜活的生命力。”
把戏剧带进大众生活,王海骄做了很多尝试。2022年7月,在她的努力下,首家沉浸式戏剧美食体验餐厅在我市开业。“吃和戏剧是我的两大爱好,于是我就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做了一次尝试。在餐厅,大家可以一边享受意大利餐,一边欣赏戏剧表演,反响还挺不错!”王海骄说,餐厅虽然没有太多盈利,但开创了新的戏剧体验场景,得到了不少戏剧爱好者的好评,她还是挺高兴的。这也为她后来成立公司,做环境戏剧、沉浸式戏剧体验空间积蓄了勇气和经验。
采访中,王海骄还提到了戏剧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即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兼顾问题。“打造孵化一个艺术作品,要实现好的效果,肯定是要花钱的;而这个作品走向市场,要取得商业收益,实现良性发展,肯定要控制成本。艺术家考量的是艺术维度,但艺术作品要在市场上存活下来,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商业思维。把艺术价值追求和商业价值追求叠加在一个人身上,这个就比较割裂。”
幸运的是,王海骄受过这两方面的专业训练,兼具艺术眼光和商业思维。所以,成立公司至今,王海骄一直在聚焦“让艺术家回归艺术本身”。“就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样,我们在努力做那个老鹰,让艺术家更好地去创作。”采访中,王海骄笑称:“做一头‘开荒的牛’很难。但戏剧是我的热爱,纯粹的艺术是我的理想,是支持我不断向前的力量。”
采访中,王海骄感叹,在西安这几年的经营,让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她说:“看着我们的文化IP逐渐发展壮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被国内外更多人知晓,我有一种超越商业价值的成就感。我们脚下的土地上,有很多非常值得挖掘和推广的文化元素,希望自己能更多地参与其中,和陕西文化、西安文化一起,走得更远、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