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和周星驰为什么分道扬镳

港台明星 3 0

这个问题是经常有读者问我的。加上最近王晶在做自媒体,开始讲他跟圈内人的一些往事,里面当然也有周星驰,所以这个话题又火了起来。今天就详细说说。

王晶跟周星驰分道扬镳是很正常的。

这不是王晶的问题,因为从结果来看,周星驰跟谁基本都会分道扬镳。

这里面有天才曲高和寡的原因,但更多的源于周星驰本人对于金钱的渴求及对于名声的爱惜(虽然这两者往往是相悖的,但周其实想全都要)。

所以老一辈合作过的导演里,周星驰真正能留住的朋友只有名利心最淡薄的刘镇伟。

王晶是个很值得玩味的人,他是一个秉承极端实用主义的文人。

他的祖籍是浙江绍兴,一个以出师爷闻名的地方。虽然出生在香港,但王晶很好的吸取了绍兴师爷式的文化,或是先天就有这样的禀赋。也正因此,他曾短暂的被香港影坛推到了一个并不符合他真实能力的位置上。

绍兴师爷的标志是精明、务实,然而也有短板。就是他在读书的能力上无法取代科班出身的封建官僚,只适合摆弄关系、出点子。古代的幕僚班底往往以这批读书失意,但有精明干才的文人组成。他们无法担当写入历史的重任,但在细微处可以见到非凡的眼光。

而周星驰是业务能力极强,然而野心更强的人物。这使得他始终生活在一个很痛苦的区间当中,尽管被无数人抬举为星爷,然而他的影响力却始终局限于东亚较为不发达的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小国。这使得他成为「双周一成」其中一员以后,也带有更大的警惕感。因为论市场,他是三人中最狭小的,周润发的韩国市场、成龙的泛亚市场,都是当时他无法企及的,然而他却是脾气最大,也最有野心的一个。

以王晶自己的回忆,两人的相识是周星驰主动讨好,此时的周已经拍了「一本漫画闯天涯」、「咖喱辣椒」等作品,王晶则是靠赌神刚刚破了香港票房纪录——几个月后,这个记录被周星驰的「赌圣」所打破。

可以说,周星驰早期与王晶合作,是奠定他影坛地位的必然选择。因为王晶在台湾的市场的影响力远大于刘镇伟,且王晶对于台湾观众的心态把握也更胜一筹。

然而台湾的商业片口味本就是泥潭,甚至可以说在台湾越卖,证明这个电影越低俗——这点其实跟后来二十年的内地商业片规律很接近,毕竟同文同种。

比如周星驰跟刘镇伟的心血之作「大话西游」,在香港票房其实算是「尚可」,而在内地及台湾,都是灾难性的失败,需要等待大学生看盗版才讲口碑逐渐建立起来。

但这也恰恰是王晶的短处,因为他如绍兴师爷可以欺骗当地进城农民、小商贩一样,只能跟这些人打交道。

作为一名导演,王晶其实对于电影技法处理的能力十分不足。他某种程度上是低配版的周星驰,因为周星驰也这样。所以当他希望炫技的时候,往往是找一个会摄影、会安排画面的马仔导演跟拍,就如同周星驰的组织能力极差,需要李力持、郭子健等人平衡,才能坐稳导演位置一样。

然而与周星驰不同的是,王晶属于一个具有聪明头脑、文化底蕴,却天资有限的做题家式电影爱好者。这与天马行空的周星驰在艺术价值上相差甚远,无法用艺术品味来补足。

其实王晶是很有艺术品味的,起码有商业片的艺术品味。他拍电影烂片居多的重要原因,并非是许多宣传稿写的那样「不严肃」,实际上是能力问题。因为有品味不一定能执行的好,如同绍兴师爷有满肚子的谋略,最后仍需要老爷拍板执行一样。

他是一个一流的商业片影评人、准一流的电影监制/投资人、二流的电影编剧,以及三流导演。

因此他挑选明星向来是独具慧眼,所选片种也极为讨巧。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往往力有不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曾力捧的郑伊健。

实际上,王晶的眼光极佳,看得出郑伊健能红。94年左右已经在各大媒体兜售这位明日之星。

可是他拍不出能令郑伊健红的片子,最后是拍了几部后心灰意冷,交给马仔刘伟强拍200万的小制作「古惑仔」才爆冷杀出重围,而王晶此时却丝毫不看好这部古惑仔,认为他必定会输给自己当时精心筹备的爱情喜剧「偷偷爱你」。

他对于周星驰的把握,以及对于各类合作明星的把握,有一样是值得人激赏的。就是他永远会抓住艺人本身多重脸谱里,最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一张,加以演绎发挥。如果做香港电影史的话,王晶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游方道士天眼通」之类的形象出现,经过他的双眼,可以看到明星最为大众所喜爱的一面是如何的。

甚至跟他基本盘审美相悖的张国荣,他也曾有过设计,希望其与郑伊健合作,演一部抄袭奥斯卡最佳电影「骗中骗」的老千喜剧,令张国荣扮演保罗纽曼式的角色。虽然张后来以「不希望跟陈百祥合作」为由而推掉,但起码看得出王晶的慧眼独具,因为这的确是最适合张国荣的商业片脸谱——一个具有熟男魅力,且智慧性感的中年老千。

然而王晶的这点优势,配合上他的拙劣拍片能力,很多时候是无法产生佳作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与周星驰最后一次合作的电影「千王之王2000」。他很好的将周星驰步入中年以后,越发狡黠严肃的气质加以包装发挥,然而喜剧桥段的落后,令周星驰只能「食自己」,更何况还有张家辉在一旁搅局,安排各种无聊却频繁的笑料。无论是出于对自身羽毛的爱护,还是出于对王晶心思的揣摩,周都不会甘于继续合作。而王晶后来坦诚,自己在《千王之王2000》拍摄的最后一天,忍无可忍,当众大骂周星驰,其实对于周来说,只能说是一个结果,而非两人渐行渐远的原因。

因为早在1992年,两人的关系已经变坏。此后一直是各取所需的维持。王晶自传里曾回忆,周为了800万而单方面背弃了与自己合作公司的计划,令两人想拍的「少年李小龙」胎死腹中。换做周自己去嘉禾拍「武状元苏乞儿」。

结合当年的报道,此事应当为真。

可以说,王晶作为一个市侩的商人形象,只有在周星驰面前,才会显出文人的委屈与清高。因为他的小算盘在周星驰的眼里是无效的,周星驰拿钱就走,而他总是需要绞尽脑汁的骗钱之余,企图赢得一些人格尊重。就像他本来想发扬风格,答应周星驰拿六成片酬,自己拿四成。怎知周星驰三次压价,最后以「我八你二」成交以后,王晶自认为是「为艺术牺牲金钱」,但周却马上因此试探出了王晶的虚弱,直接连两成也不给,独揽八百万去拍独角戏去也。文化流氓面对社会流氓的力不从心,一览无余。

周星驰会怎样看这位老搭档呢?

以我对周星驰的了解,及当年的资料综合,我更倾向于周星驰在「神龙教」一片打开台湾市场以后,王晶在他心里就已经是个死人了,他就像一具埋在台南风水宝地的尸体,令周星驰需要金钱的时候把坟里残留的金子挖出来,供自己进行投资房地产及拍片。

与其说90年代后期是王晶消费周星驰,不如说周星驰在消耗王晶80年代末靠「最佳损友」、「赌神」等电影积攒下来的一些国语市场口碑。

除此之外,王晶对周星驰来说是毫无价值的。

因为王晶会的所有东西,都是周要么更好、要么完全不屑于了解的,可替代性极强。论包装与捧红一个人,周比王晶更有敏锐度,虽然「新喜剧之王」失败了,但在此之前的一系列电影中,星女郎在自己的电影中如何出镜,如何设计,都可以看出他是个真正的造星大师,在香港电影圈可谓无人能出其右,可以说是兼具了王晶的眼光与王家卫的营销手段。

可以说,从93——00年,王晶对于周星驰在艺术上唯一一次正向的帮助,就是结合了公案评书及「审死官热潮」的「九品芝麻官」。

这些年里,王晶时常对周星驰的人品恶言相向,同时又鼓吹其演技是香港第一。这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

因为王晶大概从92年以后,就深知自己只是一个看似流氓,实际文人气很重,且能力极为不足、短板明显的电影人。他能做的只有投机、钻营、市恩。而周星驰的天才与勤奋都远超于他,如果不是被病态的贪钱心理所阻碍,周的成就只会比现在还要高。

一个自诩为狡猾的读书人,遇到真正有马基雅维利式大智慧的流氓无产者,只能在心里深为拜服,但嘴上又极为愤恨。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被其需要,也知道自己永远达不到对方的水平。

我是猴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