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就给四大天王写歌的他,为何在梅艳芳死后彻底变了?

港台明星 3 0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谁说音乐圈只有站在聚光灯下的歌手才是主角?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幕后大佬的故事。

他出道就给四大天王写歌,却甘愿做个默默无闻的配角;

他是天后们的御用作曲人,却鲜少有人记得他的名字。

没错他就是伦永亮,一个用音符编织梦想的男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温和的音乐才子,在挚友梅艳芳离世后,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到底是什么让他彻底变了?

伦永亮的音乐生涯中,有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 梅艳芳。

2003年12月30日,这个日子像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地划破了香港娱乐圈的心。

天后梅艳芳的离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圈内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医院走廊里伦永亮站在那里,仿佛一尊失去了灵魂的雕像。

他的眼神空洞嘴唇微微颤抖,低声呢喃着:"阿梅,你怎么这次不迟到了呢?"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缓慢而痛苦地剜着他的心。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伦永亮的脑海中浮现出梅艳芳那张永远带着自信微笑的脸。

她总是姗姗来迟,却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阿亮要成为大牌,就应该学会迟到!"梅艳芳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伦永亮苦笑着摇了摇头,心想:"可你这次,来得也太早了吧。"

十余年的合作他们创造了无数经典,《烈焰红唇》、《女人花》、《镜花水月》……

每一首歌都像是他们共同孕育的孩子,承载着无数的欢笑泪水。

现在这些歌曲成了伦永亮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从这一刻起伦永亮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曾经活跃于幕前幕后的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仿佛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能力。

他开始更多地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在脑海中重现梅艳芳的声音。

有人说伦永亮是在用沉默来哀悼他的挚友。

但我觉得也许这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在谱写一首无声的挽歌。

毕竟对一个音乐人来说,有什么比沉默更能表达内心的悲痛呢?

伦永亮的变化让人不禁感叹:失去挚友的痛苦,竟能如此彻底地改变一个人。

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友情的珍贵,以及音乐人之间那种超越言语的深厚感情。

伦永亮用沉默诠释了他的哀思,而这份哀思或许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加动人。

伦永亮的音乐之路,可谓是一场跌宕起伏的心灵之旅。

让我们把时光倒带到1986年,那时的他刚从美国学成归来,浑身上下散发着青春的热血和对音乐的无限热爱。

然而现实就像一盆冷水,"刷"的一下浇在了他的头上。

"古典音乐?不好意思我们这儿不需要。"、"流行音乐可不是你这种学院派能玩得转的。"

这些话像一把把小刀,狠狠地戳在伦永亮的心上。

但是我们的音乐才子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主儿。

他撸起袖子一咬牙一跺脚,决定要给这些人好好上一课。

"不就是流行音乐吗?我也能写!"伦永亮心想"看我的吧!"

于是他掏空了自己的小金库,硬是凑出了一笔钱,发行了《伦永亮创作歌集》。

结果嘛emmm...惨不忍睹啊!只卖出了6000多份。

在那个磁带动辄卖几十万张的年代,这成绩简直是惨绝人寰。

伦永亮当时的心情,大概就像是高考考了零分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正当伦永亮觉得自己可能要和音乐说拜拜的时候,命运之神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潘光沛这个名字伦永亮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这位同样热爱音乐的律师,居然被伦永亮那张销量惨淡的专辑吸引了。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组队参加亚太区流行曲创作大赛。

结果这对临时组合居然一鸣惊人,拿下了比赛的冠军!

这下可把华星唱片公司的大佬们给乐坏了,立马向伦永亮抛出了橄榄枝。

签约华星后伦永亮开始为许冠杰、罗文这些大牌歌手创作歌曲。

但是咱们的伦大才子心里还是痒痒的,总觉得自己的歌就应该由自己来唱。

于是在1987年他推出了个人专辑《伦永亮》。

结果嘛...又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这张专辑的反响平平,只有一首《还我所有爱》勉强入围了劲歌金曲奖季选。

伦永亮心里苦啊,但他还是强颜欢笑,心想:"可能我真的不适合当歌手吧。"

然而命运之神又跟他开了个玩笑。

1990年他推出了专辑《钢琴后的人》,没想到一举拿下了香港流行音乐颁奖典礼的男歌手金奖!

这下可把伦永亮给乐坏了,简直是心都要飞起来了。

"看来我还是有当歌手的天赋的嘛!"他美滋滋地想。

但是成名后的伦永亮并没有选择一条道走到黑。

相反他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了幕后创作中。

为什么呢?因为他发现自己真正的快乐不是站在舞台上被万人瞩目。

而是坐在钢琴后面,为别人创作动人的旋律。

这个发现让伦永亮找到了自己在音乐世界中的定位。

他就像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园丁,用心灌溉着音乐的花园。

虽然不是最耀眼的那朵花,但却是让整个花园绽放的关键。

伦永亮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就像一个隐形的音乐魔法师。

但是要说他的音乐生涯中最闪耀的篇章,那绝对少不了两个女人:梅艳芳和林忆莲。

先说说梅艳芳吧,这段故事简直就像是从偶像剧里跑出来的。

那是在华星公司的一次宴会上,人声鼎沸觥筹交错。

伦永亮正在角落里默默地啃着小饼干,突然感觉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一回头哇塞差点没把嘴里的饼干喷出来 —— 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梅艳芳!

梅艳芳笑眯眯地说:"我听过你的作品,很棒哦有兴趣为我写歌吗?"

伦永亮当时的表情,大概就像是考了100分的学渣,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回家后他二话不说,立马开始创作生怕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最后他的三首歌曲《魅力在天桥》、《孤单》和《烈焰红唇》成功被收录在梅艳芳的第七张专辑里。

特别是《烈焰红唇》,一经推出就引起轰动,简直是横扫各大榜单啊。

从此伦永亮就像是中了头彩一样,成了梅艳芳的御用作曲人。

他们的合作持续了十多年,创作了数不清的经典歌曲。

伦永亮不仅是梅艳芳的音乐伙伴,更是她生活中的好朋友。

两人之间的默契,简直就像是心有灵犀的双胞胎,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

再来说说林忆莲,这段合作同样精彩纷呈。

1987年刚出道不久的林忆莲找到伦永亮,说想改变自己的音乐风格。

当时的林忆莲就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充满潜力却还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伦永亮二话不说,立马投入创作仿佛遇到了一块上好的玉石,恨不得马上开始雕刻。

1988年他为林忆莲创作的《三更夜半》一经推出,立刻引起轰动。

这首歌就像是一把钥匙,不仅打开了林忆莲独特的音乐世界,也让她在香港乐坛的地位开始飙升。

之后伦永亮又为林忆莲创作了《烧》、《倾斜》、《微雨扑巴黎》等多首金曲。

每一首都像是量身定制的礼服,完美地衬托出林忆莲的气质和魅力。

可以说正是伦永亮的创作,将林忆莲推上了天后的宝座。

看着自己创作的歌曲在舞台上绽放光彩,伦永亮心里美滋滋的。

他就像是站在后台的魔术师,虽然观众看不到他,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离不开他的功劳。

伦永亮觉得自己虽然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主角,但能用音乐影响这么多人,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呢?

他用音符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为香港乐坛的黄金时代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当听到自己创作的歌曲在大街小巷响起,伦永亮都会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

这种默默无闻却又影响深远的成就感,恐怕比任何掌声和赞美都来得更加珍贵。

伦永亮的音乐之路,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曲,高潮迭起却在最后选择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

失去挚友梅艳芳后,这个曾经活跃的音乐才子仿佛按下了静音键。

但是别以为他就此销声匿迹了,恰恰相反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他的音乐人生。

伦永亮开始更多地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仿佛在用沉默诠释一种更深层的音乐。

有人说他是在躲避,我倒觉得这是他的一种顿悟。

毕竟音乐不仅仅是声音,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动人的旋律。

在香港乐坛这个星光熠熠的舞台上,伦永亮就像那颗不起眼却始终闪烁的星星。

他不需要站在C位,不需要万人瞩目,却用他的才华和坚持,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

这种默默无闻的坚持,难道不正是真正的音乐精神吗?

伦永亮的转变让人不禁感叹:有时候,失去反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获得。

他失去了挚友却获得了对音乐更深刻的理解。

他失去了曾经的喧嚣,却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或许这就是伦永亮最终选择的生活方式 —— 静待花开的音乐人生。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坚守初心默默耕耘的人,才是真正的音乐匠人。

伦永亮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音乐,不在于多么响亮,而在于能否打动人心。

所以当我们再次听到那些经典旋律时,别忘了在那些动人歌声背后,还有一个默默付出的伦永亮。

他用一生的坚持,诠释了什么叫做"音乐无处不在"。

这或许就是伦永亮最后的答案 —— 用沉默传递音乐的力量。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