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场致敬毛主席诞辰90周年的演出,在北京展览馆剧场盛大举行,古月因传神演绎毛主席备受赞誉。
期间,古月拜访杨尚昆时,刚入座便遭到批评:“主席可不是你这个样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古月从小在桂林的孤儿院中长大,1949年,桂林迎来解放,人民解放军将古月和其他孤儿带入部队,那里成为他的第二个温馨家庭。
1967年,古月乘坐一列火车前往昆明时,命运轨迹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在火车上,一位中年男子注意到古月与毛泽东的画像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个意外的发现激发古月内心深处对表演艺术的浓厚兴趣。
最初只是出于好奇和玩笑,古月逐渐认真对待起来,开始深入研究并模仿毛主席的形象与风范。
1980年,对古月而言,是演艺道路上一个意义非凡的起点,获得在电影《西安事变》中饰演毛泽东的宝贵机会。
起初,面对这一挑战,古月有些局促与不安,在导演耐心鼓励之下,逐步融入角色,展现出令人满意的演技,赢得导演的认可。
自那以后,古月便踏上扮演毛主席这一角色的演绎路。
198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90周年的重要纪念日,为向伟人致敬,中央歌剧院精心筹备一场盛大的演出,地点选在北京展览馆剧场。
在这场特别的演出中,古月被邀请出演歌剧《长征》中毛主席一角,演出结束后,古月的传神演绎赢得在场中央领导及数千名观众的阵阵掌声,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就在次日,古月收到时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的邀请,希望与他进行会面。古月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踏进杨尚昆的家中,杨尚昆夫妇热情相迎。
杨尚昆夫妇对古月在《长征》歌剧中的表演赞不绝口,特意安排这场家宴来表达他的欣赏,在宴席上,杨尚昆突然对古月提出一个中肯的意见:“你坐下时的姿态略显拘谨,毛主席可不是这样子的。”
这句话让古月心头一凛,未曾想到,自己在形象上虽与毛主席有几分相似,在神态举止上,还未完全捕捉到毛主席那独特的风范。
杨尚昆的批评不是凭空而来,源于多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亲身经历,这让他对主席的言行举止、性格特质有着极为透彻的认识。
在杨尚昆看来,古月虽然在表演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捕捉和展现毛主席的神态与气质上,仍有提升的空间。
因此,杨尚昆建议古月要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培养自己对这一角色的感知力,通过不断的模仿与体悟,使自己在表演时能够更加自如地流露出毛主席的风采,达到一种自然流露的境界。
听到杨尚昆的批评后,古月没有气馁或不满,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演绎毛主席这一角色上的提升空间还很大,更加专注投入对毛主席的研究中,从言谈举止到行走姿态,再到生活习惯,都力求做到精准把握。
古月观看大量关于毛主席的纪录片和新闻资料,仔细记录主席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和经典话语,同时积极寻找那些曾与主席共事的人,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更加深入地了解主席日常生活和性格特点,更好地塑造这一角色。
1989年9月30,古月有幸参与人民大会堂内国庆40周年庆典的宴会,被安排在汇聚文艺界诸多名流的那一桌,成为宴会上的一大焦点,吸引众多外宾前来与他合影、求取签名。
圆满结束后,杨尚昆再次与古月相遇,察觉古月在神态展现上有质的飞跃,举手投足间更显自然与洒脱,笑着对古月称赞道:“你如今的模样,比起之前更像毛主席了。”
在杨尚昆的点拨下,古月接连参演诸如《大决战》《重庆谈判》等一系列重要影视作品,持续在银幕上刻画着毛主席这一角色。
令人遗憾的是,2005年,古月因病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