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活了42岁,一生妻离子散、兄弟反目,却被数亿人奉为精神导师

内地明星 2 0

路遥,一位从黄土地走出的文学巨匠,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奋斗之歌。

他的作品,尤其是那部煌煌巨著《平凡的世界》,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至今仍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然而,这位拥有亿万读者的作家,生前却饱尝生活的苦涩,历经命运的磨砺,最终在42岁的盛年,带着一身病痛和孤独,离开了这个世界。

1976年,他的中篇《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奖,这位来自黄土高原的年轻作家因此声名大噪,迅速成了文坛的耀眼新星。

稿费的收入也随之增加,让路遥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学带来的物质回报。

然而,这仅仅是路遥辉煌文学之路的开端。

1982年,他的又一部力作《人生》再次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文坛的地位。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让路遥的稿费收入再次水涨船高。

然而,就在路遥准备前往北京领取这份荣誉的时候,一个尴尬的现实摆在了他的面前——他竟然没钱去领奖!

没办法,他只能找弟弟王天乐借点钱。

这不禁让人疑惑,一位已经获得两次全国大奖的作家,怎么会连去领奖的路费都凑不齐呢?

这其中的原因,既有路遥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成名后的路遥,并没有像一些人那样沉迷于名利,而是始终保持着对故土的眷恋,对亲人的责任感。

他成了家乡的骄傲和希望,很多人遇到难题都会找他帮忙,路遥也总是很乐意帮忙,从不拒绝。

这种善良和责任感,固然值得赞赏,但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特别照顾弟弟王天乐,路遥付出了很多心血。

他为了弟弟找工作,不辞辛劳,甚至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硬是把王天乐塞进了铜川矿务局、延安报社和陕西日报社。

然而,路遥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弟弟的理解和感激。

王天乐觉得哥哥管得太多,甚至在他最需要有人关心的时候,都不愿意去看望他。

这种亲情的错位和误解,无疑给路遥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在路遥领奖缺钱这件事上,王天乐虽然最终还是伸出了援手,四处借钱,让哥哥得以顺利领奖,但这并没有弥合两人之间日益加深的裂痕。

路遥得知弟弟打着自己的名义四处借钱后,感到非常不满,认为弟弟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这次事情让两兄弟的关系闹崩了。

1992年,当王天乐去医院看望病重的路遥时,兄弟俩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路遥的言辞激烈,王天乐也毫不退让,这段曾经牢不可破的兄弟情,最终在误解和争吵中烟消云散。

这无疑是路遥人生中的一大悲剧,也为他的生命终章增添了一抹悲凉的色彩。

1949年,新生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的欢呼声,似乎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少喜悦,贫穷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个多子女的家庭。

七岁那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幼的路遥被过继给了伯父。

本以为换个环境能改善生活,却没想到,伯父家也同样贫困,他依然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吃饱饭”这个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愿望,却是路遥童年时期最大的奢望。

资料参考:路遥——百度百科

物质的匮乏,并没有磨灭路遥对知识的渴望,反而在他心中点燃了一盏明灯。

路遥悄悄地参加了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延川中学,这所当地最好的中学,承载着他改变命运的希望。

然而,求学之路并非坦途,贫困再次成为他面前的拦路虎。

伯父盼着他早点能帮家里干活,不想给他出学费。

为了继续求学,年少的路遥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绝食,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对命运的抗争。

最终,他以这种近乎惨烈的方式赢得了继续读书的机会。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运动,高考被取消,路遥的大学梦,如同脆弱的肥皂泡般,瞬间破灭。

他被迫回到了农村,又得在那贫瘠的土地上,每天辛苦劳作。

尽管种地辛苦又穷,他可没放弃学习,一直和命运抗争。

他不停地寻找机会,希望能再次走进大学校园。

没背景没人脉,他总是碰壁,屡次被拒门外。

直到1973年,命运之神才终于向他露出了些许的微笑。

他作为工农兵学员,成功考入了延安大学。

在延安大学,路遥的生活依然清贫。

他常穿件旧旧的灰色工作服,一锅热开水加蔬菜汤,对他来说就是美味的餐点。

连睡觉盖的被子,都是当时的女友,后来的妻子林达帮忙买的。

然而,物质的匮乏,丝毫没有影响路遥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他像渴了的人找水喝一样,拼命学习,尽情在书海中畅游。

这段大学岁月对路遥影响深远,不仅为他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基础,也悄悄种下了他后来人生悲剧的隐患。

贫困的磨砺,让他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同身受,这成为他日后创作《平凡的世界》等作品的灵感源泉。

而林达的资助,也让他在精神上产生了一种依赖,这种依赖,在日后成名之后,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压力和负担,最终导致了两人婚姻的破裂。

兄弟反目之际,路遥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路遥对弟弟王天乐的帮助,最终却演变成兄弟反目,这无疑是他人性光辉中的一抹阴影。

他为弟弟谋求工作,四处奔走,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却换来弟弟的不理解和怨恨。

这其中固然有王天乐自身性格的缺陷,但也反映了路遥在处理亲情关系上的不足。

他过于执着于自己的付出,却忽略了弟弟的感受和需求,最终导致了兄弟情谊的破裂。

而路遥与妻子林达的婚姻,同样充满了无奈和悲剧色彩。

林达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在路遥贫困潦倒的求学时期,她慷慨解囊,甚至将自己的被子都给了路遥。

结婚后,她一心一意操持家务,全力支持路遥的写作。

然而,路遥对写作的痴迷,让他逐渐忽略了家庭和妻子的感受。

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创作中,很少顾及妻子的情感需求,甚至在成名之后,还发生了婚外情。

林达听到路遥的背叛,心里像是被雷劈了一样。

这事儿简直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她彻底心冷了。

最后,她决定结束这段婚姻,远离那个曾给她梦想却最终让她心碎的男人。

路遥的背叛,不仅伤害了林达,也让他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

路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身上特有的“苦难意识”。

他坚信磨难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觉得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深刻领悟生活的真谛,才能创作出有深度、有力量感的作品。

这种“苦难意识”,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也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现实意义。

正如他在创作谈《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所写:

“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

路遥对劳动的赞美,以及对苦难的理解,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

资料参考:2022-11-18光明日报——为人民而写作的路遥

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他们虽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为了写《平凡的世界》,他深入煤矿体验生活,感受矿工的艰辛;他日夜伏案写作,透支着自己的健康。

长时间的辛苦和压力,让他肝脏出了大问题。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时,身体已经很不好了。

他几乎是脸贴桌子,靠着惊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让人心潮澎湃的大作。

1988年,《平凡的世界》终于问世,并一举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为路遥的文学事业带来了最高的荣誉。

然而,这份荣耀,却无法挽救路遥的生命。

1992年11月18日,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他走的时候,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只有无尽的孤独和遗憾。

路遥走了,对文学界是个不小的打击,也让很多人开始认真想时代和人生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贾平凹都公开说不如他,陈忠实也公开表示佩服,这俩人的态度,明显看出路遥在文学界有多牛。

这位有才华的作家,结局却挺惨的,让人挺感慨的。

资料参考:2023-11-17澎湃新闻——“他是农民的儿子。” | 路遥逝世31周年

标签: 导师 路遥 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