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年 3 月 31 日,张末呱呱坠地,降临人间。彼时,她的父亲张艺谋正投身于广西的电影拍摄现场,忙碌于《一个和八个》的创作之中。当远在千里之外的他接到妻子肖华的喜讯电话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隔着听筒,张艺谋稍作思索后,语气中带着几分期许与随性,对着肖华说道:“既然女儿是月末生的,不如就给她取名叫‘张末’吧!” 这看似简单的取名过程,却也为张末的人生拉开了独特的序幕。
次年,张艺谋回到西安电影厂,一家人总算是有了些许团聚的时光,得以拼凑出一个家该有的模样。然而,在张末幼小的记忆里,父亲的身影总是忙碌而又匆匆。父女俩相见的机会少得可怜,偶尔张艺谋回家一趟,身后还跟着一众同事。他们或坐于沙发之上,或散落在床边、地上,热烈地探讨着电影艺术的诸多门道。彼时年幼的张末,只能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知晓,父亲和这些人正沉浸在电影与艺术的奇妙世界里,不能自拔。或许是受父亲这种艺术氛围的耳濡目染,张末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文艺天赋,她写的作文屡屡见诸报刊,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崭露头角。
虽说张艺谋日常忙碌,但对女儿的疼爱丝毫不减。只要他能挤出一丁点闲暇时间,便会带着张末奔赴游乐场,试图用欢乐填补陪伴的缺失。记忆中,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游乐场里热闹非凡,五彩斑斓的游乐设施令人眼花缭乱。张艺谋将小小的张末扛在肩头,双手稳稳地扶着她的小腿,时不时还会轻轻晃动,逗得张末咯咯直笑。而母亲肖华则推着自行车,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眼神里满是温柔与宠溺。这一幕,宛如一幅温馨的画卷,深深地烙印在张末的童年记忆深处,成为她日后在困境中汲取温暖的源泉。
谈及张末的童年,就绕不开张艺谋、肖华和巩俐之间那段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肖华,作为张艺谋的原配妻子,当初在选择与张艺谋携手同行时,可谓是逆水行舟,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巨大阻力。张艺谋家庭成分不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饱受排挤,生活的窘迫更是如影随形。身为家中长子,他肩负着照顾两个弟弟的重任,二弟先天性高度近视,双眼视力不足 0.1,几乎看不清这个世界;三弟幼年时因高烧,左耳失聪,命运的重击接二连三。在这般艰难处境下,肖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张艺谋,她满心期许着能与眼前这个男人共渡风雨,白头偕老。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张艺谋功成名就之际悄然转向。1987 年,电影《红高粱》的拍摄现场,成为了诸多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张艺谋与女主角巩俐因戏生情,绯闻如同春日里的野草,迅速蔓延开来。肖华起初听闻这些传闻,善良的她选择相信相伴多年的丈夫,毕竟在往昔艰难岁月里,张艺谋曾为她写下长达 40 页的情书,那些炽热的文字、深情的承诺,让她坚信这个男人不会轻易变心。但现实却如同一记冰冷的耳光,打得她猝不及防。
偶然间,肖华在张艺谋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封信,当她颤抖着双手展开信纸,映入眼帘的内容让她心如刀绞。那是巩俐写给张艺谋的情书,字字句句饱含深情:“你走了,把我的心也带走了。” 字里行间,巩俐对婚姻的渴望呼之欲出,她急切地希望张艺谋能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面对肖华的质问,张艺谋的默认,如同千斤巨石,压垮了她最后的心理防线。
自那以后,张艺谋回家的频次愈发稀少,张末心中最渴望的父爱,仿若被巩俐悄然夺走。年幼的她,敏锐地察觉到父母之间微妙而又紧张的气氛。她常常看到,父母只要碰面,言语间便充满了火药味,争吵一触即发;而父亲一旦离去,家中便陷入死寂,母亲只能独自掩面哭泣,那压抑的抽泣声,如同深夜里的寒风,刺痛着张末的心。
1988 年春节,大雪纷飞,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张艺谋顶着一身雪花回到家中,肖华见状,下意识地走上前去,想要为丈夫拍落肩头的积雪,可张艺谋却身形一闪,避开了她的手。这一细微动作,如同导火索,瞬间点燃了屋内紧张的氛围。张末将母亲的尴尬与失落尽收眼底,还未等她缓过神来,便听到书房里传来激烈的争吵声,母亲委屈的哭声夹杂其中,声声入耳。张艺谋的那句 “如果你不同意离婚,我就带着巩俐浪迹天涯,从此再也不回来了”,如同一把利刃,斩断了这个家最后的温情纽带。张艺谋离去后,肖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她紧紧抱住年幼的张末,泪如雨下:“你爸爸要和我离婚了。” 同年,张艺谋不顾家人反对,决然地与肖华办理了离婚手续,转身投入巩俐的怀抱,徒留张末母女在破碎的生活里挣扎。
年仅 5 岁的张末,一夜之间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校园里,她仿佛置身于聚光灯下,周围投来的目光形形色色,有怜悯、有嘲讽,这些目光如同荆棘,刺痛着她幼小的心灵,让她逐渐变得自卑、敏感。每当想到父亲是因为巩俐才狠心抛弃自己和母亲,张末心中对巩俐的怨恨便如野草般疯长。巩俐也曾试图破冰,缓和与张末的关系,可每次面对巩俐,张末总是冷若冰霜,不给她丝毫好脸色。次数多了,巩俐也知难而退,甚至为了避免尴尬,阻止张艺谋回家探望张末,这无疑让两人之间的矛盾愈发深重。
张末怎会甘心父亲就这样被 “抢走”,她骨子里的倔强被激发出来,开始与巩俐展开一场无声的 “较量”。有一回,张末趁着父亲有空,拨通电话后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这一聊竟足足两个小时。彼时的巩俐,急切地想要联系张艺谋,却始终无法拨通电话,焦急与愤怒交织。事后,巩俐与张艺谋为此事大吵一架,张艺谋觉得巩俐小题大做,不过是女儿打个电话,何至于此;巩俐却认为张艺谋对自己关心太少,连这点时间都被女儿占据。这般争吵,如同频繁的雨滴,逐渐侵蚀着他们感情的基石,也间接成为两人分手的导火索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张艺谋内心深处,始终对肖华和张末怀着深深的愧疚,这份愧疚犹如枷锁,让他在巩俐逼婚时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逃避。1996 年,巩俐在求而不得的绝望中,心灰意冷地嫁给了烟草大王黄和祥,结束了与张艺谋长达 8 年的纠葛。13 岁的张末得知这个消息,心中那块压了许久的巨石,总算落了地。
次年,张艺谋的父亲离世,张艺谋在家整整停留了一个星期,这段时间里,张末与父亲形影不离,试图抓住这难得的亲情时光。临别之际,张末鼓起勇气,望向父亲的眼睛,轻声问道:“你可以和妈妈给我一个完整的家吗?” 张艺谋抬手,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愧疚,缓缓说道:“大人的事你不要管,我和你妈妈心中都有伤,等伤好了,再考虑这件事。” 那一刻,张末心中明白,父母的爱情已然成为过去,哪怕巩俐已嫁他人,破镜重圆也只是奢望。
命运似乎并未打算放过张末,2000 年,张艺谋身边又出现了另一个女人 —— 陈婷。彼时陈婷还在北京电影学院求学,与张艺谋相差 31 岁的年龄鸿沟,并未阻挡两人的缘分。张艺谋起初担心张末难以接受,便选择隐瞒此事。但张末心思细腻如发,很快便察觉到陈婷的存在,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父亲与陈婷已然育有两个儿子。那一刻,张末只觉天旋地转,心中的委屈、愤怒如潮水般涌来,她径直跑去质问张艺谋,言辞间满是悲愤:“为什么这么快就和别的女人生儿育女,难道就没为妈妈想过吗?”
亲眼目睹父亲两次在感情上的 “游离”,张末心中对感情和婚姻的憧憬,仿若被重锤击碎,自此陷入了迷茫。16 岁那年,她选择远渡重洋,出国读书,试图逃离这片伤心之地。高中毕业后,她凭借自身努力,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后又在李安的引荐下,转入纽约大学导演系,开启了自我成长与救赎的新篇章。
在异国他乡的校园里,容貌出众的张末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了众多异性的目光,追求者络绎不绝。然而,过往的情感创伤,让她在内心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将那些热情拒之门外。就在此时,一个名为托尼的外籍小伙闯入了她的世界。托尼身形高大挺拔,帅气的面庞上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他性格奔放,浑身散发着浪漫的气息,对张末这位东方姑娘更是一见钟情。为了赢得美人芳心,托尼开启了一场热烈而直接的追求攻势。
每日,他都会手捧一束娇艳欲滴的玫瑰花,准时出现在张末的教室门口,当着众人的面,用并不流利但充满诚意的中文向她表白。课余时间,他还会抱着吉他,在校园的草坪上为张末深情演唱情歌,那悠扬的旋律、炽热的眼神,如同春日暖阳,渐渐融化了张末心中的坚冰。在托尼的猛烈追求下,张末紧闭的心门缓缓打开,最终沦陷在这份热情之中。
张末怀着忐忑与期待,将恋爱的消息告知了张艺谋。得知女儿与外国人相恋,张艺谋眉头紧锁,毫不犹豫地表示反对。他深知异国恋背后的文化差异、生活挑战,不希望女儿重蹈覆辙,陷入感情的泥沼。可陷入热恋的张末,又怎会轻易听从父亲的劝告?她望着父亲,眼神中透着倔强与不甘,反问道:“你和妈妈是共同人种,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最后不还是离婚了吗?” 这一句质问,让张艺谋一时语塞,竟无言以对。
无奈之下,张艺谋决定亲自出面,与托尼面谈。他找到托尼,言辞严肃地说道:“你和我女儿不合适,她迟早要回国的。” 托尼听后,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挺直了胸膛,毫不客气地警告张艺谋:“你最好不要干涉我们的自由恋爱。” 张艺谋心中怒火中烧,立刻拨通张末的电话,语气强硬地勒令她:“必须马上跟那个‘洋鬼子’分手。” 但张末心意已决,她不顾父亲的反对,瞒着家人,在国外与托尼偷偷举行了婚礼,以为就此能开启幸福的新篇章。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婚后,托尼仿佛变了一个人,曾经的浪漫与热情烟消云散。在生活开销上,他锱铢必较,夫妻二人的花费一律 AA 制,从未舍得为张末多花一分钱。更令人心寒的是,托尼骨子里的大男子主义暴露无遗,他要求张末对他言听计从,稍有不顺,便拳脚相加。不仅如此,托尼还深陷婚外恋的丑闻,让这段本就摇摇欲坠的婚姻雪上加霜。
张末身心俱疲,无数个夜晚,她独自落泪,满心懊悔。可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又能向谁诉说?起初,她给父亲打电话,试图从那熟悉的声音里寻得一丝慰藉。电话接通,张艺谋听出女儿情绪低落,反复追问,张末却因害怕父亲担心,选择了隐瞒真相,只是强装镇定,让父亲不要挂念。张艺谋虽心存疑虑,却也只能安慰女儿,希望她能好好经营婚姻,莫要任性。
直到 2008 年,张末对托尼的忍耐已达极限。在又一次遭受家暴后,她崩溃地拨通了张艺谋的电话,泣不成声地控诉托尼的种种恶行。张艺谋在电话那头,听着女儿的哭诉,心疼不已,怒火瞬间被点燃:“还反了他了,敢这么对我的女儿,你立马回来,爸养你,我不能让你受委屈。” 那一刻,张末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委屈与悔恨,放声大哭。她深知,自己当初的任性,换来的是这两年的痛苦不堪,幸好,父亲永远是她最后的港湾,给予她重新开始的勇气。
张艺谋担心女儿安危,马不停蹄地赶到国外,亲自将张末接回国内,帮她结束了这段噩梦般的婚姻。回到熟悉的家乡,张末才真切地感受到,父亲的爱从未缺席,只是此前被自己的倔强所忽视。张艺谋心怀愧疚,决心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女儿身上,为她弥补那些缺失的岁月。他深知张末对电影的热爱,便将她带在身边,手把手地传授摄影技术,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一步步引导她走进电影的奇妙世界,试图为她点亮一盏前行的灯。
在张艺谋的悉心栽培下,张末如同一颗破土而出的幼苗,茁壮成长。她从剪辑师、字幕师做起,脚踏实地,积累经验。每一个熬夜剪辑的夜晚,每一次反复斟酌字幕的瞬间,都是她成长的足迹。渐渐地,她凭借自身努力,晋升为剧组副导演,开始独当一面。经历了感情的重创,张末褪去了曾经的青涩与倔强,变得成熟稳重。她深知,仇恨与执念只会束缚自己,唯有放下,才能轻装上阵。于是,她尝试着释怀过去,放下对巩俐的怨恨,以一颗宽容的心重新面对生活。
2013 年,电影《归来》的拍摄现场,张末与巩俐再度相逢。外界纷纷揣测,这两人之间定会掀起一场 “腥风血雨”,毕竟多年的积怨,岂是轻易能化解的?然而,令众人惊讶的是,张末已非昔日那个懵懂倔强的小女孩。她面带微笑,落落大方地走向巩俐,轻轻张开双臂,给了巩俐一个真诚的拥抱。这一抱,如同春日里的微风,吹散了多年的阴霾,化解了十几年的宿怨。
不仅如此,张末还与后妈陈婷相处融洽,两人时常通电话分享生活琐事,闲暇时一起逛街,互赠小礼物,宛如一对知心好友。对待三个弟弟妹妹,张末也是关怀备至,经常给他们挑选玩具、零食,用爱填补亲情的空缺。
当生活的大门再次敞开,爱情也悄然降临。张末结识了新恋人孟丹青,他同样是一名外国人,却与托尼截然不同。孟丹青是个名副其实的高材生,阳光帅气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踏实稳重的心。他的出现,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张末曾经冰冷的心。孟丹青对张末呵护备至,尊重她的梦想与选择,渐渐地,两人感情日笃。这份感情,也得到了张艺谋的认可与祝福。
2013 年 1 月,在亲友的祝福声中,张末再次步入婚姻殿堂。这一次,有父亲张艺谋在背后保驾护航,她的眼神中满是幸福与坚定,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港湾。婚礼现场,张艺谋和肖华的出现,引发了众人的感慨。岁月流转,肖华早已放下过去,她面带微笑,大方地跟张艺谋打招呼,一声 “张导”,饱含着释怀与洒脱。对张艺谋而言,肖华或许是他一生都难以弥补的愧疚;而对肖华来说,张艺谋已然成为过去,此刻,她满心期许的,唯有女儿张末的幸福。
如今,张末在事业上一路高歌猛进。她执导的电影《28 岁未成年》一经上映,便引发观影热潮,斩获 1.29 亿票房佳绩,并荣获第 14 届最佳新人导演奖。当张末手捧奖杯,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台下的张艺谋眼中满是骄傲与自豪,那是父亲对女儿最真挚的认可。张艺谋深知,女儿已然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导演,在她身上,他看到了一种传承,那是电影梦想的延续,是艺术精神的接力。
从张末出席各类活动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她面对媒体采访时,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强大的气场令人瞩目,举手投足间颇有 “国师” 风范。而张艺谋则甘愿退居幕后,充当女儿的绿叶,每次望向张末的眼神里,都满是欣慰与满足,仿佛在说,女儿的成就便是他最大的荣耀。
回首张末的前半生,童年时家庭破碎,父爱缺失;25 岁时嫁老外遭遇家暴,可谓历经磨难。但她又是幸运的,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总有父亲张艺谋挺身而出,用父爱为她驱散阴霾,引领她走向光明。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如同坚实的后盾,支撑着她不断前行。张末用自己的经历向世人证明,即便身处困境,只要心怀勇气,敢于放下过去,便能穿越风雨,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