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演艺圈,范伟是一位极具辨识度的演员,他的演艺之路,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
1962年9月,范伟出生于沈阳一户普通工人家庭,当时中国刚走出三年自然灾害,一家五口挤在40平米棚户区。儿时父母常因琐事争吵,敏感的他格外留意母亲情绪,放学走到家门口胡同,心就悬起,看到母亲心情好才敢展露笑容。
少年范伟家教严格,没叛逆期,沙发不能躺,床只晚上用,客人喝茶他得守着。16岁时在家人支持下,他拜沈阳曲艺演员陈连仲为师学相声。70年代是相声的黄金时代,平翘舌不分的范伟在老师帮助下,每天花3小时练发音,从 “又” 到 “肉”,从 “银” 到 “人”,常半小时反复练一字,练到舌头发麻。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他相声技艺初成。
1978年,湖北省曲艺团招生,范伟顺利通过考试,家人兴奋不已,却因未确认便草率为他退学,结果他既没等到录取通知,也失去读书机会,瞬间沦为失学少年。无奈之下,他背井离乡,跑龙套、当大兵。1980年范伟加入铁岭民间艺术团,成为真正的相声演员,也尝尽基层演员艰辛,露天演出常吃进蛾子,还和同事比谁吃得多。
两年后,范伟回到沈阳加入曲艺团,此时赵本山刚调入,两人尚无交集。团里相声演员多、编剧少,为求发展,范伟把自己关仓房创作,写出日记体作品《一个厂长的日记》,却因没包袱成 “悲剧相声”。但他没放弃,继续钻研,1993年在中国相声节,凭借《要账》获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二等奖。可随着对行业深入,内向不善交际的范伟意识到相声非理想事业,恰在此时,小品兴起。
1990年,赵本山从相声转行小品,凭借《相亲》走进春晚,连续四年成常客。1992年底,春晚前夕,赵本山邀范伟替补小品演员,范伟第二天就赶往彩排现场,后虽因录制时间紧未换成,但他的宠辱不惊打动赵本山。次年6月,两人合作《走毛道》,开启十余年合作。
1995年,他们携《牛大叔提干》上春晚,范伟演秘书,现场观众反应平平,19场笑声仅1场与他有关。
那时范伟母亲癌症晚期,不久后离世。此后几年,范伟参演多个春晚小品,角色多样却未出彩,被贴上 “绿叶” 标签,直至2001年《卖拐》才改变局面。
《卖拐》中,范伟以朴实憨厚的伙夫形象示人,“脑袋大、脖子粗” 极具喜感,迅速拉近与观众距离,迎来小品高光时刻,次年《卖车》让观众彻底记住这个易受骗又朴实的小人物。此后,范伟与本山合作从小品延伸至影视,演艺生涯再上台阶。
2002年,赵本山执导的《刘老根》在CCTV-1黄金时段首播,获年度央视电视剧收视率榜亚军,范伟饰演的药匣子备受关注,其本人和语录成焦点。药匣子起初戏份不多,因范伟爱琢磨、表演认真、能接赵本山即兴,戏份渐多,还拉了单独故事线,拍摄时编剧常琢磨给他加戏。
2004年,《马大帅》播出,范伟的 “开原第一保镖”、辽北地区著名狠人形象火爆全国,粉丝为他建彪哥网,至今仍能打开,还有观众饭店偶遇他,会打招呼 “彪哥账结了,走了啊”。从春晚到影视剧,范伟凭圆脸被全国记住,却在最火时急流勇退。
2005年,范伟因在春晚小品《功夫》开场说错词,又因追求完美、重内心感受,向赵本山请辞,想休息两年,此后再未回归春晚。当时坊间传两人关系生隙,2009年赵本山电视剧首播新闻发布会,媒体追问范伟缺席及春晚分手问题,引发赵本山不满,范伟隔空回应,称误会源于本山常换手机号、自己筹备新戏手机关机等,他始终感恩赵本山知遇之恩,未出恶言。
离开赵本山后,范伟投身电影。他与电影缘分始于1999年,在《男妇女主任》客串,后在冯小刚作品中露脸,如《手机》里淳朴憨厚的河南农民砖头哥、《天下无贼》里的笨蛋劫匪,延续幽默风格。2003年,为争取电影《看车人的七月》男主,他从沈阳跑到北京,与导演商量剧本修改,提议角色先幽默后严肃,还亲手写修改内容找人打印。凭借此片,他获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此后,范伟在众多影视作品塑造小人物,《耳朵大有福》里的王抗美,是被时代裹挟的铁路局退休火车司机,生活窘迫却坚强,吃鱼刺细节尽显底层艰辛;《1942》里的伙夫老马,从以为受益于灾难到沦为受害者,为生存妥协。冯小刚赞他演戏如葛优般生活化,源于他视自己为普通人,生活中低调,不参加开关机仪式,拒综艺邀约,习惯做生活观察者,从生活汲取养料塑造角色。
2016年,范伟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获第53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距上次封帝时隔十年,站在颁奖台,他淡定从容,1分半说了19声感谢,白发、语速放缓却难掩谦卑。
60岁时他迎来《漫长的季节》,饰演王响,勾起儿时与火车的缘分,王响似他父亲与哥哥结合体,见证时代兴衰,从骄傲到失意,范伟演绎出沧桑感,还与年轻时 “范德彪” 形象呼应,引发观众回忆,让年轻观众认识他。
回望60年,范伟从敏感少年成长为知名演员,历经挫折,却始终坚守初心,害羞沉默、爱琢磨,在演艺路上稳步前行,用作品书写传奇,也激励着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