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圈这个充满变数与惊喜的领域里,每一部新剧的筹备与开播都像是一场盛大的冒险,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心血。《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剧,从一开始便备受瞩目,只因它有着强大的班底做后盾,雄厚的资金为其保驾护航。
据说,在选角阶段,那阵仗可不小,就像是在一线演员中玩起了 “击鼓传花” 的游戏,最初的设想是雷佳音搭配赵丽颖,这组合一传出,立马引得粉丝们热议纷纷,大家都在脑海中勾勒着这两人碰撞出的火花会是怎样的绚烂。然而,世事难料,到了开机的关键时刻,演员阵容却来了个大换血,变成了张颂文与白百何携手。
这两人,年龄相近,气质也颇为相似,都属于那种内敛型,浑身上下散发着高智感,在中生代演员里,那可都是响当当的演技派。这般强强联手,本就足够吸引人眼球,让观众们对剧集多了几分期待。
剧集一开播,果不其然,热度如同火箭般狂飙,话题度瞬间在全网铺展开来。观众们一眼便能看出,剧组在布景上那可是下了血本,为了还原《清明上河图》里的北宋盛世,硬生生现搭了一座小城。漫步其中,巍峨的城楼高耸入云,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夯实的墙角,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哪怕是镜头前一闪而过的细微之处,剧组都精心雕琢,那房梁因年久失修而微微弯曲的弧度,都被精准地呈现了出来,如同抠图式的复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当夜幕降临,灯笼一盏盏点亮,焰火在夜空中绽放,瞬间,熙熙攘攘的人群便拥挤在瓦肆桥头,叫卖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那热闹非凡的场景,真真切切地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北宋汴梁城的繁荣盛世之中。这般用心打造的视觉盛宴,本应让观众沉浸其中,为剧组的匠心点赞,然而,现实却有些不尽人意。
瞧这目前的舆论走向,大多数观众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张颂文的表演上,而且,这关注并非全是赞誉,而是一拥而上地找 “破绽”。不知从何时起,一种奇怪的论调在观众间流传开来:他们觉得高启强的成功只是个意外,而张颂文是被 “吹” 起来的,甚至咬文嚼字地声称他演啥都一个样。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咱们且静下心来,客观地看看张颂文在戏里的表现。就拿他与剧中妻子温悦闹别扭的那场戏来说,那可真是一场演技的高光时刻。当赵不尤接过妻子交付的家底时,他明显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冲击到了,眼中瞬间噙满了泪水,那泪花在眼眶里打转,欲落未落,将人物内心的震惊、不舍与对妻子此举背后深意的揣测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深知,这钱是妻子熬夜一针一线 “绣” 来的,饱含着妻子的心血与对家庭的付出。
可与此同时,他又敏锐地察觉到温悦想要离开的心思,这惧内的赵不尤,害怕就此被妻子甩下,于是,他赶忙调整情绪,用更为轻柔的音调,轻声细语地跟妻子诉说着过往的点点滴滴,试图唤醒妻子的心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一刻,观众仿佛能真切感受到他内心的破碎与无助。
怎奈温悦心肠似铁石,不为所动,依旧寡言少语,表情淡淡的。见此情形,赵不尤立马收起眼泪,脑筋一转,转而采用激将法,话语间多了几分急切与不甘。可妻子依旧无动于衷,他又像个委屈的孩子,跑到老父亲跟前撒娇告状。这短短一段戏,张颂文将人物的四种情绪:涌起、退潮、收敛,再释放,演绎得一气呵成,宛如一条流畅的丝线,从头至尾,最后轻轻一扯,所有的情感与细节都在他身上汇聚,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复杂的赵不尤完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相较而言,向来被夸赞演技好的白百何,在这场对手戏中的发挥就显得有些平庸了。张颂文在这边极力贴合角色,努力营造出老夫老妻之间那种相濡以沫又略带矛盾的恩爱感,而白百何却总是淡淡的,给人一种无所谓的、神游天外的抽离感。每当演到感情戏的关键时刻,两人仿佛不在一个频道上,张颂文的深情投入,换来的却是一种对牛弹琴的尴尬,让观众看得着实有些着急。
要知道,“淡” 这种表演风格,用对了地方,那可是平波水面,狂澜暗藏,能给角色增添不少深度;可一旦用错地方,就会导致观众完全入不了戏,仿佛在看两个陌生人强行拼凑在一起。
不仅演技被简单粗暴地指责,张颂文的形象也成了一些观众的 “吐槽点”。有人说他腰杆粗,背塌,肚腩凸显,没有好好进行身材管理,整个人透着一股浮囊感,面相也朝着油腻的方向发展,奔五的年龄在他脸上一览无余。反观白百何,注重保养,依旧保持着年轻态,两人站在一起谈恋爱,总有一种差辈的感觉。
如今,观众们看多了精致的古偶剧,脑海中早已形成了固定的古人形象:纤眉剑眼、目若星辰,身姿飘逸如神明降世。按照这个标准衡量,张颂文的确满身都是 “破绽”。他的脸上似乎缺少那种所谓的 “风骨”,现代气息太过浓郁。在台词方面,观众们也颇有微词,觉得古人说话虽不能一味地拿腔拿调,但也得讲究抑扬顿挫,语速、断句要贴合宋朝背景。而张颂文呢,既没有拗口的古文台词加持,说话方式又采用现代法,听起来就没什么古韵,现代感超标。原著中的赵不尤可是汴京讼绝,受人敬仰,到了剧里,却被一些观众诟病成做小伏低的窝囊样。
有一条评价颇为精准,说张颂文在戏里就像是演员穿着古装,在科教频道传播历史知识,展示传统文化的感觉,一看就是 90 年代末的市井气,跟千年前的宋朝小史完全不挨着。
然而,观众们说得头头是道,张颂文对于角色的理解却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简直在大气层。当被问及古韵是什么,谁定的标准时,他的一番见解让人醍醐灌顶。他闲暇时逛评论区,随笔写下自己的感悟,提到大家都没见过千年前的影像,画像也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又怎能否定古人吃饭不会吧唧嘴,坐凳不会跷二郎腿呢?
张颂文对角色的雕琢,那可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哪怕是芝麻大的事儿,他也要精雕细琢。就像剧中赵不尤被狄伦辞退,转头跳槽到开封府,临了还非得在狄伦跟前小绕一下,那怂怂的示威模样,瞬间就让人物的血肉丰满起来,变得鲜活有生命力。对于被评价为 “窝囊”,张颂文也有自己的解释,他说这只是别人看到的表面,而其内核是礼让和不争,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张颂文版的古人,在网络上争议颇多。此时,有人提出,如果换一个跟张颂文年龄相仿的中生代演员,比如张译来演赵不尤,情况或许就大不一样了。
说起张译,观众们对他也并不陌生。在《狂飙》里,他与张颂文搭戏,由于高启强的光芒太过耀眼,一度盖过了安欣,甚至导致外界将两人的关系妖魔化成 “一山不容二虎”。直到后来两人再次同台,才打破了这个谣言,原来他们是强者间的惺惺相惜。
张译长着一张颇具特色的 “拖拉机” 长相,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气质宜古宜今。早年,他曾饰演过杜甫,可惜那部剧被尘封箱底,没能让大众一饱眼福。从当时流出的剧照来看,由于那会儿他名声还不响,没什么星味,妆造也糊弄,发际线堪忧,青年诗圣竟已有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的既视感。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译被 “红气” 滋养起来,当他穿上暗纹青衫,戴上帽带,在张艺谋的镜头里,摇身一变成为瞳目凉薄、视命为草芥的何立,背景虽是南宋,但那举手投足间的古风韵味,仿佛穿越时空而来。
他的眼神轻轻一勾,便能勾住观众的心魂;气质一展,周身都散发着古典的魅力。走起路来,腰肢款摆,比一身媚骨的舞姬还摇曳生姿,步伐快时气宇轩昂,慢时闲庭信步,哪怕是演奸臣,也似那俏书生般风姿绰约。尤其是他那挺拔的腰脊,当时可把一众网友馋坏了,纤细得仿佛一枪能遮半腰,与古人的形象完美契合。
再看他的台词功底,咬字清晰,轻重缓急拿捏得恰到好处,那是古人特有的说话韵律,每一个字从他口中吐出,都仿佛带着千年的回响。
讲真,如果换张译来演《清明上河图密码》,凭借他的形象、气质与演技,或许就能满足观众对于古人形象的想象,张颂文也不会遭受这么多无端的指责与谩骂了。毕竟,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而观众们也应该多一些包容与理解,让影视创作的天地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