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的母亲袁行恕——光听这名字,就知道有来头,不会是普通家庭。
果然这几天,她家的背景被大家挖了个底朝天。
原来我国手握最多影视IP的两位当代传奇作家,琼瑶和金庸,果真还是亲戚。
看这牛逼的关系网,令人感慨母系基因强大的好处。
真真叫人才辈出,literally每一辈都有强人,而且很多女强人,而且从封建时期就开始产出了。
从商人的角度而言,琼瑶是比金庸更成功的。
金庸结过三次婚,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但是除了他之外,家里没有能打的了。
那么他就止步于一个成功的作家,能把版权费卖出天价的那种。
琼瑶只结过两次婚,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罢了。
就这么几号人,撑起了从创作到出版,再到影视制作出品的整个链条,把自家IP资产利润最丰厚的环节全攥在手里。
她的背后,有娘家的整套传承,化作母亲这个具体的存在,对她的作用是复杂的。
母亲在她眼里,是“非常要强,学习力也非常旺盛”的人物。
从她给长女取了小名“凤凰”(也就是琼瑶),长子取名“麒麟”,就知道她对孩子的期望非常高了。
从琼瑶家几个兄弟姐妹后来的成长轨迹,也能看得出这个家庭执着于考大学——获取技能——拥有社会地位这个传统路线。
对于琼瑶而言,年轻时期她的主题就是要跟现实对撞,要走出家里那种传统优异路线对她的设定。
在她看来,爸爸偏爱弟弟,男人嘛。
而母亲则偏爱妹妹,这让琼瑶有点吃味。
妹妹是全家在台湾安定后出生的,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学什么都很快。
考了98分的妹妹回家都要懊恼流泪,而琼瑶的数学只能靠20分。
就这种考二十分的水平,妈妈还是要鞭策着她考大学,考不上就复读继续考。
在这个家格格不入,看不到出路,被说了一句“你为什么不能像你妹妹一样”,琼瑶扭头就吃安眠药自杀。
被救回来之后,她开始潜心写作。
紧接着,跟丧妻的语文老师之间的情愫也爆发了。
母亲袁行恕可绝不宽恕,她把女儿的日记复印好,雷厉风行地告到了教育局警察局。
最终这位老师丢了工作,也没了名誉,66岁死于贫困交加,连寿衣还是琼瑶寄去的钱买的。
即使是,琼瑶妈妈她自己,也曾经是师生恋女主角。
也是十几岁就看上了大她7岁的男老师,还主动写了情书,约定考上大学之后的婚事。
其实民国时期,师生恋是很普遍的,甚至被戴上了一层浪漫主义面纱。
那多半是文化人之间的自由结合,是属于突破旧式家族安排的,比如鲁迅和许广平。
但也正是因为早婚早育,袁行恕女士没有成就什么事业,她注定不能成为她那一辈中的强者。
还被困于贫穷的生活,“母亲每天都在算账,衣服缝缝补补的”,她当然不希望女儿也重蹈覆辙。
更要命的是,十八九岁的琼瑶爱上的,可是大了她25岁的男老师。
都可以当爹了,这性质可完全不一样了。
很难讲母亲的行为是不对的,我要是她,我也要决然保护我的女儿。
在一个法制环节趋向健全的稳定社会,男老师本来就应该约束好自己的行为。
他约束不好,就该得到惩罚。
只是这么做,对女儿琼瑶也是很大的伤害。
歪打正着地,这件事里巨大的冲突和痛苦,成就了她的首部小说《窗外》。
《窗外》虽大获成功,但母亲还是气得要绝食,毕竟她是负面人物,看不上这种用出卖隐私换取金钱的方式。
包括后来琼瑶的两次婚姻,母亲都从她的立场出发,出来打击刺激“干涉”。
琼瑶跟前夫结婚之后,前夫有一度经常出差,她就带着儿子小庆住在娘家。
母亲对她恨铁不成钢,骂她要么就好好读大学成家立业,要么就干脆当个主妇。
像这样一边要哄年幼的孩子,一边又要写东西,哪一样搞得好。
琼瑶只好咬着牙写出来,到处投稿,换取稿费。
到了平鑫涛的时期,母亲的反对就更激烈了。
她的想法别说在当年,就是放到今天来看,也是直指本质,并不落伍的。
确实做小三就是不光彩啊,男的就是精于算计啊。
他现在就让你担了恶名,你怎么知道以后不会弃你而去。
只是,母亲到底是低估了琼瑶,也低估了平鑫涛,更低估了这个时代。
平鑫涛对于琼瑶的意义,不只是甜言蜜语,能哄她写出好作品那么简单的。
他有两点不可替代。
首先是知遇之恩。
他还在兼职当编辑的时候,就经常发表琼瑶的投稿,她的首部小说也是在他的出版社出的。
这个人是真心热爱编辑事业,跟许多作家都非常好,动不动就包吃包住。
平云说爸爸喜欢美食,只要吃到好吃的,就会订好鲜花和食物,送去给要好的作家那里。
三毛在荷西过世之后,收到多方邀约回台,其中就有平鑫涛和琼瑶情真意切的电报。
一回到台湾,琼瑶就邀请她去家里喝茶,一杯接一杯喝了七个小时,为了劝她不能因为丈夫离世就自杀。
还要逼她回去跟妈妈也讲一遍这个承诺,让三毛觉得又感激又难捱。
看三毛这些文字,就知道他们这个圈子之间的来往,是用深度的情感沟通与共鸣达成的,确实不是洗衣做饭那种老百姓过日子的方式。
而平鑫涛对琼瑶呢,给她在台北租好房子,请好保姆照顾孩子,让她能够安心写作。
不但要给她送礼物,还每次送礼都会想好由头,字斟句酌的。
每次都能花小钱办大事,送到心趴上。
要知道琼瑶本是个,连首部小说大获成功之后,都只能在母亲和前夫那里不断收获打压的人呐。
然后是平鑫涛鼓励她把作品影视化。
有一度琼瑶写乏了,小时销量也开始萎缩,正好台湾影视剧市场蓬勃发展。
平鑫涛鼓励她专注电视剧市场,还要亲自成立制作公司,保证电视剧统一的质量和特色。
琼瑶的精力也被大大激发,从演员选择到剧本编排,全部亲自牢牢盯住。
台湾当局刚一开放,可以到内地拍戏,琼瑶就立刻北上,90年代初就做了吃螃蟹的人。
她大胆启用内地演员,眼光独到,选择金铭出演《青青河边草》。
结果快要播出时,台湾当局要求撤档。
因为金铭这个圆润可爱的小朋友,不是面黄肌瘦的小土包子,跟台湾当局对内地的宣传很不一样。
当天晚上万人空巷,全台湾都知道要播《青青河边草》,电视台压力巨大。
琼瑶愣是坚持到最后半个小时,才争取到当局松口。
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但跟内地电视台合作的戏,每一场拍完都要发回台湾给她亲自看过。
只要她说对某一场的服装不满意,就得重拍。
林心如也说过,阿姨是不让改台词的,她甚至会在剧本的某一句中注一个“落泪”,要求讲到这句话眼泪要刚好掉下来。
林心如曾经因为参演了一部很粗糙的戏,在台湾播出时口碑很差,电视台的人打电话建议琼瑶换掉“紫薇”。
琼瑶想来想去,不忍心让一个年轻女孩受这么大的打击,最终拍板留下了她。
甚至专门为她研究服装和妆容,以便突出她的气质样貌。
对琼瑶的感激,贯穿了林心如的演艺生涯。
林青霞刘雪华她们,也是一样。
说起来,这两位传奇女演员,也都当过“小三”。
但人们对她们没有这么苛责,可能美女明星给人感觉就是傻傻的恋爱脑,而琼瑶是资本家吧。
即使她的小说现在看来立意不那么高,有的甚至价值观有问题,但电视剧市场化是真的超级成功。
可以说,琼瑶是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路子。
成功之后,她不但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好好的,还给家里买好了房子,资助弟弟妹妹出国留学。
完成了出走,也达成了和解。
平鑫涛对她的爱,逻辑不合规,但方式方法很对她胃口。
母亲对她没有偏爱,但肯定也是爱的,这种爱虽然方式方法叫人痛苦,但逻辑是没问题的。
琼瑶对身边的人,是论心不论迹的。
从这一生的轨迹,能看出她是个重自我,重感受,重情义,轻规则的人。
只要觉得这个人心地好,情义真,哪怕做的一些事情不怎么像样,甚至让她受到伤害,但她也就能云淡风轻地走过去,放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