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的婚恋市场上,男女双方的结合除了看物质条件外,最经常提到的就是“三观”,三观合不合是两人能否走下去的重要参考标准,明星也不例外。
吴玉华和汪俊在结婚前也曾是三观契合的一对,但是人到中年人总是会变,这时候两人的矛盾也就开始了。
实际上在吴玉华眼里,与汪俊的三观契合,或许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回看两人的成长轨迹是截然不同的。
吴玉华是北方姑娘,但却是在南方杭州的烟雨氤氲下成长起来的,因此骨子里有北方姑娘的热情坚韧,更有南方人的温婉贴心。
吴玉华17岁就下乡接受锻炼,不怕吃苦,乡下艰苦的环境不仅没有磨灭吴玉华的斗志,还让一颗关于艺术的梦在乡下的泥土滋养下,开出灿烂的花。
正是因为有过现实生活的淬炼,吴玉华在后期的演艺事业中,总是比别的演员更能演出烟火气息的感觉。
吴玉华凭借着对艺术的理解,在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复试落选后,最终被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录取,而在这里吴玉华幸运的进入了话剧团。
这里并不是享福享乐的地方,那时候的部队生活条件和当时在农村参加劳动时不相上下,但是吴玉华早就被生活磨砺的坚强抗造。
部队的艰苦训练吴玉华一项也没有落下,总是不甘于人后,也总是样样争得第一。当年和吴玉华同台竞争的那一批演员中,如今都已经成为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大家,比如刘佩琦、刘莉莉等。
这给吴玉华造成很大的压力,吴玉华在军艺期间拼命地汲取艺术的养分,这让她在23岁那年迎来了自己演艺事业的开始。
1982年吴玉华遇到了《逆光》,作为荧幕首秀,这部戏并没有太出色的表现,真正让吴玉华成长起来的是1989年那一批“农村三部曲”的《篱笆·女人和狗》。
从1990到1993年之间,吴玉华连续出演了同一主题同一系列的农村题材影片,吴玉华在下乡时期对于生活的感悟,都在这些影片中得以体现,她表现出来的质朴形象和气质和影片中的角色交相呼应,让人有种本色出演的感觉,这些都源于她对农村生活的锻炼和理解。
当吴玉华在荧幕上大放异彩时,汪俊刚从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毕业,和吴玉华一样刚开始是想做演员,但是从解放军艺术学院出来后,汪俊又改变了志向想做导演,因此又转身进了中戏继续学习深造。
等到他再进入演艺圈时,当时的吴玉华从市场上拿到的成绩已经超出了汪俊一大截。
一个是在台前一个是在幕后,现在看来两人的职业轨迹和理想抱负本就不同,但是当年两人都没有意识这个问题。
汪俊和吴玉华的性格同样也是南辕北辙,吴玉华只是在南方长大,其骨子里还是北方姑娘的性格,但是汪俊却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
人总是会被和自己不同的人相吸引,刚开始彼此都被对方身上的闪光点所吸引,汪俊暗恋吴玉华但是却内向羞于开口表白,而吴玉华却勇敢直接,两人在一起是吴玉华主动追求,才有了后来两人的结合。
但吴玉华还是对这段婚姻过于乐观,当汪俊在婚前向吴玉华表达自己对于未来婚姻的规划和理解,并且说出自己是丁克不打算要孩子时,当时的吴玉华一心都在两人的感情上,并未看到长远的未来,没有想那么多就一口答应下来。
也难怪,当年吴玉华的事业在上升阶段,而汪俊才刚起步,对于汪俊的丁克态度吴玉华并没有放在心上,人总是会变得吧,或许等到两人事业都稳定了,汪俊就会改变态度。
是的,人总是会变的,但这次变的不是汪俊,无论汪俊事业发展到何种程度,哪怕当年已经成就了《像雾像雨又像风》,创下了12.92%的收视率高峰。
哪怕是有了《别了,温哥华》、《四世同堂》、《苍穹之昂》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佳品,汪俊对于婚姻的态度依然不改初衷,这次是吴玉华变了。
吴玉华的事业已经逐渐稳定下来,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吴玉华的片约越来越少,她有了更多的精力关注自己的婚姻生活。
此时她的年龄也越来越大,这时想要一个孩子的想法便在她心里扎了根。
吴玉华早已经忘记了当年和汪俊的约定,她以为汪俊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这次汪俊异常坚定,即便是吴玉华提出不要孩子就离婚时,汪俊依然坚定将丁克进行到底。
可想而知到了这一步两人的结果只能是一个,那就是分道扬镳。
吴玉华离开汪俊后,选择了一位画家作为人生伴侣,婚姻中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当时的吴玉华而言,婚姻观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
对方表达了喜欢孩子,这大概是当时吴玉华最需要的答案,两人婚后儿女双全,这让吴玉华实现了人生最大的愿望。
而另一边的汪俊至今仍然单身,没有家庭的牵绊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品研究上。
一个人的人生选择是非常个人化的问题,好坏由不得外人评判,自己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但就这两年汪俊带给大家的影视作品而言,汪俊在事业上的答卷确实值得称赞。
婚姻中两人的结合一定是双方对彼此都有爱意,意见统一且观点一致才能够走到一起,但是两人的分离却只需要一方持有不同观点,只需要其中一个人发生了改变,就会造成婚姻的分崩离析。
所以在进入婚姻之前都希望彼此能够冷静一些,步子再缓慢一些,让两人对彼此的认知能够深入一层,确定合适了再步入婚姻,毕竟婚姻是神圣的,生命是有限的,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