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琼瑶阿姨去世的消息,引发了大家对上世纪女性作家的讨论。
张爱玲、三毛、亦舒是被谈论最多的三个。
前两者已离我们远去,唯留亦舒一人。
还记得她评价琼瑶的那句话:
“琼瑶的作品就算了,那是给小女孩看的东西。”
不禁感慨:这人真狂。
说起亦舒,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由她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
比如前段时间大热的《玫瑰的故事》,再往前还有《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喜宝》等等。
15岁成名、写下300多本著作的亦舒,正应了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
不过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天才的案例都在告诉我们:
年少成名,留下的除了作品,往往还有让人啧啧称奇的传闻、轶事……
在这一点上,亦舒也不例外。
18岁逼婚嫁穷小子,19岁生子又离异,抢闺蜜男友,抛弃亲生儿子……
这些都是她身上为人津津乐道的八卦。
亦舒这一生,似乎都在佐证一个事实:
“比亦舒作品更精彩的,是亦舒本人。”
亦舒,原名倪亦舒。
香港著名作家、主持人倪匡的亲妹妹。
1946年,她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足的家庭,5岁时随父母移民香港。
小时候的亦舒就非常叛逆,不爱上学,时常逃课。
讨厌读书的她,却十分热爱写作。
14岁那年,她写了一个名为《暑假过去了》的短篇小说,拿给哥哥倪匡看。
25岁的倪匡被妹妹的才华震惊,立马拿去报社投稿。
因为文风灵气逼人,很快就有报纸抢着要,甚至有人找到倪匡:
“请代向亦舒说我们想刊登她的小说,条件只管提。”
可以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一举成名该有多得意。
当年亦舒得意极了,甚至得意得恃宠而骄。
曾经有旧友回忆起亦舒的写稿往事:
“亦舒最讨厌人催稿,她写得又慢,所以很折磨人。”
就连报社的编辑们都要提醒新人,不要去催稿:
“你们不要得罪亦小姐,她未够年龄,杀人不用偿命的。”
中学毕业后,亦舒便决心不再上学。
在她看来,自己靠写作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17岁时,亦舒被金庸邀请去《明报》做记者。
她结识了很多文艺界的翘楚,其中就包括她的初恋,画家蔡浩泉。
这里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趣事:
据说习惯了被人宠着的亦舒,之所以非蔡浩泉不嫁是因为对方对自己足够冷淡。
在一场聚会中,别人都对亦舒有说有笑,只有蔡浩泉对她爱答不理。
这让亦舒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这个男生,也让她跃跃欲试。
两人谈恋爱后,亦舒立马向家里提出要跟对方结婚。
当时的蔡浩泉是个穷画家,亦舒家里并不同意两人交往。
亦舒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怀孕逼婚。
年仅18岁的她怀上了蔡浩泉的孩子,以死相逼家人:
如果你们不让我跟他在一块,我就去死!
亦舒最终得偿所愿。
19岁时,她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蔡边村。
亦舒与儿子蔡边村
可惜的是,习惯了吃穿奢华的亦舒,在婚后经常和丈夫因为钱的问题争吵。
柴米油盐磨光了当初的激情。
仅仅过了三年,两人就离了婚,儿子蔡边村也归蔡浩泉抚养。
亦舒的第一段婚姻就这样草草落下了帷幕。
离婚后的亦舒,重新做回了记者。
她跑新闻、写专栏,写杂文、小说,认识了很多娱乐圈的明星。
在一众明星里,亦舒与郑佩佩关系最好,如闺蜜般形影不离。
当时的郑佩佩是TVB侠女,她演的电影几乎部部叫好。
她还有个交往了五年的男朋友岳华,是当红小生,两人非常般配。
郑佩佩便把岳华介绍给了亦舒认识。
年轻时的乐华
没想到的是,亦舒竟一见岳华“误终身”。
她对自己闺蜜的男友生出了别样的心理:
“他不仅长了张好人脸,还有个好人的性格。”
亦舒决心追到岳华。
郑佩佩曾经这样描写亦舒的心机:
“亦舒小姐真的很聪明,她说自己有夜盲症,每天都让岳华送她上楼。”
次数多了,亦舒成功将岳华从郑佩佩身边抢走,还高调宣誓主权:
“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郑佩佩伤心欲绝,心灰意冷下远嫁国外富豪。
夺爱成功的亦舒,非常得意,也非常心虚。
因为毕竟是抢来的爱人,自然引起媒体大书特书。
岳华回忆说,有次报纸上提到他与郑佩佩的往事,亦舒大发雷霆,回到家后把他的西装剪烂了,还拿刀插在他的床中央。
就这样过了几年,直到有一天,远嫁他国的郑佩佩突然给岳华写了一封叙旧信。
原来郑佩佩婚后过得并不好,沦为富豪生育工具的她曾多次流产、失去自由。
郑佩佩将自己的遭遇写在信里告诉了岳华,却被亦舒发现。
她一气之下,把郑佩佩的信刊登上了报纸,使郑佩佩的婚姻受到了影响。
这个举动彻底激怒了岳华,他决心跟亦舒分手。
1973年,岳华提出离婚,亦舒在崩溃边缘,苦苦哀求,甚至跪下来挽留。
一番行为与她小说中冷静克制、将姿态好看奉为第一要义的女性形象,可谓天差地别。
而这段经历也被她写在了书里:
“当一个不爱你的时候,无论你怎么挽回,哪怕下跪、自杀,都无济于事,所以最好是体面离开。”
多年后接受媒体采访,回忆起这段戏剧化的婚姻,岳华曾这样评价亦舒:
“她是否爱我,我不太清楚。因为她的性情……比较特别,她是个颇特别的女仔。”
与岳华分手后,27岁的亦舒再一次恢复了单身。
之后,她就像自己笔下的那些独立女性一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事业上。
她远赴英国留学,考入曼彻斯特大学,读酒店管理专业。
书也出了一本又一本:
35岁出版了《玫瑰的故事》;
36岁出版了《我的前半生》。
可谓高产中的高产。
学成归来的亦舒,成了典型的时髦白领,在富丽华酒店任职,到佳艺电视台做编剧,之后又在新闻处做高级新闻官。
40岁那年,亦舒经人介绍认识了香港大学的一名中文教授。
对方很欣赏亦舒的才华,两人随后结婚。
婚后,亦舒生了下一个女儿,被她视为掌上明珠。
侄子倪震曾讽刺他的这位姑姑:
“四十多岁时,姑姑人工受孕,用命搏了个女儿回来。老蚌生珠,疼惜得不得了。”
为了更好地陪伴女儿长大,亦舒选择移居加拿大。
她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来写作,只为了白天能陪伴女儿读书。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
跌宕起伏的故事写到这,似乎也该归于平淡了……
但,并没有。
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亦舒的第一个儿子吗?
在刚和蔡浩泉分开的前几年,亦舒还经常去探望儿子。
但渐渐地,有了新欢又离异的亦舒就忘了儿子的存在。
蔡边村曾在回忆母亲的文章,这样写到:
“我对妈妈的记忆停留在了11岁,那天她带我看了电影,以后就再也没有了联系。”
被父亲抚养长大的蔡边村,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
长大后,他也像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画家、导演。
2013年,旅居柏林多年的蔡边村,决心寻找母亲亦舒。
“44岁的我去寻找已65岁的母亲,并不算太迟,因为,我有一大堆的问题要问她。亲母在她的专栏不时流露对异父妹妹的爱溢之情,自己也是母亲所出,为何却像透明人?”
他自编自导了影片《母亲节》,引起轰动,但亦舒却选择闭门不见。
她只是在短篇小说《妈》里,借着作品含糊地回应了儿子蔡边村:
“你父亲已经浪费了她的前半生,现在你又要浪费她的后半生?”
可能是怕儿子过于伤心,亦舒在后面又加了一句:“小宝,相信我,我是爱你的。”
说一句凉薄,并不为过。
其实说到亲情,亦舒断绝联系的又何止自己的儿子。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亦舒晚年时,她与哥哥倪匡也断绝了来往。
倪匡在世时,有香港记者想通过倪匡联系到亦舒,他回应与妹妹已二十多年没有通过任何音讯,最后一次通话是50岁那年,他说“是她不愿意联系我的”。
亦舒的这些行为,正如她曾写下的这句话:
“人的天性便是这般凉薄,只要拿更好的来换,就一定舍得。”
许是看不惯姑姑的行为,侄子倪震也经常在专栏中爆料姑姑的奇怪:
“姑姑亦舒十多岁便出走结婚,生下小朋友,可惜几年便离婚收场。凡事都必须付出代价,姑姑多年来都有阴影,人怕出名猪怕壮,生怕小表弟有天会上门要钱。”
没人知道亦舒的心里在想什么,如今的她晚年住在清幽的国外别墅中。
就像她小说里描述的那样:
靠山面海,屋子里永远有洁白的百合花,书房有从世界各地购置的黑胶唱片。
不知当她如小说里的女郎一样,环抱双臂站在窗前时,她又会想到什么呢?
#写在后面
曾经有人在蔡澜的微博下,问他:
你觉得亦舒是个怎样的人?
蔡澜的回答是:
一个好作家。
“好”字后面跟的是作家。
这个答案意味深长。
作为一个作家,亦舒有灵气又高产。
她笔下的女性总是美丽的、高贵的、独立的、清醒的。
《喜宝》中的经典语句,是亦舒个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如果有人用钞票扔你,跪下来,一张张拾起,不要紧,与你温饱有关的时候,一点点自尊不算什么。”
“我最想得到的是爱,如果没有爱,那么我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钱,那么拥有健康也是好的。”
早年的亦舒十分推崇张曼玉和林青霞,讽刺大众美人李嘉欣“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别人诟病章小蕙“一人拖垮两个富豪”,她反倒很欣赏。
大家推崇她的小说,推崇她所塑造的嘴硬心狠的摩登女郎,可她却说:
“现在回看以前的作品,觉得自己很可笑。你们不觉得吗?”
总之她要处处与别人不一样。
但当回到她自己人生的这部小说,亦舒却颇显无奈。
在事业巅峰时,她曾说出了这样的话:
“有时觉得,会不会这就是人生的可悲之处呢?当你自己现实生活最不快乐的时候,好彷徨,好多不满, 反而是你的小说最灿烂时光的时候。”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把感情谈成了这样,别人分手后还能做朋友,我总是把一段关系搞得破碎又歇斯底里。”
折腾了大半辈子,这位女作家开始预知自己死后的事情。
她说:“我希望有人争我的遗产;希望自己的绿豆宝石戒指被孙女爱不释手,号称是祖母留下的;我希望做一个幸福的女人。”
原来活成“亦舒女郎”的人,从来不是别人,而是亦舒本人。
你看过亦舒的作品吗?看完她的经历,你又会如何评价她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谈谈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