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大家的关注点总是会无意间落在一个女演员胖没胖上。
特别是贾玲。
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导演并主演了电影《热辣滚烫》。
里面的她为了自己成为了一名拳击手,并且成功减下了半个自己。
于是每隔一段时间便有一个“贾玲胖了”的热搜出现了。
至于贾玲到底胖没胖,她自己的回应来了。
胖了。
图片来源:新华社,侵删
因为拍戏的时候最瘦只有115斤,当时瘦脱水了,身上只有一层皮里面是肌肉。
那时的她体脂率特别低,这个是不太能维持住的。
看到电影《热辣滚烫》的成功,一些人似乎只归功于是她前期宣传到位。
更有甚者说,几十亿的票房换一个瘦身成功,她怎么都是赚的。
但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个女孩减肥成功的故事。
而是一个女孩不断学会爱自己的故事。
我们要学会的就是不断在逆境中爱自己。
她是一名演员和导演。
她也从没有想到自己瘦身成功可以引发如此大的热度。
对于这个热度她也经常闭口不谈,这个热度并不在她的可掌控范围之内。
当初很多网友制造了很多个贾玲瘦身成功后的可能,但远没有她在荧幕中出现的那一刻令人震撼。
现在随着时间的变化,她慢慢开始在公开场合谈及此事。
当初决心减重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角色,更加贴合角色。
对她来说为了角色做出变化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不需要大家的超常点评。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她提前三年就开始增重。
前两年一年增重10斤,最后一年增重了20斤。
所以我们每次看到贾玲好像更加胖了,其实是因为她为了角色的刻意为之。
作为一个演员,她的心随着观众走就够了。
她说观众永远是自己心中的光。
当她成功瘦身之后,很多网友表示她变了。
好像没有之前那样可爱、幽默了。
但其实她只是身形发生了变化,骨子里的灵魂并没有任何变化。
我对贾玲刚开始的印象是一名相声演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她曾经在一场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第三名是郭德纲。
其实那个时期的她也是瘦瘦的。
后面她成为了喜剧演员,参加了很多综艺,成为了综艺的开心果。
那个时候大家对她的认识便是一个胖胖的女生。
作为一个喜剧演员她也很成功了,但她又开始想着做导演了。
很难得的是她的身上没有一丝功成名就的傲慢,即便是作为导演,她已经非常成功。
现在的她已经不会去在意是不是胖了一点,瘦了一点。
不管是相声演员、喜剧演员、还是导演时期的贾玲,她的身上都有着一种很明媚的生命力。
其实她从没有变过,是我们挑剔的眼光局限了她的自由生长。
我们要允许她们做自己,允许她们不活在世俗的眼光中。
最近看了博主张大碗子和杨天真的对话。
她用了一句话来总结杨天真:
姐想要,姐得到。
这句话意思是说:她想要的一切,她都会去努力得到。
其实是她将所有的时间都只花在自己身上,去高速成长。
当初她学的是导演,但自己不想从事导演相关的工作。
最终要做什么,其实她也没想好。
但她会做排除法,做了策划、编剧、导演、销售、主持人之后,她就排除了这些选项。
以她对自己的了解,她开始去当了经纪人。
她用了两天的时间找到了王京花的手机号,这可是当初的金牌经纪人。
她用一条短信毛遂自荐自己。
当时的她还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她就可以很自信地和对方说:我想跟着你工作。
图片来源:博主@全嘻嘻,侵删
20岁进入王京花的公司,23岁加入范冰冰工作室。
29岁她又开始创业,开经纪公司。
她做经纪人的时候,带红了很多艺人。
她被称为张雨绮、鹿晗、朱亚文、赵又廷背后的女人。
35岁又开始卖大码服装,她写的书也是脱销状态。
现在的她又做起了播客,也多次上了热搜。
她说自己下一个想要是想做一个国际品牌。
她也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做到。
我很喜欢她身上的一个特质:我从内心是非常喜欢自己的。
正是因为她从始至终的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于是她在自己的发展路上从不设限。
她也在从容不迫之间将每一个支线都完成很好。
她们的故事或许和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
我想再和你说说博主王慧玲的故事。
她出生在一个山村,并且很不受父母的疼爱。
她为了逃离不好的原生家庭,选择在十几岁的年纪来到上海打工。
没学历又没工作经验的她,能找到的工作也很有限。
她找到了一家日料店当服务员,但会日语的服务员工资要高几百块。
当时为了几百块她下班的时间里都在拼命学日语。
现在的她已经可以和日本人无障碍交流。
有一次有网友问她三十岁还可以学日语吗?她说出了自己的故事。
23岁她开始学日语,25岁拿到了日语一级证书。
26岁她开始上夜大,29岁拿到了毕业证书。
30岁她开始学习英语,考出雅思是她的目标之一。
32岁她才开始画画,目前已经是一名插画师。
35岁她开始学滑板,36岁她开始健身。
图片来源:博主@王慧玲,侵删
我很喜欢她说的一句话:
30岁的时候你没开始,35岁也一样会来,区别只是有没有这个技能。
不要觉得现在迟,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期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们不要觉得自己过了某个阶段,只能有一种选择。
也不要觉得人生就是非黑即白。
别人按照这条路走,我们也就要非走这条路不可。
但是大部分的人根本就没有想好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我们不一定非要按照别人的设想去生活。
那活成的并非是我们,而是自己想象中自己应该的样子。
渐渐地我们也失去了自我。
当别人有打破的勇气的时候,我们即便不能认同也应该表示尊重,至少不应该是冷嘲热讽。
毕竟不是谁都有超越自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