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窝了!香港卫视遭全网封禁后续,知情人曝原因,网友:真的不冤

港台明星 23 0

2024年9月,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针对一家名为“香港卫视”媒体的声讨。这家曾凭借对内地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积累了千万粉丝的媒体,如今却沦落到账号被封禁,人人喊打的地步,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香港卫视”的境遇,或许正是当下流量时代,媒体行业在追求流量与坚守真相之间艰难博弈的一个缩影。

曾经的“香港卫视”,凭借着对社会事件的敏锐嗅觉,以一种近乎“凶猛”的姿态,将一桩桩社会热点事件推送到公众面前。它就像一个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新闻猎手”,用一个个吸引眼球的标题,一张张未经打码的照片,将公众的情绪推向高潮,也为自己赢得了流量和关注。然而,在这场流量盛宴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不安的阴影。

一、香港卫视封禁始末:一场“流量盛宴”的落幕

9月29日,对于“香港卫视”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它在多个主流短视频平台的账号被陆续封禁,1400万粉丝瞬间失去了与这个曾经的“真相”代言人之间的联系。一时间,网络上关于“香港卫视被封”的消息甚嚣尘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回顾“香港卫视”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它被封禁并非毫无征兆。早在9月初,“香港卫视”在某音平台的账号就已停止更新,最后一条视频停留在9月5日。随后,“香港卫视”试图转战某手平台,希望能找到新的“生存空间”,然而,等待它的却是同样的命运——封禁。

接连遭到多个平台的封禁,这对于任何一家媒体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更何况是像“香港卫视”这样,曾拥有千万粉丝,在网络上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媒体。那么,“香港卫视”究竟做错了什么,才会招致如此“待遇”?

二、真相还是噱头?香港卫视内容运营模式剖析

要弄清楚“香港卫视”被封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内容运营模式。与传统媒体强调客观、真实、公正的报道原则不同,“香港卫视”的内容运营模式更像是一个精明的“流量玩家”,深谙互联网传播的规律,善于利用公众的猎奇心理,制造话题,吸引眼球。

“香港卫视”的内容选题大多围绕社会热点事件展开,尤其是那些容易引发公众情绪的负面事件,更是它关注的焦点。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它经常在视频中使用未经打码的画面,甚至刻意曝光当事人的隐私信息,这种做法虽然满足了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但也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香港卫视”的另一个“流量密码”是它独特的叙事风格。它擅长使用简单直接、充满情绪化的语言,将复杂的事件简化为“好”与“坏”,“对”与“错”的二元对立,并引导受众站队,从而引发更广泛的讨论和传播。

不可否认,“香港卫视”的内容运营模式在短时间内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关注,但也为它日后的“翻车”埋下了伏笔。当流量成为唯一的追求目标,当真相被掩盖在博眼球的标题和画面之下,当媒体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被封禁或许只是迟早的事。

三、 被封禁背后的深层原因:流量至上与媒体责任的失衡

“香港卫视”的封禁,看似突然,实则是一种必然。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它选择了一种最便捷,但也最危险的道路。当它将流量置于真相和责任之上时,注定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香港卫视”的“翻车”,主要源于以下三个致命原因:

1. 漠视隐私保护,肆意曝光当事人信息

“香港卫视”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在内容制作过程中忽视对当事人隐私的保护,甚至将其作为吸引眼球的工具,最终引发众怒。

例如,在报道一起“村支书酒驾”事件时,“香港卫视”不仅将涉事村支书的姓名、照片、住址等个人信息公之于众,还配以“胆大妄为”、“目无法纪”等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描述,引发了网友对涉事村支书的网络暴力。

“香港卫视”的做法,已经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即使事件本身属实,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方式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公众的谴责。

2. 身份造假,误导公众

“香港卫视”的另一个“原罪”,是它的身份造假。它虽然以“香港卫视”的名义进行运营,但实际上却并非一家真正的香港媒体,而是一家注册地在深圳的自媒体公司。

“香港卫视”利用公众对香港媒体的信任,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具有官方背景的权威媒体,以此来获取更大的流量和影响力。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当它的真实身份被揭露时,公众对它的信任也随之崩塌。

3. 散布不实信息,缺乏媒体公信力

“香港卫视”为了抢占流量高地,经常不经核实就发布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甚至刻意歪曲事实,制造话题,以博取眼球。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其公信力至关重要。而“香港卫视”这种为追求流量而不惜 sacrifice 真相的做法,无疑是对媒体公信力的严重损害,最终必然会被公众所抛弃。

四、 香港卫视事件的警示:坚守媒体责任底线,平衡流量与真相

“香港卫视”的封禁,为所有媒体敲响了警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媒体更应该坚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在追求流量的同时,也要守住真相和底线。

“香港卫视”事件折射出当下媒体行业的一些乱象:

流量至上,忽视社会责任。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不惜忽视真相和客观,甚至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公众。
内容生产缺乏规范和监管。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的门槛降低,但也导致了内容生产的混乱,一些低俗、暴力、虚假信息充斥网络,扰乱了网络秩序。
公众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一些网民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容易被标题和内容所吸引,成为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者。

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需要媒体、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

媒体要回归初心,坚守社会责任。以客观、真实、公正为原则,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
政府要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规范网络传播秩序。
公众要提高媒介素养,理性辨别信息。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明。

五、 结语:

“香港卫视”的封禁,是流量时代媒体行业的一次警示,提醒所有媒体人,流量不是万能的,没有真相和责任的流量,最终只会成为“空中楼阁”。只有坚守媒体的初心,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在流量时代行稳致远。

信源:

香港卫视抖音、快手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