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作家琼瑶离世,一个时代的文学传奇也随之落幕。
琼瑶的离世,在网络引发大规模悼念,热度背后折射出20世纪80、90年代蔚为大观的香港、台湾文学热,琼瑶、金庸、三毛、梁羽生、席慕蓉、余光中、白先勇等港台作家的作品曾风靡全国,成为一个个无法绕过的文化符号。
放学后,在租书摊位,以一毛一本的价格翻阅琼瑶的言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三毛的游记散文,成了一代人不可磨灭的青春记忆。
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广东在这股热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港台文学作品往往是先在广东引进出版,随后在全国范围引发阅读热潮。这些作品的传播,不仅开拓了内地(大陆)读者的阅读领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琼瑶
爱情为文坛输入新养分:广东首获《琼瑶全集》独家授权
对于80后、90后青年读者来说,琼瑶曾经是和美丽、梦想、爱情、浪漫、善良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琼瑶”,不仅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类作品的总称,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琼瑶于1938年生于成都,后随家人赴台生活,中学时开启写作生涯。1955年,她以“心如”为笔名发表小说《云影》,1963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窗外》并一举成名。
琼瑶一生创作了70余部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多以爱情为主题,深入描绘了人性中的美好与挣扎,在全球华人社群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风靡一时。
根据1986年11月13日《文学报》的数据,广州地区70%的学生都曾阅读过琼瑶的作品。随之而来的琼瑶剧也立即俘获大批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1998年,琼瑶又以《还珠格格》进军大陆电视剧市场,创造了收视率神话。此后,《情深深雨濛濛》《又见一帘幽梦》、《还珠格格》续集等多部言情剧的热播更呈现出一浪推一浪的势头。
琼瑶在大陆引发的热浪,离不开广东出版力量的助推。据花城出版社社长、《花城》杂志主编张懿透露,早在1986年,花城出版社就推出了琼瑶的小说《菟丝花》,此后连续几次获得琼瑶的出版授权。20世纪90年代,花城出版社还推出了《琼瑶全集》,一口气出版了琼瑶的50部作品,销量巨大。
《琼瑶全集》
《写在花城出版社“琼瑶全集”之前》一文中,琼瑶写道:“每当我来到一些偏远的城市,走到大街小巷中,都有闻风而至的读者,拿着我的书来找我签名时,我就深深地感动了!”
但市面上风行的粗制滥造、错字百出的盗版图书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据悉,正因为花城出版社提出希望以好的品质、真实的授权、完整的出版来打击非法盗版书,打动了琼瑶,最终获得她的作品全集“独家授权”。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还处在创作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知青文学的阶段,爱情在文学作品中仍是边缘主题。此时,以琼瑶作品为代表的言情小说来到大陆,琼瑶小说中的唯美主义与理想主义,为严肃文学为主流的大陆文坛输入了新的养分。
“头啖汤”精神:广东文化基因中的市井性与大众性
1999年,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新闻出版局主持的我国第一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中,排名前10位的作家有:鲁迅、金庸、琼瑶、巴金、冰心、老舍、贾平凹、古龙、三毛、王朔。金庸、琼瑶、古龙、三毛等港台作家榜上有名,可见港台作家作品在当时内地(大陆)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余光中
三毛
港台的通俗流行文学,包括言情、武侠、侦探、财经等题材作品。言情如琼瑶、岑凯伦之作,武侠如金庸、古龙之作,侦探如《007》《福尔摩斯》等,极大丰富了大陆的文化阅读和消费市场。
改革开放,潮起珠江,广东出版得风气之先。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花城》《作品》《广州文艺》等刊物上,广东陆续引进金庸、琼瑶、白先勇、梁羽生等港台作家小说;金庸、古龙、张爱玲、梁羽生、亦舒、李敖、吴淡如等作家的著作版权都曾签给花城出版社。
频繁的港台海外版权往来,一方面促进市场对广东出版物的认同,另一方面也使广东文化生产领域更早具备了市场开放性。据张懿介绍,20世纪80、90年代,花城出版社引进出版席慕蓉的多部重要作品,包括诗集和散文作品,如《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席慕蓉抒情诗合集》等。作为席慕蓉创作生涯中的第一部诗集,《七里香》的引进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引发了席卷全国的“席慕蓉热”。
席慕蓉
20世纪90年代,花城出版社推出白先勇的多部作品,其中《白先勇自选集》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论文书评、对话访问,较全面地反映了白先勇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就。2000年出版的《白先勇文集》,涵盖了其代表作如《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孽子》《第六只手指》;文集系列后续还推出《游园惊梦》等戏剧、电影卷。
白先勇
“武侠热”背后也有广东出版的“推波助澜”。20世纪80年代,花城出版社率先出版了梁羽生的经典代表作《萍踪侠影》,以及古龙的多部经典作品,如《圆月弯刀》《陆小凤》《绝代双骄》《奇侠绝情剑》等。
当时,为向内地(大陆)读者介绍港台作家的优秀作品,时任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的岑桑先后主持出版了梁羽生、陶然、海辛、李辉英、黄河浪等多位著名作家的作品。过去被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在广东成批出版,不但使作者本人深受感动,而且有助于消除大众对武侠小说的偏见。
广东着力推介通俗文学,不仅有历史、地理因素的影响,也与广东人敢为人先的“饮头啖汤”精神息息相关。通俗文学是民间的、市井的,而广东文化基因中具有天然的市井性与大众性,更使得二者两相契合。
与主流文化一起汇成当下文化新景观
据学者黄子平在《香港文学在内地》一文中介绍,1985年前后,港台通俗文学作品在内地(大陆)形成传播的“高潮期”,出版的力量不可小视,许多出版社不分专业和范围地竞相印行港台武侠和言情作品,种类之多、发行量之大都极可观。两三年内,主要武侠与言情小说家的重要作品已基本在内地(大陆)出齐。
谈起香港文化,广东作家陈崇正说:“我喜欢香港电影,喜欢周星驰和BEYOND乐队。我还喜欢金庸,中学时代也读过倪匡,老家的床底下还放着一套卫斯理。”在文学创作领域,除了金庸、琼瑶为代表的通俗文学,港台的严肃文学对广东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述卓表示,20世纪80年代,香港文学在创作技法、创作观念上对广东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刘以鬯、李碧华带有后现代色彩的小说创作以及倪匡的科幻小说,就曾对广东文学起到了正面影响。”
金庸
除了文学,港台的音乐、电影也曾风靡全国。在评论家孟繁华看来,当时内地(大陆)尚未产生本土消费文化,港台文化执行了它的休闲功能,而港台文化的“反哺”也全面改写了内地(大陆)的文化生活和民众的文化消费趣味。这些借由文学、电影、音乐而镌刻进青春的记忆、积蓄的能量,滋养着一代人的成长,与主流文化一起汇成了当下的文化新景观。
原文刊载于《羊城晚报》2024年12月15日A4版
文|记者 孙磊 实习生 熊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