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晚同行四十年:姜昆的艺术之路与时代回响

内地明星 4 0

#深度好文计划#与春晚同行四十年:姜昆的艺术之路与时代回响
在春晚的璀璨星河里,姜昆宛如一颗恒定而明亮的星,闪耀

了四十载。从 1983 年首届春晚的青涩登场,到成为相声界在春晚舞台上的传奇存在,他的身影与春晚的命运交织,勾勒出一幅时代变迁与艺术坚守的宏伟画卷。
一、春晚舞台上的不老松
2022 年,虎年春晚的舞台迎来了 72 岁的姜昆。已是古稀之年的他,此次登台并非轻松写意,“这次不是游刃有余,我有一点恐惧”,他坦言。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可心中对相声艺术的热爱却从未熄灭。他将以独特的方式,用不太专业的身份讲述专业的语言课,把名字、气音等元素巧妙编织成包袱,让观众在熟悉又新奇的幽默中感受方言的魅力。这第 22 次的春晚之旅,使他超越马三立先生,成为相声界在春晚表演年龄最长的演员。往昔“只要有一口气我一定要献给舞台”的壮志仍在心中回响,然而面对流行文化的浪潮,他也有过困惑与挣扎。尝试与年轻人共演 Rap,节奏却总不自觉地偏向快板,那是时代的鸿沟,也是艺术演变的见证。但他没有抗拒,而是以敬畏之心去接纳,因为他深知,舞台永远属于年轻与朝气,而他的艺术灵魂,也在这不断的碰撞中努力保持着青春的活力。
二、首届春晚的多面手
时光回溯到 1983 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筹备的大幕拉开。当时的姜昆,33 岁,正值青春盛年,作为编导组成员,参与了这一文化盛事诞生的全过程。那是一段难忘的历程,三个月的筹备期在当时显得格外漫长,奖品不过是铅笔、笔记本等简单物件,却承载着满满的诚意与期待。作为当红相声演员,他在首届春晚身兼数职,既是节目策划、相声演员,又是晚会主持。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寻找演员、购买饭菜,他像一颗万能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钉。舞台上呈现的精彩,有设计的精妙,更有即兴的火花。自那之后,他连续主持 7 届春晚,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突破自我,唱跳、花鼓戏、比赛解说等多样形式信手拈来,1987 年与梁左创作、和唐杰忠表演的《虎口遐想》更是开创了电视相声的新纪元,成为春晚相声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让他的名字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者
在春晚的舞台上,姜昆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电梯奇遇》中一人分饰五角,将生活中的荒诞与幽默展现得淋漓尽致;《楼道曲》《着急》聚焦老百姓的平凡生活,让观众在笑声中找到共鸣;《美丽畅想曲》《专家指导》《妙趣网生》则紧跟时代脉搏,用相声记录着中国社会进程中的点点滴滴。他深知,相声是最接地气的艺术,“你不从人民那块来,你从哪来?”这是他坚守的创作理念。他努力在电视屏幕上展现相声艺术的魅力,用作品愉悦人民,让老百姓与相声演员之间没有距离,如同家人般亲切。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 90 年代,小品逐渐崛起,相声面临困境。经典作品难产,观众群体流失,姜昆陷入了创作的瓶颈。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从书中汲取营养,反思自身,试图在时代的浪潮中重新找回相声的方向。
四、传承路上的引路人
随着年龄增长,姜昆淡出表演舞台,却开启了另一段意义深远的旅程。他办相声网站、开相声研修班,将心血倾注于培养年轻相声演员。2012 年当选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后,他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相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央戏剧学院新增曲艺相声创作表演专业,这是他多年的夙愿成真。他深知师承关系在相声传承中的重要性,却也看到其局限性。在他的努力下,相声艺术逐渐走向高等教育体系,这不仅是相声传承方式的创新,更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我老了,但相声艺术还年轻,需要永远年轻下去”,他如同一位执着的引路人,在传承之路上坚定地前行,为相声艺术的未来点亮希望之光。
姜昆与春晚相伴的四十年,是一部个人艺术成长的奋斗史,更是中国相声艺术在时代浪潮中起伏变迁的缩影。他用自己的坚持与创新,见证了春晚从诞生到成为国人新年俗的历程,也见证了相声艺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兴衰荣辱。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与春晚的情结将永远延续,而他为相声艺术传承所做出的努力,也将在一代又一代相声人的传承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永恒的瑰宝。

标签: 春晚 艺术 姜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