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逢博:30岁嫁恩师,丈夫离世14年后,她依然坚持守寡

内地明星 4 0

1968年,因为一直以来都在各地连轴转的演出,著名歌唱家朱逢博的嗓子出现了“倒嗓”的症状。

这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说无疑是、最为痛苦,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能永远失去唱歌的能力。

经医生诊断,朱逢博的嗓子里长了两个小结,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丈夫施鸿鄂悉心照料朱逢博,并陪着她进行康复训练。

他根据朱逢博的嗓音特点,指导她练习西洋唱法的发音和气息,帮助她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在丈夫的帮助下,朱逢博终于克服了“倒嗓”的难题,重新回到了舞台上。

1937年,战火纷飞的年代,朱逢博出生了。朱逢博的父亲是一位水利工程师,或许是遗传了父亲的务实精神,朱逢博并没有表现出对艺术的特殊爱好,而是考入了同济大学建筑系。

23岁那年,朱逢博在工地实习,正值酷暑,上海歌剧院来到工地进行演出。

歌剧院的到来激起了工友们的热情,他们一致认为朱逢博的歌声比舞台上的演员更动听,于是起哄着让朱逢博去高歌了一首。

起初,朱逢博还不愿意,但看着热情的工友们,她鼓起勇气,大方地唱了一首歌。这首歌一下子就引起了歌剧团领导的注意。

歌剧团演出结束后,领导找到了朱逢博,诚挚地邀请她加入歌剧团。然而,朱逢博婉言谢绝了,她一心想成为一名建筑师。

歌剧团领导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地劝说朱逢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朱逢博最终被领导的诚意打动,同意加入歌剧团。

刚到歌剧院,朱逢博还是个初学者,每天除了练习基本功,还要负责为舞台表演拉大幕。当时,王昆老师的《白毛女》是歌剧院的王牌节目,在一次次的幕起幕落中,王昆注意到了这个勤奋的女孩。

王昆老师对音乐的热情和精湛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朱逢博,她开始对歌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昆老师听到了朱逢博的歌声,她敏锐地发现了朱逢博的天赋,并开始悉心指导她。

在王昆老师的帮助下,朱逢博的歌唱技巧突飞猛进,她逐渐掌握了舞台表演的精髓,也明白了歌唱的真谛。

1955年,上海舞蹈学院希望朱逢博能够在《白毛女》中饰演喜儿。这次演出对朱逢博来说意义非凡,她将自己对喜儿的理解融入到歌声中,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朱逢博也因此一唱成名,逐渐成为歌剧院的台柱子。

进入歌剧院后,朱逢博被送往音乐学院进修,在那里,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施鸿鄂。

施鸿鄂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比朱逢博大三岁。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获得过无数的荣誉,是歌剧院的台柱子,也是众多年轻姑娘心中的偶像。

朱逢博自然也不例外,她对施鸿鄂的才华和成就充满敬佩,渴望能够得到他的指导。只是当朱逢博鼓起勇气向他请教时,施鸿鄂却对她的歌声不屑一顾,甚至直言“你的歌没什么好听的”。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朱逢博的自尊心,但她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执着地追求施鸿鄂的指导。她一次次地去找他,一次次地被他拒绝,但她始终没有放弃。

朱逢博的坚持最终打动了施鸿鄂。他最终同意让她展示自己的歌声。

这一次,施鸿鄂终于发现了朱逢博的音乐天赋,开始对她另眼相看,两个人也慢慢的开始不断的沟通音乐。在音乐的交流中,两人逐渐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朱逢博对施鸿鄂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而施鸿鄂也被这个女孩所吸引。只是两人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朱逢博刚进入歌剧院时,领导曾告诉她,一定要专注歌唱事业,三十岁以前不要考虑恋爱的问题。再加上施鸿鄂的才华太过耀眼,她不敢轻易表白,只能将这份爱意深藏心底。

就这样,两人陷入了双向暗恋的甜蜜与煎熬之中。直到1967年7月,一位同事为施鸿鄂介绍了相亲,这打破了两人之间微妙的平衡。

朱逢博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她不想失去施鸿鄂,于是决定主动出击。7月26日,朱逢博鼓起勇气给施鸿鄂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晚上11点,在排练厅等我。”

晚上11点,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但两人都没有爽约,都来到了排练厅。在昏暗的灯光下,朱逢博深吸一口气,对施鸿鄂说道:“8月1日,我们结婚。我喜欢你很久了,可你一直不表白。”

这突如其来的表白让施鸿鄂又惊又喜,他这才明白,原来朱逢博也一直深爱着自己。他激动地抱住朱逢博,在雨夜里,两人的爱情之花终于绽放。

1967年8月1日,朱逢博和施鸿鄂领证结婚了。没有盛大的婚礼,没有奢华的宴席,只邀请了几位好友,共同见证他们的幸福时刻。

他们的婚房是歌剧院借给他们的一间小屋,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两个板凳和一张二手钢琴,但这简陋的房间里却充满了爱意。

婚后不久,朱逢博和施鸿鄂的爱情结晶——儿子施劲出生了。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歌唱事业中。

朱逢博不仅在许多知名歌舞团进行表演,还经常去各地出差。1977年,她甚至远赴加拿大进行演出,将中国的歌声传播到世界各地。

80年代,朱逢博开始翻唱国外的流行歌曲,成为中国第一批的流行歌手。她的歌声甜美动听,充满激情,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1985年,朱逢博创办了上海轻音乐团,来教导更多的年轻歌手。

晚年,施鸿鄂被查出患有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这对手术费用高达一万多元,对于当时的朱逢博和施鸿鄂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由于他们长期在单位工作,没有演出费,他们的生活一直比较拮据,家中全部积蓄只有6000多元。

无奈之下,朱逢博四处借钱,才凑够了手术费用。手术后,朱逢博减少了演出,专心在家照顾丈夫,希望他能够早日康复。

然而,2008年3月11日,施鸿鄂在家中突感不适,朱逢博立即准备送他去医院,但还没来得及叫车,施鸿鄂就倒在了沙发上,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4岁。

丈夫的离世对朱逢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打击,她悲痛欲绝,无法接受丈夫已经不在的事实。

为了能够继续陪伴丈夫,她并没有将丈夫的骨灰下葬,而是将骨灰盒摆放在卧室的台案上,旁边放着施鸿鄂的照片和生前最爱的唱片。就这样,施鸿鄂的骨灰在朱逢博的卧室里陪伴了她14年。

如今,朱逢博已经85岁高龄,她很少外出演唱,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中,侍弄花草,享受着宁静的晚年生活。偶尔,她会和台案上的丈夫“说说话”,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尽管岁月流逝,朱逢博在歌坛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她的歌声和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以上信息均来源于看看新闻Knews-2023-08-17-海上有大家丨“东方夜莺”朱逢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