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欣最近遇到麻烦了。
网传她的新剧《双轨》,陷入了疑似阴阳剧组的争议中。
该剧组在开机仅6天后,更换班底,连剧本也做了修改。
种种行径,引发粉丝的强烈不满,并纷纷建议她拒演。
然而,合约已签,无论如何,虞书欣都有点骑虎难下了。
01
11月6日凌晨,虞书欣发文称:
“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一些委屈和困难。”
网友猜测她的发文,是源于新剧《双轨》的相关争议。
这部剧刚开拍,就发生了“工作人员传播原始帧”的泄密事件。
不仅如此,开拍6天后,原定的班底惨遭被换。
很多网友认为,虞书欣可能遭遇了“阴阳剧组”的“诈骗”。
所谓“阴阳剧组”是指,剧组用A剧本和A制作团队签下虞书欣,之后,再换上B剧本和B团队。
很多制作方这么干,目的是找有流量和名气的演员,帮新人或自己人抬桥。
如果说,只是单纯利用虞书欣的名气,奶自己的新人,尚且还能忍一忍。
事实上,不仅要她奶新人,还更换了原本的制作班底和剧本。
演员接戏,很多时候是看中制作团队、剧本角色,而选择出演。
结果,却在签约后,被告知团队换了,剧本也改了。
众所周知,虞书欣自出道以来,接的剧本和制作团队都还不错。
不说次次都是大爆剧,但也算是谨慎挑选剧本,爱惜自己的羽毛。
这一次,她被摆了一道不说,事情发生之后,还被剧组方拎出来挡枪。
面对剧组的操作和粉丝的维权,已签约的虞书欣,属实是骑虎难下了。
而她并不是娱乐圈的个例,赵丽颖、杨紫等演员也曾遭遇过“阴阳剧组(剧本)”。
赵丽颖拍摄电视剧《有匪》时,曾在网上发“汉堡”图,暗示剧本魔改。
她进组后的剧本,跟她最初看中的角色塑造和剧情设定,大相径庭。
还有杨紫,在拍摄电视剧《青簪行》时,被网友爆料,她和男主拿的是两个剧本。
进组之前,杨紫拿的大女主剧本(原著设定是大女主)。
签约进组后,很多女主高光片段被改成了男主的高光。
甚至,据传这部剧被剪辑成《青簪行》和《天河兴》两部作品。
离谱程度,让网友叹为观止。
02
或许,有网友会说,演员拿片酬办事就行,并不会损失什么,粉丝何必较真。
在片酬上,演员确实是没有损失。
但一个磨合好的剧组突然被更换,演员需要重新去适应,必然会影响状态和耽误整体的拍摄进度。
这是对作品、演员以及观众,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而且剧本的修改,也会导致角色的戏份出现偏差。
最终呈现的作品效果若是不好,还会影响演员的口碑、升咖以及后续接本子。
这也是粉丝们劝虞书欣别演的原因。
当然了,虞书欣之类的演员,有名气、有影响力,制作方在权衡利弊的时候,不至于行事太过。
况且,他们本就有一些作品积累,“阴阳剧组”对他们有影响,但不至于是毁灭式的影响。
在这件事中最惨的,还是被临时换掉的班组。
他们无权无势,人微言轻,大多数的时候,是资本利用完就扔的工具和炮灰。
此次《双轨》被替换掉的原车戏导演,冒着巨大的职业风险出来发声。
他在长文中讲述了自己为剧里的车戏,精心准备了三个多月,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结果临到开拍,才被通知剧组解散。
新替换的导演,仅准备了3天就开机。
他发出质疑,一部好的作品,需要前期大量的准备时间,仅三天就能接手,这是不负责还是早就“有备而来”。
如果说他之前的努力,能得到相应的赔偿倒也还好。
可惜他拿到手的,是压缩后的不对等的报酬。
被资本忽悠后,他还不敢第一时间出来诉苦,是怕闹开之后,对方承诺的“三瓜俩枣”也没有了。
03
幕后人员难以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情况,在娱乐圈太普遍了。
杨涵和王雨铭是两位名不经传的编剧。
2018年11月,她们接到为《隐秘的角落》写剧本的工作。
合同中规定,她们二人需要负责8集分集大纲,及对应剧本的创作,并享有编剧署名权。
时间紧迫,她们在高强度地工作后,首先完成了“”物阐述、新的八集分集大纲和三集审阅版剧本”等。
2019年1月底,她们突然接到时任导演要退出剧组的消息,剧组要启用新导演和新编剧。
在经过协商后,对方以“东西用不成,不需要你们做编剧”而终止了合同。
此外,对方还承诺会支付前三集的稿酬,然而这笔钱,直到今年也没有到帐。
后来,《隐秘的角落》播出,迅速成为大爆剧。
让杨涵和王雨铭没想到的是,原本被说“用不成”的剧本,部分内容竟然出现在了成片里,包括她们的一些其他独创成果。
当她们去讨要说法时,对方的回复颇为“无赖”。
无奈之下,杨涵还和王雨铭开启了漫漫维权之路。
当初,这件事在网上有曝光,但因为剧播得好,两位被“终止合同”的编剧,有“碰瓷”之嫌。
对方也曾在网上阴阳她们是为了“蹭热度”。
这种因为双方权势的差距,而导致的维权困难,并未吓退两位编剧。
打了四年的官司,她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结果。
关于署名权的官司赢了,可最终她们的名字也没有被加入片头中。
对方辩称加名字后,片头改动有技术难度,二次送审有风险。
“堂堂正正诉讼,清清白白维权”很难。
胜诉后的判决结果,执行起来更难。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两位编剧很勇敢。
四年来,她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只为讨回一个公道。
这种“硬刚到底”的劲头,鼓舞了很多人。
04
“过河拆桥”的戏码,是很多小创作者会经历的命运。
很多人对这一现象的态度是:行业历来如此。
但历来如此,便是对的吗?
或许,杨涵和王雨铭两位编剧的成功,只是个例。
更多的是如虞书欣这样,被“坑”进剧组,签了合同只能认栽的人。
又或者是像《双轨》原车戏导演那样,被利用完就丢的人。
但每当有人站出来时,多少都会警醒那些“耍手段”的人,也为有相同遭遇的人提供莫大的勇气。
虽然,想要改变行业内的风气很难,这些“反抗”显得微不足道。
但要相信,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