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子”赵亮还记得吗?不当明星跑去养鸡16年,现在咋样了?

内地明星 7 0

赵亮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演员,到转型成为一名成功的养殖企业家和餐饮品牌创始人,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经历?

当演员时很少有出门的角色,唯一一个“三德子”还是配角,脱去了演员的身份,他走上了一条帮助别人的道路。

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

赵亮出生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在文艺团里长大的他,耳濡目染,对表演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颗文艺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地在赵亮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开始慢慢地生根发芽。

他对表演的理解,也随着观看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加深。与同龄孩子不同的是,他不爱读书,却对剧本情有独钟。

一有空闲时间,他就捧着演员们的剧本,如饥似渴地研读,甚至能将台词倒背如流,而课文却一篇也背不下来。这或许就是天赋的指引,他注定要与表演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在那个年代,演员的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赵亮的父母深知演艺之路的艰辛,不愿儿子重蹈覆辙,因此坚决反对赵亮走上这条道路,并勒令他不得再去文艺团看演出。

然而,青春期的赵亮充满了叛逆精神,父母的禁令反而激起了他更强烈的渴望。他像一只扑火的飞蛾,对表演艺术的热爱愈发不可抑制。

他常常偷偷溜去文艺团,沉浸在戏剧的世界里,有时甚至玩到深夜才回家,也不跟父母打招呼。

父母的反对,在他心中激起了一圈圈涟漪,但他对梦想的执着,却像一块磐石,坚定不移。

赵亮的坚持最终打动了父母。他们逐渐意识到,儿子的演员梦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

无奈之下,他们选择尊重儿子的选择,不再干涉他的发展,但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不能放弃学业,至少要考上一所像样的学校。这既是对儿子的期望,也是对未来的保障。

为了实现自己的演员梦,赵亮努力学习,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

他心中的目标是北京电影学院或中央戏剧学院,然而这两所院校门槛极高,离家又远,最终他选择了更务实的道路,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

虽然这所学校的名气不如北电和中戏,但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演员。赵亮明白,他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在军艺的校园里,赵亮刻苦训练,挥洒汗水,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够站在舞台中央,扮演主角,让父母在电视上看到他的精彩表演。然而,他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他的外形条件并不出众,这无疑给他的演艺之路增添了巨大的挑战。

他就像一株在夹缝中求生的野草,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最终破土而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毕业初期,赵亮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没有导演主动找他拍戏,他只能通过老师的关系,争取到一些在央视晚会和小品中跑龙套的机会,甚至连几句台词的角色都来之不易。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抱怨,因为他知道,这只是他演艺生涯的起点,他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磨砺演技,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他就像一块璞玉,需要经过不断的雕琢,才能最终展现出耀眼的光芒。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亮逐渐领悟到老师的那句话:“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他开始放下对主角的执念,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即使是戏份很少的龙套,他也全力以赴,力求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明白,只有在小角色中不断磨砺演技,才能为将来的大放异彩奠定坚实的基础。

毕业五年后,赵亮终于迎来了事业的转机。他凭借在《康熙微服私访记》中饰演的“三德子”一角,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这个聪明、傲娇、风趣、机智的太监形象,深受观众喜爱,也让赵亮被贴上了“太监专业户”的标签。

然而,赵亮并没有因为“三德子”是配角而心生芥蒂,他反而用精湛的演技和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将这个角色演活了,成为了他演艺生涯的代表作。

他就像一颗被埋藏的珍珠,终于在机缘巧合下被发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德子”的成功,为赵亮打开了演艺事业的新局面。他开始有机会挑选更适合自己的角色,并不断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演技,让事业更上一层楼。

当他拿到《真情错爱》的剧本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主角!

他终于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部剧也让更多观众认识了他,看到了他除了“三德子”之外的更多可能性。他就像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终于可以在更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然而,赵亮的演艺巅峰期并不算长久。由于外形条件的限制,他很难再接到更出彩的剧本,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他仍然是记忆中的“三德子”,人们能认出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他就像一颗流星,在夜空中划过一道短暂而绚丽的光芒,然后逐渐消失在茫茫星海之中。这种落差感,无疑对赵亮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为他日后的人生选择埋下了伏笔。

帮扶之路

尽管演艺事业遭遇瓶颈,但赵亮的婚后生活却十分幸福。他与小自己15岁的模特胡敬结婚后,育有两个可爱的儿子。

然而,两个儿子都遗传了父亲的基因,眼睛小,身材也未继承母亲的模特优势,网友们调侃:“你这儿子一看就是亲生的!”这也让赵亮开始思考,除了演艺事业之外,他还应该为家庭和孩子做些什么。

赵亮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养殖业并不陌生。他曾表示,养殖是最简单的,随便撒点苞米、谷子就能养活一群鸡鸭。

然而,这并非他投身养殖业的真正原因。他内心深处,渴望找到一种更踏实、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养殖,对他而言,不仅仅是回归老本行,更是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探索。他像一颗落入泥土的种子,渴望在新的环境中生根发芽,汲取养分,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大规模养殖与儿时记忆中的小打小闹完全不同。赵亮在创业初期,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交了不少“学费”。

为了弥补经验上的不足,他开始自学养殖技术,购买相关书籍,并亲自前往成熟的养殖场学习取经。

他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养殖户。

赵亮的目标不仅仅是打造自己的养殖场,他还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他开始积极参与扶贫项目,不仅投入资金,还亲自参与到养殖场的建设和运营中。

他帮助农户修建鸡舍、购买饲料,甚至需要妻子帮忙。然而,妻子对养殖业并不感兴趣,也不适应深山的生活,经常劝他放弃。

面对妻子的不解和劝阻,赵亮从未动摇。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也明白这条路充满艰辛,但他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帮助农户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面对质疑,赵亮从未觉得养殖丢人。他认为,能够帮助农户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让他们心怀感激,这就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也赢得了农户们的尊重和信任。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赵亮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几百只鸡,发展到后来的几万只。

为了打开销路,他积极寻求各种推广渠道,甚至得到了老朋友张国立的帮助,为他拍摄宣传广告。

“万岁爷”和“三德子”的组合,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也为赵亮的土鸡打开了市场。

经过多年的努力,赵亮的养殖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的养鸡场不仅带动了周边多个村庄的经济发展,还帮助288户农民脱贫致富,其中包括138户残疾人家庭。

他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希望之花,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未来。

赵亮对土鸡的品质有着极致的追求。他坚持高山生态散养,确保鸡只喝山泉水、吃粗粮,杜绝使用激素、兽药和抗生素。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他还将土鸡送往瑞士通用公证行(SGS)进行检测,并希望能够申请专利,将自己的养殖经验和技术推广开来,造福更多的人。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赵亮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他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决定开设一家土鸡菜馆,将自己养殖的土鸡和山上的农家菜作为原材料,打造特色餐饮品牌。

他将菜馆命名为“御凤甲”柴火鸡店,寓意着像皇家御厨一样精心烹制每一只鸡,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餐饮体验。

目前,“御凤甲”柴火鸡店已在全国拥有超过100家门店,成为了赵亮事业版图中的又一亮点。

成功后的赵亮并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他回到重庆后,邀请曾经的“棒棒军”兄弟们免费品尝自己的土鸡菜肴,并在门店设置了专门针对“棒棒”从业者的折扣。

他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感恩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

他不仅带领数百户农民脱贫致富,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将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赵亮的妻子胡敬,是一位模特出身的美丽女性。她比赵亮小15岁,却对丈夫的事业给予了无条件的支持和理解。

她不计较物质条件的艰苦,默默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为赵亮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港湾。

在赵亮创业初期,面对家人的担忧和养殖的压力,胡敬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鼓励和支持。她是一位贤惠的妻子,也是赵亮事业成功的坚强后盾。

55岁的赵亮,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多年的辛勤付出,在他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他从喧嚣的都市回归田园,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他享受着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光,也享受着为他人带来帮助的快乐。

结语

赵亮的经历,他从“三德子”到养鸡扶贫先锋的转变,展现了一个人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名利,更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他人带来幸福。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要勇敢追逐梦想,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标签: 养鸡 胡敬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