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卫视遭全网封禁后续,知情人曝原因,网友:封的一点不冤

港台明星 5 0

9月29日一大早,网络炸锅了!香港卫视突然在某音和某手上被封号,这事引起了网友们的巨大反响。为什么会这么大反应?

因为这个卫视号称自己是“真相的最后阵地”,每天各种社会热点报道,啥都敢讲,啥都敢放。它的粉丝数一下子涨到几千万,堪称现象级。但就是这么一个火得不行的账号,居然被两个大平台同时封禁,怎么会不让人吃惊?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背后透露出的信息,绝对不仅仅是“违规”那么简单。先来看看事情经过,再聊聊封禁背后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乍一听,封禁好像挺突然的,但实际上,这事儿早有苗头。香港卫视在某音的最后一次更新早在9月5日就戛然而止,虽然当时没有大动静,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对劲。而在某手上,香港卫视的账号也几乎是同步被封。这么巧合的事儿,你要说不是有啥“高层”操作,我是不信的。

现在,大家都在猜,香港卫视到底做了什么才让它被这样“重点关照”?其中原因可能不止是触犯了平台的内容规则,更大可能是它踩了某些红线,背后有人在“打板子”。

有趣的是,很多香港本地的网友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个“香港卫视”。一位香港网友甚至调侃道:“我在香港土生土长,怎么从没听过这家卫视?”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个所谓的“香港卫视”是不是打着“香港”的旗号,实际上是在内地搞事情呢?

公开资料显示,香港卫视确实是注册在香港的,2008年成立,2010年开始播出,号称覆盖港澳台、海外华人华侨以及中国大陆,甚至还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听上去挺牛的,但问题是,它在香港的影响力几乎为零,而在内地却火得不行。这就让人不禁怀疑,它到底是面向哪群人?打着香港的旗号,做着“内地风格”的新闻,目标受众显然不是香港本地人。

香港卫视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爆火,离不开它的“敢说敢放”。它喜欢抓社会的负面新闻,不管是大案小案,还是国际争端、社会问题,什么劲爆就抓什么。这种内容当然能吸引观众,大家都喜欢看点刺激的,可是,这种一味传播负面信息的媒体,真的有利于社会吗?

作为媒体,揭露真相是职责,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只顾着挖社会阴暗面。正能量呢?进步的力量呢?这些不报道,只盯着负面,时间长了,观众看多了负能量新闻,心态不崩才怪。像这种只为流量服务的媒体,迟早会自食其果,香港卫视的封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除了负面新闻,香港卫视还有一个非常“大胆”的操作,就是在视频内容中从来不给当事人打码。大家都知道,不打码的画面虽然看着刺激,但这是在法律上玩火。任何一个人的肖像权都受到法律保护,不管他做了啥事,未经允许就公开人家的面孔,这是严重违法的。

香港卫视为了博眼球,直接不顾法律规定,把一些敏感内容原原本本地放出来,完全没有给当事人留隐私的空间。像这种为了赚流量不要底线的操作,早晚会出事。如果被涉及到的人告上法庭,香港卫视不光是封号的问题,搞不好还要付出巨额的法律赔偿。

说实话,香港卫视这次封禁,真不冤。它自认为在做“真相的卫士”,可实际上,它踩了太多的雷。负面新闻刷流量、违法不打码、忽视正能量传播,这样的媒体迟早会被整顿。

媒体的本职工作是什么?不仅仅是揭露社会问题,更要引导社会向积极的方向前进。像香港卫视这种只顾着放大社会阴暗面,不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完全背离了媒体的初衷。

香港卫视的封禁事件,其实是当下自媒体生态中的一个缩影。现在很多自媒体都在拼命追求流量,内容越极端、越争议就越能吸引眼球,完全忽略了社会责任。为了博取关注,什么话题都敢碰,什么内容都敢放,甚至为了点击率去触犯法律。这种短期的流量爆发,最终只会让自媒体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基本的法律和道德底线。媒体不仅要有揭露问题的勇气,更要有引导社会正向发展的担当。香港卫视的失败,正是其过于偏激、急功近利所导致的结果。要想在这个时代长久发展,媒体必须平衡好流量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香港卫视的封禁事件,给所有媒体敲响了警钟。在追求真相的路上,不能忽视法律和道德;在争夺流量的过程中,不能忘记社会责任。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媒体,应该具备传播正能量的能力,应该帮助社会发现问题,推动进步,而不是一味地炒作负面新闻,陷入流量的旋涡。

香港卫视的教训,是对整个自媒体行业的提醒。流量固然重要,但它绝不应该凌驾于社会责任之上。如果只追求点击和关注而忽视了其他,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