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八号探秘人
编辑丨八号探秘人
前言
华谊兄弟是国内最大的娱乐传媒公司之一,他捧红了无数的当红明星与导演,包括但不限于冯小刚、李冰冰等。
在华谊兄弟的全盛时期,娱乐圈里的明星无一不对他百般献媚,甚至华谊兄弟年会请到的明星之多堪比春晚。
可华谊兄弟却在日后,因为一系列问题逐渐走向没落,如今更是负债数十亿。
然而华谊兄弟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并非偶然,结局早已注定。
华谊兄弟的幕后老板,是王中军与王中磊两兄弟。
在两兄弟上学的时候,哥哥王中军出国留学,弟弟王中磊则在国内进修。
王中磊在学生时代,就酷爱看电影,和其他人不一样,王中磊不仅会观看电影的情节,也会揣摩拍摄的手法。
随着王中磊对电影的日渐痴迷,他也逐渐萌生出了一个拍摄电影的想法。
之后他便开始研究拍摄技巧,并且准备在毕业之后就开启自己的“拍摄生涯”。
然而刚毕业不久,王中磊就遇到了第一个“绊脚石”。
他并没有足够支撑自己拍摄电影的资金。
别说请大牌明星了,连宣传电影的广告资本他都拿不出来。
为了筹备资金,王中磊找了一份“铁饭碗”工作,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
就在王中磊还勤勤恳恳的工作时,王中军带着一笔巨款从国外归来。
在王中磊和哥哥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王中军也很支持弟弟的想法,之后两人便着手创立了华谊兄弟。
并且两兄弟也展现出非凡的商业头脑,王中军一眼便瞄准了当时国内还有空档的广告行业。
在创业初期,华谊兄弟主要负责为别人设计标识与宣传广告。
并且他们也凭借优秀的商业头脑与精良的设计制作,一步步做大做强,最后成为了广告行业的“龙头老大”。
有了资金之后,王中磊也拾起了搁置在心底的那份“电影梦”,带领着华谊兄弟进军影视业。
一开始,两兄弟并没有拍出轰动一时的巨作。
虽然王中磊十分喜爱拍摄电影,但奈何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也不是科班出身,自然也没有在电影行业一路长虹。
正当华谊兄弟一筹莫展之时,一位“未来大导演”的出现,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也让华谊兄弟逐渐走向巅峰。
强强联合造就传奇
1994年,冯小刚凭借《北京人在纽约》,彻底打响了他在导演圈的名声。
在名声传到王氏兄弟的耳中之后,华谊兄弟也是诚心邀请冯小刚进行合作。
而在冯小刚加入之后,华谊兄弟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资金与导演已经就位,现在只差知名演员。
于是王中磊邀请了经纪人王京花,王京花也欣然同意,她更是在之后屡屡“慧眼识人”,帮华谊兄弟挑出了不少的“好苗子”。
随着“卧龙凤雏”的聚集,华谊兄弟也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之路。
2001年,华谊兄弟精心打造的电影《大腕》上映,这部电影一经播出便瞬间爆红。
并且《大腕》不仅打破了北京华语片票房纪录,还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影片。
之后华谊兄弟更是节节攀升,逐渐坐稳“内地娱乐公司一哥”的位置。
而在走上巅峰之后,王氏兄弟也开始了自己的“纸醉金迷”。
在华谊兄弟成为“内娱No.1”之后,王氏兄弟更是手握无数资源。
而正是这些资源,引来了各路明星纷纷献媚讨好。
一众“国民女神”纷纷开始“巴结”王中磊。
不仅引得“八亿冰”与王中磊喝“交杯酒”。
还能让李冰冰为王中磊主动献吻。
此时的王中磊就像娱乐圈的“皇帝”一样,整日过着皇帝一般风流倜傥的生活。
而他的哥哥王中军则显得安分许多。
在公司崛起之后,王中军主动退居幕后,将公司的全权交给王中磊打理,自己则沉浸在艺术之中。
华谊兄弟在这时可谓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华谊兄弟却在日后因为一系列“不仁不义”之事逐渐走向没落。
“无情无义”得罪星爷
随着《少林足球》的大获好评,周星驰开始进军内地影视界。
闻声而动的华谊兄弟也在这时找上门来,双方便顺理成章的开始合作。
并且双方的第一次合作,便大获成功。
2004年,华谊兄弟与周星驰合作推出了电影《功夫》,电影一经播出便引起轰动。
剧中现实与幻想的交错,引人遐想连篇,还衍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梗”,比如“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而电影逼真的特效与无厘头的搞笑剧情,更是惹得观众叫好连连。
周星驰也凭借此片再次证明了实力,双方赚得盆满钵满。
在《功夫》大获成功后,周星驰又向华谊兄弟交出了《长江七号》的剧本。
然而这次的剧本,却没有得到华谊兄弟的认可,他们认为《长江七号》无法延续之前的成功。
可周星驰却在日后“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长江七号》的票房收入超越《功夫》,成为了新一代经典。
如果说《功夫》瞄准了青年、中年的观众群体,那么《长江七号》则是为了少年、幼年观众而打造。
家长们再不想看,也耐不住孩子们的百般恳求,更何况《长江七号》本身底子不差,自然大获成功。
而在看到周星驰再次成功之后,华谊兄弟也又一次“厚着脸皮”找上门来。
这次周星驰拿出了《西游降魔篇》的剧本。
依仗着熟悉的“星氏无厘头”,再加上《大话西游》的情怀要素,《西游降魔篇》也是播出即爆红。
然而华谊兄弟却在票房大卖后“耍阴招”,坑了周星驰一把。
原来在电影筹备时,华谊兄弟以“老板不在家”为由,并没有在补充协议上签字。
而周星驰看在多次合作的面子上,同意等王中磊回来之后再签。
可眼看电影再次票房大卖,华谊兄弟又动起了“歪心思”。
他们一纸诉状,将周星驰告上法庭,周星驰更是百口莫辩。
最终这场官司以周星驰被“生吞”八千六百万票房分红告终,双方的关系也彻底决裂。
华谊兄弟日后的没落也和此事不无关系。
而华谊兄弟“背信弃义”的行为,也并不止这一次。
冯小刚在加入华谊兄弟之后,马上就成为了公司的“摇钱树”。
可以说当时的电影,只要宣传是冯小刚执导,就能够票房大卖。
而冯小刚在收获了名利之后,也不甘心一直在别人手下办事,他想要“另起炉灶”单飞。
华谊兄弟为了不让“摇钱树”飞走,只能开出一笔巨款与公司的股份挽留冯小刚。
虽然表面上留住了冯小刚的人,但却没能留住冯小刚向往自由的心。
在华谊兄弟上市之后,冯小刚果断的卖掉了手里的股份,并用得来的这笔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而冯小刚为了让华谊兄弟投资公司,与他们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
然而这份对赌协议,冯小刚最终还是输给了华谊兄弟,赔偿了两亿巨款。
这份对赌协议也彻底掏空了冯小刚。
这件事也让各路艺人彻底看清了华谊兄弟的“嘴脸”,也让华谊兄弟一步一步走向没落。
从巅峰走向没落
2005年,王京花离开华谊兄弟,这才是导致华谊兄弟没落的“罪魁祸首”之一。
王京花带着自己手下的一批艺人离开华谊兄弟。
而此时的华谊兄弟正是如日中天之时,自然认为自己不差这点人,所以也没有挽留。
然而却不知,自己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没落的“深渊”。
2019年,疫情爆发,这成为了砸在华谊兄弟身上的一记重锤。
电影行业因电影院的关闭而变得一片萧条,华谊兄弟也不例外。
而此时,冯小刚的新作《手机2》又惹到了崔永元。
崔永元一怒之下揭露了冯小刚的税务问题,这却牵扯出了华谊兄弟的“阴阳合同”。
这无疑是压垮华谊兄弟的最后一根稻草。
华谊兄弟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去做这种见不得人的“肮脏勾当”。
这让本就千疮百孔的华谊兄弟彻底倒塌。
现在的华谊兄弟已经负债数十亿,甚至逼得王中军变卖自己的艺术收藏来维持公司。
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华谊兄弟没落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贪图一些“蝇头小利”。
为了这些“蝇头小利”,华谊兄弟得罪了不少艺人,甚至不惜为此视法律为枉然。
而纵观他们犯下的“种种罪行”,走到今天这一步,可谓是结局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