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黄河
01
琼瑶以自杀离世,多少有点儿让人意外。多年前三毛离世也是,几乎动摇了一代人的认知与梦想。
我们印象里,不管是三毛、琼瑶,她们一贯是幸福的——特别是琼瑶,“不幸”这个词几乎跟她不沾边儿。素不知岁月确实是绞杀机,对谁都一样残酷,谁也别想侥幸逃过。光环掩盖下,谁不是千疮百孔呢?
琼瑶离世前我最近的一次关注她,大约是40年前,认真读她的《不曾失落的日子》,品味她那种淡淡的、懒散的、琐碎的幸福。我是怀着极大的耐心看完这篇长文的——因为我那时关注的是传奇,而非琐碎;对三毛也是,如果不是《温柔的夜》她写她跟荷西的感情,我基本是读不下去的。倘若故事没有冲突,就是一杯白开水。三毛的文章,就是没有什么冲突的文章。
看完《不曾失落的日子》,我觉得琼瑶生活的下半场,无非就是这样了,我不用过多关心了。不想一晃四十多年过去,琼瑶离世了——而且是以这样的方式离世,最终还是制造了汹涌的波澜。
关于她离世的争论,从生死观很快转到法律与伦理之争,最后就发展到情感八卦,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了。所以,任何严肃的命题一旦跟娱乐八卦扯在一起,立即变得荒诞不堪。但恶俗的人间,谁又能免俗呢?
琼瑶年轻的时候
02
我本来想好好写篇关于生死观的文章,后来一忙一懒,就拖到现在了。
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死,这应该才是琼瑶轻生离世的现实震荡。当琼瑶离世,突然变成了一面惊悚的镜子,所有人都被震撼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老法与死法。因为对老和死的不同理解,所以才产生了巨大的舆论漩涡。
其实,琼瑶的死法并不新鲜,之前三毛(1991)就是这样离世的。三毛之前,还有川端康成(1972),川端康成之前还有海明威(1961)。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家。还有我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徐迟,1996年从武汉同济医院窗台一跃而下,飘然而逝。
作家能否把生死看得更淡,其实也未必。作家也是人,也有种种红尘牵绊,不到万不已一般会选择顽强活着;但总有那么几个,确实是看得通透的。
对于琼瑶,她遗书已经把她的离世讲得很清楚了:“不想经历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痛苦过程。一句话,就是想让自己在该活的时候活得完美些,死的过程不要那么痛苦,轻松些。她错了吗?
琼瑶与平鑫涛
针对她自己,这个86岁的老人,这完全不可厚非,但为什么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呢?我前面说了,是很多人不由自主映射到自己身上,甚至映射到自己的亲人与社区圈层上,这就变得极其复杂并细思极恐了。
我的一个并不是写作圈的朋友事后发了一段评论,我觉得很有代表性。
“琼瑶选择自杀离世,因其所谓的‘优雅告别’,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追捧,甚至有人称之为‘人间清醒’。对此,我感到极度的复杂和不适。此前,我看到琼瑶公开发布的一段遗嘱,其中明确表示拒绝临终时的侵入性医疗措施,如插管或使用人工呼吸机等。当时,我认为那是‘勇敢且优雅的告别’,是一种对生命最后一刻的尊重与坦然。而如今,这种主动选择结束生命的自杀行为,与真正面临生死关头的坦然告别有本质不同。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自杀被视为一种正义的选择,那么我们协助甚至主动推动他人自杀是否也会被认为是正义?如果这种观念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舆论,是否意味着年迈的老人、重病患者,甚至那些内心饱受痛苦折磨的人(如抑郁症患者),若选择不自杀,反而会被认为不够‘清醒’呢?这无疑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道德压力,甚至会扭曲对生命的基本尊重。
“从基督教的视角看,生命被视为上帝的宝贵赐予,人类只是生命的管家而非主人。自杀不仅违反了《十诫》中‘不可杀人’的道德律法,也与信仰和希望的原则相悖。同时,它不可避免地会给亲人和朋友带来伤害,无论自杀者如何自诩为‘优雅的离开’。
“康德的哲学也对此有所批判。他认为,人作为理性存在,拥有内在的价值和尊严,不能将自己视为逃避痛苦的工具。自杀恰恰是一种否认自我尊严的行为,是对生命价值的放弃,因此其内心并无尊严可言。此外,康德还强调,如果每个人在困境中都选择自杀,社会的基本秩序将无法维持。因此,自杀行为无法通过普遍化的道德检验。
“尽管我尊重琼瑶在写作领域和某些人生态度上的成就,但我从未喜欢过她的任何作品。对我而言,她的言情小说就像吞下一块裹着黄油和蜂蜜的生猪油,令人难以接受。这种‘没病呻吟、有病更疯叫’的言情风格,始终让我感到不适,也许是因为我的内心难以认同这种过于戏剧化的情感表达吧。”
虽然我并不完全认同这位朋友的所有观点,但我同时也觉得有些观点不无道理。到底谁更清醒,谁更我执,这一定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前面已经讲了,琼瑶之死引发的波澜,本质上是一种镜像与投射,已经偏离了“她之死”本身。她之死,本质上是她个人对生死的一种态度与选择,而且是一个86岁老人对生死的态度与选择,不具有多层次的普遍性。她的死,既是通透的,也是悲哀的。通透,是因为她看透了所要经历的离世的痛苦;悲哀是,所有人的终点,通往死亡时都是一场悲剧性的谢幕。选择轻生,生者看来就有不可言说的疼痛。当然,看着生命被疾病与衰老吞噬的过程,本身也同样充满疼痛,有时甚至更残酷一些,只是寿终正寝似乎更趋向理想的完美。
03
琼瑶的一生,绝大多数时候还是幸福与浪漫的,她和三毛一样,得到了上天的宠幸——至少早期读者是这样认为的。当她们谢幕的时候,都选择了主动离世。总的来说,还是生若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虽然,结果似乎不那么完美,但过程似乎少受痛苦。
有人说,琼瑶的一生很不幸,因为半生都在颠簸流离中。其实,她所经历的,那一代中国人大多数都经历了。只不过,她后来的幸福与成功,大多数人还是无缘的。
琼瑶的小说作品大多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几代人耳熟能详。琼瑶的代表作有《窗外》《潮声》《水云间》《一帘幽梦》《心有千千结》《梅花烙》《海鸥飞处》《彩云飞》《彩霞满天》《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菟丝花》《六个梦》《幸运草》《追寻》《哑妻》《我是一片云》等。可惜我看得不多,只看过《烟雨蒙蒙》和《彩霞满天》。包括《庭院深深》和《女朋友》,虽然都获得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但我依然没看过。1998年风靡一时的《还珠格格》,我觉得太闹,也没看完,也只断断续续看了几集。
三毛的浪漫与阴郁
但这并妨碍琼瑶是我心目中的优秀作家。对有些人吹毛求疵的批评,我向来不屑一顾。虽然故事写好了未必就是一流的小说家,但故事都写不好,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作家。极品的探索型、先锋型、试验型作家,毕竟只是极例,而且受众不多。
路遥(1992)、陈忠实(2016)、二月河(2018)相继离世时,我遽然觉得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三毛离去时我没感觉,觉得那是一种意外。当三毛、琼瑶先后离去时,我觉得一个时代真正过去了。世上再无三毛,也再无琼瑶。
古龙(1985)、卧龙生(1997)离世的时候我浑然不觉,但梁羽生(2009)、金庸(2018)、萧逸(2018)离世时,我再次感叹,一个时代过去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但世上没有万代不死的人。所谓“万岁”,多数时候不过百。人也好,文学也好,文学现象也好,人文现象也好,100年出不了几座巨峰。我所列举的那些人,有时连巨峰都算不上,不过几座小山峰而已。而对于他们本人,生前风光,死后祥和,这已经是这个命运良好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