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为华前妻郑佳:倒追大14岁偶像,激情褪去后,抛夫弃女也要离婚

内地明星 4 0

在娱乐圈的情感长河中,耿为华与郑佳的故事宛如一颗独特而略带苦涩的星辰,散发着令人深思的光芒。它既有着爱情最初的炽热与执着,又有着最终走向破裂的无奈与悲哀,其间的点点滴滴,如同画卷一般,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让人为之感叹,亦从中汲取着关于爱情、婚姻与人生的深刻教训。

爱情的开端,往往充满了偶然与惊喜,耿为华与郑佳的相遇亦不例外。那是在 1998 年的西安,这座古老而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成为了他们故事的起点。彼时,耿为华作为一名备受瞩目的歌手,来到此地进行演出。他的歌声犹如夜莺婉转的啼鸣,在舞台上回荡,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与心灵。而郑佳,当时还是第四军医大学的一名学生,身着军装的她,英姿飒爽,心中却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与对偶像的崇拜。

郑佳最初知晓耿为华,是源于那首脍炙人口的《绿色军衣》。这首歌在当时如同春风拂过大地,迅速在人群中传唱开来。郑佳身边的同学们,也纷纷沉浸在这首歌的旋律与歌词之中,时常哼唱。在这样的氛围下,郑佳对耿为华的好奇与敬仰与日俱增。当得知耿为华要来西安演出的消息时,她的心中如同燃起了一团火焰,兴奋不已。

演出的那天,剧院里人头攒动,灯光璀璨。郑佳怀着激动的心情,与朋友一同坐在观众席上,眼睛紧紧盯着舞台,等待着耿为华的登场。当耿为华终于出现在舞台上时,他那高大挺拔的身姿、自信而富有魅力的演唱,让郑佳瞬间为之倾倒。她的目光紧紧追随在耿为华身上,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他的歌声与身影。演出结束后,郑佳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更加接近自己的偶像。于是,她毅然决然地跟随着人群,一路追到了耿为华入住的酒店。

在酒店里,郑佳的心跳如鼓,紧张与兴奋交织在一起。她鼓起勇气,走向耿为华,略显羞涩却又坚定地向他索要签名并请求合影。耿为华看着眼前这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女孩,被她的热情与真诚所打动,干脆利落地答应了她的请求。那一刻,郑佳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然而,人的欲望有时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控制。郑佳在得到签名与合影后,并未满足,她的眼中闪烁着一丝期待,又向耿为华提出了新的要求:“您可以给我一份您的磁带吗?”

这一次,耿为华微微一愣,没有立刻作答。关于这一情节,两人的回忆出现了分歧。耿为华称是郑佳先问他要的电话号码,而郑佳则记得耿为华是因为没有照片和磁带,所以才给她留了电话。坐在一旁的耿为华急忙打断郑佳的回忆,语气肯定地说:“不不不,电话是你问我要的。” 郑佳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与不解,轻声说道:“有这事吗?” 耿为华则坚定地回应:“有有有。” 郑佳无奈地笑了笑,最终妥协道:“反正后来就留了一电话。” 而在后续的诸多报道中,这一细节的分歧被悄然掩盖,统一写成了郑佳先要的电话号码。

无论如何,耿为华还是将自己的号码给了郑佳,郑佳也留下了自己的地址,以便接收磁带。就这样,一根无形的线,将两人的命运悄然相连,他们开始了后续的联系。两个月后,耿为华收到了一封来自郑佳的信。当他打开信封,看到那厚厚的一沓信纸时,不禁吃了一惊。整整 11 张纸,这在他收到的众多歌迷来信中,可谓是独树一帜。而且,这封信还是用竖着书写的毛笔小楷写成,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书写者的深情与用心。那字迹工整而秀丽,笔画刚劲有力,彰显着一种独特的儒雅气质。

当这一细节在节目中被提及,连主持人英达都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地问郑佳:“你平时也这么写字吗?” 郑佳的眼睛机灵地一转,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如实回答:“这是一种策略。” 她深知,在众多歌迷信件的海洋中,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与众不同。于是,她一方面在字数上做文章,用大量的文字倾诉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另一方面,在形式上进行创新,采用毛笔小楷书写,让耿为华在看到信的瞬间,眼前一亮,留下深刻的印象。

耿为华上学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却对音乐有着执着的热爱。父母无奈之下,让他去厂矿企业为工人唱歌,以谋求生计。面对这 11 张如同 “天书” 般的信纸,以他当时的情况,看不下去的几率确实不小。然而,幸运的是,他还是看了第一张。“但是第一张,她的意思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就是她很喜欢我。” 郑佳在写作时采用的 “总分总” 结构,在此时发挥了作用。尽管耿为华没有看完信的全部内容,但信中的核心情感 —— 郑佳对他的爱意,已经完整无误地传达了出去。

回想起年少时的自己,郑佳也不禁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还记得后面的内容,那时候真的是比较无知无畏,给人家策划,说您需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风格的专辑,用什么样的配色……” 那时的她,八字还没一撇,就已经开始充当贤内助的角色,为耿为华的音乐事业出谋划策。好在耿为华没有读完信的全部,否则,或许会觉得一个外行人在这儿指手画脚,反而适得其反。在这 11 张纸中,耿为华只看了第一页,只关注到了郑佳对他爱意倾泻的部分,而对于郑佳在信中提及的其他内容,并未在意。他将这封信的情感 “水” 轻轻泼了出去,没有给予太多回应,只当是一个歌迷的热情表白,并未放在心上。

耿为华心中有着自己的顾虑。他比郑佳大 14 岁,年龄的差距如同一条鸿沟横亘在他们之间。而且,一个在西安,一个在北京,两地相隔甚远,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地域文化,都存在着差异。他觉得这样的感情不合适,没有考虑到歌手与粉丝这一层特殊关系背后可能隐藏的发展潜力。他不知道,当有一天自己褪去艺人的光环,与这位年轻莽撞的女大学生朝夕相对时,她是否能够接受最真实、最质朴的自己。而郑佳,在节目中被主持人英达询问是否是耿为华的歌迷粉丝时,她的态度显得十分勉强,替耿为华回答道:“应该说是。” 这不禁让人怀疑,她当初对耿为华的感情,是否真的如她后来表现得那般坚定与深沉。

在上海虹桥机场,曾经有一位名噪一时的 “虹桥一姐”—— 龚玉雯。她全职追星,常常在机场蹲点,只要遇到明星,就会上前索要签名、合影。然而,她并非是这些明星的忠实粉丝,对他们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她曾和朋友说:“追星是她解压的一种方式,给她寄托和快乐。” 对于郑佳来说,当初对耿为华的初步了解以及与其见面,或许也只是一种能够给她带来快乐的活动,她并没有预见到两人日后会有如此复杂的情感纠葛,甚至最终走到一起。用现在的网络用语来讲,她或许只能算是个 “路人粉”。这种并不坚定的钦慕,如同埋下了一颗不稳定的种子,在日后的风雨中,为他们感情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面对郑佳的一腔衷肠,耿为华选择了不予回复。他没有写下一字一句的回信,在电话里也从未提起这件事。人在面对不想回应的事情时,往往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仿佛只要不回应,事情就能够如同烟雾般消散。然而,郑佳却越挫越勇。尽管耿为华一封未回,她依然坚持给他写信,将自己的真情实意通过笔墨纸张尽情倾诉,让自己的感情有所寄托。这种执着的精神,连主持人英达都为之震撼。而作为耿为华妻子的郑佳,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坐在沙发上,脸上却满是疑惑不解,她甚至自我否定地说道:“所以说那个时候傻嘛。”

虽然耿为华在口头上表现得十分决断,没有回信,但实际上,他又继续保持着与郑佳的联系。只不过,在电话里,他只与郑佳谈论工作。每当他有新歌问世,就会在电话里给郑佳哼唱几句,然后询问她:“你听听我这歌怎么样,帮我听一听。” 在这期间,耿为华私底下优先给郑佳听了不少新歌,像《山歌唱出好兆头》《黄河壶口》等。甚至阎维文的那首《母亲》,原本是为耿为华创作的,他也进行了试唱,并且让郑佳有幸从他口中听到了这首后来成为名曲的歌曲。这首歌曲在他手中停留了一年的时间,其间发生了一些变故,最终使得他与这首歌失之交臂。

这种藕断丝连的相处方式,无疑给了郑佳希望。她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于是,以平均两个月一次的频率,不辞辛劳地从西安奔赴北京去见耿为华。每次前往北京的旅途,对于郑佳来说,都充满了期待与疲惫。她需要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行程,购买车票或机票,在漫长的路途中,她或是望着窗外的风景,心中默默思念着耿为华;或是在脑海中反复演练着与他见面时要说的话。当她终于抵达北京,见到耿为华时,所有的疲惫都会瞬间消散。然而,耿为华每次接见她的时间都很有限。他曾在节目中解释道:“我接见还是接见啊,但是时间有限哪,因为那个时候我根本就不可能和她在一起。”

主持人英达转而询问他:“那你给她多长时间呢?” 耿为华无奈地回答:“我也动员她了,我说咱俩是不可能的事,真的,这话都说了。” 但如果他真的对郑佳没有一丝感情,就不会与她继续保持电话联系;如果他真的不想与郑佳有进一步的发展,就不应该继续与她见面。郑佳面对耿为华口头上的回绝,并没有退缩,她心中坚定地信念如同燃烧的火焰,越烧越旺。她坚信,只要自己继续努力,就一定能够打动耿为华的心。“我不信这个邪。” 她在心中默默对自己说道。

然而,后来的耿为华不知为何突然 “醒悟”,他做出了一个让郑佳心碎的决定 —— 将千里迢迢赶来见他的郑佳拒之门外。那一刻,郑佳的心仿佛被重重地击了一拳,痛苦与绝望涌上心头。回到西安的她,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最后一封信,告诉耿为华自己决定放弃了。这一次,耿为华将这封信从头到尾仔细看完了。他从信中的字里行间,真切地感受到了郑佳的心灰意冷。此时,他的心中却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害怕这个长期爱慕着自己的追求者真的离去。直到这时,他才惊觉,自己的内心深处,其实是钟情于郑佳的。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耿为华在电话中直接向郑佳求婚了。郑佳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愣住了。她至少有十秒没有说话,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神情,声音颤抖地问他:“你该不会是开玩笑的吧。” 就这样,他们的爱情在经历了漫长的波折与考验后,终于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婚姻并非是爱情的终点,而是另一段漫长旅程的起点。他们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幸福美满,而是一直在磨合中艰难前行。他们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五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仿佛平静的湖面被不断投入石子,泛起层层波澜。在争吵激烈的时候,看似彬彬有礼的耿为华也会情绪失控,砸东西来宣泄自己的愤怒。

婚后的郑佳,有时像个任性的小孩,随心所欲地行事。有一次,她拿着耿为华的卡,为他买了一件价值 8000 元的大衣。耿为华年轻时打拼不易,曾经一天唱歌仅能赚 30 元,因此,即使在事业有成后,他依然铭记初心,生活节俭,自己买衣服超过 800 元都觉得是一种奢侈。当他看到这件 8000 元的大衣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整个人都仿佛被震得神智恍惚。时隔多年,他依然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在回忆起时,还会忍不住提及,可见当初两人为此事必然吵得不可开交。

不过,耿为华平日里对待妻子也并非全然不好。只要他人在北京,在郑佳晚上回来之前,他一定会打电话询问郑佳晚上想吃什么。无论郑佳点什么,他都会尽力去满足。如果家里没有所需的食材,他会毫不犹豫地出门去购买。尽管结婚多年,他依然对郑佳在刚认识那两年坚持不懈的追求心存感激与受用。在两人吵得最严重的时候,他还会说出离婚的气话,潜意识里,他或许认为倒追自己的郑佳肯定不愿意离婚。耿为华在节目中为自己的行为辩解道:“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大叔大妈都有这个经历,多多少少有,但是真能离吗?” 主持人英达却自曝了自己的婚姻状态:“没有,没有,只有我一个人真的离的经历。”

然而,命运的轨迹却在 2015 年发生了重大转变。曾经的激情如同潮水般褪去,只留下生活中琐碎的鸡毛蒜皮。郑佳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 把年幼的女儿留给耿为华,不顾他的多次挽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婚。离婚的那天,他们选择在早上办理手续。整个过程中,两人的心情都异常沉重,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头。下午回来后,耿为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独自承受着内心的痛苦与失落。而他们的女儿,仿佛在一夜之间长大了。她看到父亲如此伤心难过,心中充满了关切。她蹲在紧闭的房门前,眼睛紧紧盯着房门,却又懂事地没有去打扰父亲,只是静静地陪伴着他,希望能给他一些安慰。

这段婚姻的破裂,给耿为华带来了巨大的阴霾,让他久久无法从伤痛中走出来。年迈的父母搬过来照顾他,身边的人也纷纷尝试着给他介绍新对象,希望他能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耿为华却表示一切以女儿为重,拒绝了所有搭桥牵线的好意。他对婚姻失去了信心,直言:“没有这个概念了。”

如今的耿为华依旧单身,未有再娶。他曾说过至少要等女儿上大学了再考虑婚姻大事。如今,女儿已经出国读书了,他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平静。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爱好,喜欢下厨。在厨房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常常能听到他悠扬的歌声。他一边唱歌,一边熟练地切菜、炒菜,甚至还会在厨房给网友们上声乐课。他的歌声在厨房中回荡,仿佛诉说着他内心的情感与故事。

2023 年 6 月 18 日,耿为华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分享了一段在果园里干活的视频。视频中的他,身处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里,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他一边欢快地唱着歌,一边熟练地帮树上的苹果套上袋子。网友们看到视频后,纷纷调侃他:“歌唱家也体验一下当农民啦?” 耿为华则可爱地回复道:“是俺自己的果园哦。” 在这条信息的后面,还跟着好几个笑脸和比心的表情包,让人感觉他就像一位亲切的邻家大叔,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

作为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山东人,耿为华却跑到延安黄陵县承包果园,立志要培养出甜脆可口的苹果。他对待果园的每一个环节都用心至极,从果树的种植、修剪,到果实的养护、采摘,他都亲力亲为。在演艺圈中,发家致富的艺人大多会选择投资一些利润更高的产业,而像耿为华这样亲力亲为搞农产品副业的实属罕见。或许,他选择农业,是因为他的根在农村。

这片果园,就像是他心灵的一片净土,他在果园里辛勤劳作,用汗水浇灌着果树,也在不知不觉中抚平了城市生活给他留下的每一寸伤疤,在这片土地上,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与方向,继续书写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篇章。

标签: 耿为华 郑佳 弃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