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没有网络电商、没有超市,最多也就有几家百货店、杂货铺,这就催生了大量走街串巷的小生意人。他们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真纳闷,他们的嗓子怎么那么好,隔几里路都能听见。
1、最经典的:收废品~破普尘、烂套子~破烂球鞋、雨鞋.......。(绝对带着音乐节奏)
2、零卖调味品的:打酱油~醋,疙瘩咸菜,(酱油的油一定要拖长30秒)真羡慕他们的肺活量。
3、还有经典的:换大米,绝对比黄宏的小品声音高三度,比大喇叭还响,二里地以外绝对听的到。
4、很有:一边敲着梆子一边喊:豆腐....夫.....,嘴巴张开大大的O形,真是豆腐多大,嘴巴多大,哈哈。
5、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雪糕、冰棍儿、冰激凌~,凌一定是长音
一般是一辆自行车、一个保温箱,上边盖着小棉被,5分、1毛、1毛5的都有。
6、还有一种现在还经常听到(不过换成了喇叭):收头发、收长头发,一直不明白为啥重复收长头发。
7、还有一种大概大家印象不深了:那就是“厕所里有人吗?”,听到这种声音,就知道掏粪的来了。过去都是旱厕,需要环卫定期掏大粪。
大家还记得掏粪工人时传祥的事迹吗,时传祥是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的掏粪工人,干这一行35年 。解放后,时传祥多次受到政府奖励,195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964年他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个声音,一个记忆,一种吆喝、一种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