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这个名字在无数人的青春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她的小说《窗外》、《水云间》、《一帘幽梦》等,不仅是年轻人爱情的启蒙,更是很多人心中情感的寄托。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还珠格格》系列电视剧,至今仍是清宫剧的典范,是几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被誉为“一代言情女王”的琼瑶,在86岁高龄之际,竟以一种决绝而突然的方式,“翩然”离去。
回看她的一生,有人指责她“三观不正”,认为她的作品误导了人的价值观;
有人批判她不经意间宣扬了“小三文化”,对社会的伦理道德构成了挑战;
也有人赞她,描绘了“爱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满足了人们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但我更关注的是,琼瑶的励志人生,充满了坚持与勇气,激励着无数人追寻自己的梦想。
1938年4月,琼瑶出生于四川成都。
因生逢战乱,她的童年是在迁徙和逃亡中度过。
从四川到湖南,再一路走到四川和上海,年幼的琼瑶在战火中辗转流离,几经生死离别。
日军的持枪追捕、烧杀抢劫,飞机的轮番轰炸,成了她童年最深的噩梦。
每当天空响起轰鸣声,她和家人便如惊弓之鸟,四处奔逃,寻找避难所。
直到11岁那年,琼瑶随父母来到台湾,她才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然而,生活的安稳并没有带给她内心的安宁,来自学业的磨炼让她倍加恐惧和自卑。
琼瑶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中学教师,弟弟妹妹全都是学霸。
唯有她,显得格外黯淡,甚至有些上不了台面。
因为除了语文,琼瑶的数理化经常得零分,最高也很难超过20分。
好面子的父母,天天对她耳提面命,“你必须全力以赴考上大学,否则,这不是你个人的失败,而是全家的失败。”
望着父母苦涩而又着急的脸庞,年仅18岁的琼瑶,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
除了不愿父母失望,不想让母亲哭。
更重要的是,琼瑶和大她二十五岁的国文老师,还有一个秘密约定。
如果琼瑶考上大学,他们就能对抗世俗压力,就能携手一生。
就如国文老师说的“为我考上大学,帮我在你父母面前争一席之地。”
在爱情的激励下,考大学更成了琼瑶高三时最重要的事。
为此,她夜以继日的捧着课本苦读,甚至连最爱的写作都束之高阁。
然而,严重偏科的琼瑶,尽管仍然弄不懂,为什么“X+Y等于Z?”
高考结束,琼瑶落榜了。
她所有的希望,所有的计划,都随着落榜变成了一堆泡沫。
足足三天,琼瑶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下床,也拒绝见同学。
她搜集了许许多多的安眠药、镇定剂,及各种有毒药片,一股脑地吞了下去。
幸好母亲发现及时,琼瑶被救了回来。
然而,正当她为自己求死无门,伤春悲秋时,她和国文老师的恋情也曝光了。
母亲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那位老师,并一纸诉状将老师告到警察局和教育部,说老师“引诱未成年少女”。
最终老师身败名裂,被学校解聘后,去了南部一个地方隐居起来。
琼瑶则在日复一日的孤寂中,苦挨着日子,饱尝“度日如年”的滋味。
老师的离去,初恋的破碎,让琼瑶的世界一片狼藉。
尤其复读再次落榜后,担心她再次轻生,母亲不再逼着她考大学,任由她在书海里遨游,在写写画画中打发时光。
父亲则开始给她物色对象,希望她早日结婚生子,忘掉初恋国文老师。
恰巧这时,庆筠走进了她的生活。
庆筠大她6岁,毕业于台大外文系,也是一个文学发烧文。
两人一见如故,谈文学、谈写作、谈抱负、谈小说……大有相见恨晚的惊喜和悸动。
几次约会后,两人越走越近,越聊越投机。
“我们结婚吧,与其分在两处,各人孤独地写作,不如聚在一起,结伴写作,你说呢?”
在庆筠充满激情且诗意的描述下,琼瑶那颗渴望摆脱父母束缚,专心写作的心被深深触动了。
尽管庆筠的家仅有一张木板床,一张小书桌,一把竹椅,琼瑶却毫不犹豫地披上了婚纱,奔向了她心中向往的“诗意”田野小屋。
起初,两人日子虽清苦,但偶有作品发表的欣喜,让他们虽苦犹甜。
然而,随着琼瑶怀孕和儿子的出生,生活愈发捉襟见肘,矛盾也日益增多。
有时为要不要吃3.5元一个肉粽,两人都能吵上一架。
只因收入太少,每天菜钱超过7元,他们月底就会没钱用。
为缓解生活压力,庆筠放弃全职写作,谋了一个公务员职位,经常出差。
没工作的琼瑶则一手抱娃,一手写作,期待用稿费提升生活质量。
每当孩子睡下,她就立刻冲到书桌前,挑灯写小说。
因写得太投入,她常常忘了周遭一切,就连孩子哭都听不到。
笔耕不辍写了2年后,琼瑶的小说开始渐露头角,杂志社主动邀请她写专栏。
写专栏的同时,她还把自己的初恋故事,写成长篇小说《窗外》,投给出版社。
没想到《窗外》反响特别热烈,出版社加印三次均销售一空。
捧着自己的新书,琼瑶喜极而泣,她迫不及待地想与家人分享喜悦。
但家人迎接她的,不是赞美和欢呼,而是指责和不满。
父母骂她靠诋毁父母,“出卖”隐私挣钱。
庆筠则倍感到心理失衡,常常莫名对琼瑶发火,怒吼。
尤其看到琼瑶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而他自己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时,庆筠就不由自地嘲讽琼瑶,讥笑她写的东西没营养,没深度。
更让琼瑶失望的是,庆筠染上了赌博的恶习,经常彻夜不归。
“离婚!”
无数次争吵后,这两个字从琼瑶嘴中脱口而出。
那年,琼瑶25岁,她带着儿子,开始了单亲妈妈的旅程。
离婚后的琼瑶,一度沉溺在悲伤中难以自拔。
对着稿纸,她会忽然悲从中来;抱着儿子,会情不自禁地悄然落泪。
伤情之余,她答应《皇冠》杂志社的连载小说,也写得时断时续。
杂志社老板平鑫涛突然登门拜访,兴冲冲地宣布,“下个月开始,我要刊载你一部长篇小说,你最好马上去写。”
说完,不管琼瑶如何摇头,他都坚定地说,“我给你15天时间,两部小说同时进行。”
临走前,他还郑重地劝道,“你必须坐在桌子前面,去努力地写,不要把时间用来哀悼你的婚姻和过去。”
平鑫涛走了,琼瑶呆愣了一会。
然后,她拉着儿子,飞奔上楼,打开稿纸,去拟写新长篇的“人物表”和“故事大纲”。
这一年,琼瑶疯狂写作。
她在两大刊物上同时刊出连载小说,她还一口气出了《烟雨蒙蒙》《六个梦》》《幸运草》和《几度夕阳红》等4本书。
这一年,琼瑶把4本书,一字排开,放在母亲面前,骄傲地说,
“虽然我一直让你失望,虽然我没有考上大学,虽然我恋爱结婚离婚弄得乱七八糟的……,但我总算走上了写作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的。”
就这样,琼瑶开始当一个“职业作家”。
紧接着,她又把小说卖给电影公司拍电影,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而这一切,都源于平鑫涛,这个充满激情和行动力的“实干派”。
琼瑶说,他既是“出版人”,也是“经纪人”;既是“读者”,也是“评审”;既是“朋友”,也是“老板”。
更重要的是,他既是小说的“支持者”,也是琼瑶梦想的“实现者”。
平鑫涛以无尽的热情与不懈的努力,为琼瑶搭建起了一座通往文学巅峰的桥梁。
可以说,如果没有平鑫涛赏识和激励,世间或许就无作家琼瑶。
他们俩,一个是天生的“梦想家”,一个是标准的“实行家”。
随着两人之间合作日益加深,两颗心也越发紧密相连。
然而,这段情感之旅并非铺满玫瑰,而是布满了荆棘与挑战。
琼瑶不仅要面对来自家庭内部的复杂情感纠葛,还要承受社会乃至舆论的种种非议与压力。
整整8年的“三人行”岁月后,琼瑶才迎来了幸福的“声音”。
1979年5月9日,他们终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一路,琼瑶走得异常艰难和挣扎。
她经历了人生的狂风暴雨,目睹了生老病死的无常,体验了爱恨别离的苦涩。
可以说,人间的喜怒哀乐,在她的生命中演绎得尤为浓烈。
但正是这些不易,铸就了琼瑶坚韧不拔的性格与对文学的无限热爱。
她用笔尖触碰人心最柔软的部分,用文字编织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情感画卷。
她的作品不仅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与共鸣,更成为了华语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如今,当我们再次回望琼瑶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
她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更是一位勇于追求真爱、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的励志典范。
正如琼瑶说的,“无论遭遇多少风雨,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力,就一定能够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当然,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独特而复杂的书。
其中既有正确的抉择与成功,也难免会有错误的判断和挫折磨砺。
正是这些交织着对与错的章节,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
在琼瑶的人生篇章中,我们看到了坚持与牺牲,也见证了成长与蜕变。
最后愿你我以一颗平和而开放的心态,去欣赏每个人生故事中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