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琼瑶“翩然”离去的消息,心里居然有了几分怅然。
尽管作为一个读者,我从未真正喜欢过琼瑶,但同时也深知,琼瑶的离去,不仅标志一个早已终结的时代的最后终结,也标志着某种社会性的苦闷,已臻于极致。
琼瑶,是一位大时代转向小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小时代不是琼瑶开启的,却是被她所标注的,于是,她就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根据相关资料,琼瑶小说最早于1981年进入大陆,当时她的作品《人在天涯》发表在《海峡》文学杂志的创刊号上。
此后,琼瑶作品在大陆迅速流行,尤其是在1986年,据《文学报》统计,广州地区有70%的学生读过琼瑶的小说。她的作品以所谓“超凡脱俗、空灵梦幻”的女主角形象,成为无数女性读者自我幻想的对象。
琼瑶小说在大陆流行,原因当然不仅仅是作品的“文学价值”,而是和时代有关。
那么,八十年代,中国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时代呢?
就在几年前,一场彻底的平等主义革命,以相当惨烈的方式收场。这意味着,自五四运动以来,一浪高过一浪的中国革命,终于画上了休止符。
大时代结束了,小时代开启了。琼瑶小说,几乎是在小时代开启的同时,进入大陆,并受到追捧。
刚刚离开大时代的人们,心理上出现了某种失重、悬浮感,总是想抓住点什么。琼瑶小说用一种“纯粹的”、狗血的爱情故事,填补了这一空白。
从本质上说,这是用虚无的方式提供了“意义”,这种“意义”当然并无意义,但却使小时代变得“充实”起来。
实际上,琼瑶是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创作的,如果她的作品在那时就进入大陆,会受到追捧吗?
很可能不会。
五六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喜欢的是《青春之歌》《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梦想的是“战火中的青春”,如果变成了“恋爱脑”,会被人瞧不起。
02琼瑶现象,其实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七八十年代,世界范围内一个相当强势的潮流的一部分。
在美国,经历了六十年代的反战运动、女权运动、性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等等的洗礼,人心思定,社会趋于保守化。
作为对这种社会心理的一种回应,好莱坞拍出《爱情故事》这样的电影,差不多同一时期,日本拍出了《生死恋》。
这些电影,都相当琼瑶,相当狗血,均以女主角意外身亡告终,但在中国上映后,都引起了观影热潮,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能够生活在小时代,避开了斗争、牺牲、生死搏斗、艰苦卓绝……等等,只有相思、缠绵,未尝不能说是一种“幸福”,抑或幸运,但小时代的降临,却并不是无条件的。
以中国的情况而论,平等主义的革命虽然失败,但却荡涤了一切污泥浊水,为青年的未来廓清了场地。
“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们蓦然发现,自己居然穿越般地来到了一个没有“垄断性利益集团”时代,既相当平等,也不乏自由,人们似乎不再需要反抗什么了,每个人的面前,都有无限广阔的前景。
这样的时代,也许可以用“千载难逢”来形容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琼瑶小说中,那些不真实的人物和故事,才显得真实起来,才获得了动人心魄的力量。
但问题在于,对羊群来说,没有天敌的时代一定是短暂的,羊群在快乐吃草,狼群也在聚集与繁殖。
所以,小时代也一定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
八十年代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未来会越走越逼仄,越走越卷,小时代的尽头,居然是996,是躺平,是永远还不清的房贷车贷,是不婚不育,是像柠檬一样被挤出最后一点汁水……爱情变成了奢侈,连做爱都变得没有兴趣了。
琼瑶开启的小时代文学,也逐渐走向末路。
到了郭敬明的《小时代》,小时代文学已经堕落成了一种恋物癖,“爱情”也退居为背景,变成了一面涂满了多巴胺色彩的扭曲、丑陋的墙,上面挂满了各种恶俗的名牌包。
现在,青年,乃至人类的苦闷全在于,由于复杂的历史因素,小时代早已结束,大时代却迟迟无法开启,既无法退回小时代,又不能进入大时代,所以仿徨失措,不知所以。
从沙白到琼瑶,她们的“翩然”所折射的,都不是人类的潇洒,而是苦闷。
人类要消除自己的苦闷,只能让大时代再次降临。
大时代虽已远去,但终将再次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