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的琼瑶离世:面对这样的亲人,到底该不该抢救
曾经叫夏纯
01当火焰将熄之前,我选择这种方式翩然归去
86岁的琼瑶离世,她用自己的死亡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琼瑶这个用力爱了一生的女子,最后用这样的方式离开,是真的用心良苦。
平鑫涛在世时,因为他生病要不要插管的问题,她跟平鑫涛的子女闹翻了,她是爱平鑫涛的,她是懂平鑫涛的。
她知道插管一定不是平鑫涛的选择,因为懂他,所以更舍不得他受那份罪。
但是平鑫涛的儿女做不到不救他们的父亲,这一份心在世俗意义上就是孝顺,他们不忍心见死不救,他们也不想担上不孝的骂名。
琼瑶见到这份无奈,也知道了到那时不管有什么想法,都将无法自己掌控了,如果平鑫涛自己能够选择,他也许并不会选择插管了。
见识到平鑫涛的离开,琼瑶的心里就开始做打算了。
她会跟儿子平时聊天说,自己想自己的爱人了,想去找他。
儿子劝她想开点,但她何尝不是给儿子潜移默化地做思想准备,以备到那么一天,儿子不会那么接受不了。
她见识了平鑫涛插管的经过,她是不想为难儿子,虽然,她在2017年就给儿子和儿媳写了一封公开信,表示自己愿意自然地死去。
无论生什么重病,她都不动大手术、不送加护病房、不插管、绝对不插“鼻胃管”……
但是作为她的儿子,一个名女人的儿子,在她生命垂危时,是否能做到对她不进行施救,就算能做到不救,那么世俗能放过他吗?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毕竟世人本就有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一说法,如果真的不救,会不会被认为是不孝而受到舆论的讨伐。
琼瑶选择这样离开,是不是既圆了自己的梦,也帮了儿子,让他不必左右为难。
02插管抢救就一定是好的吗?
那么抢救就一定是孝顺吗?这其中有多少是为病人本身着想,还是为了自己无法接受父母离开这一现实,亦或是怕背上不孝的骂名?
我们都在为了延长生命尽最大的努力,可是这努力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只要活着而已吗?
在《遗愿清单:一个临界终关怀工作者的手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杨的妈妈得了肺癌,已经很多年了,大大小小的手术做了四五次,前前后后拖了六七年,到最后,她的妈妈已经再也不想折腾这破碎的身体了,想安安静静地离开。
可是春杨接受不了,整天在网上查,哪里还有更好的治疗,她的妈妈为了配合她,不忍心打碎她的梦,让她再做做母亲要离开的准备。
应春杨的要求,她的妈妈又去香港的一家医院进行治疗,但是根本没用,只是让她妈妈的痛苦再延长了而已。
从香港回来时,她的妈妈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
当她真的要死了,她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终于不要再挨这样的日子了。
作为子女,我们真的没有办法面对父母的现状吗?
一定要让她接受她根本不想接受的过度治疗吗?
在母亲的追悼会上,春杨说,我至少问心无愧了。
或许春杨没有错,她不想母亲离开,她花钱花精力给母亲治疗,照顾自己的母亲,可这一切是她的母亲需要的吗?
为什么我们无法做到让自己的亲人离开,我们应该为此做何准备?
03面对亲人的离开应该如何做
心理学家海蓝博士在面对自己的公公去世时,她做了如下的总结值得我们借鉴。面对亲人的离世,我们会有如下的心理:
第一,失去。
我们再也得不到逝者的保护、支持和爱了,甚至因此而产生对逝者的愤怒。
第二,后悔和内疚。
悔恨自己在逝者生前对他做了不该做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或者没有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没有说应该说、应该表达的感恩。
第三,遗憾。
为逝者遗憾,觉得离开得太早,一生奔波辛苦,没有享受到人间幸福,没有看到子孙后代。
知道了我们会有的想法时,那么我们就来寻找解决的方案,海蓝博士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一、提前规划和沟通:海蓝博士提到,她在思考如何善终的问题,并在公公生病期间,与他讨论过关于生命最后的安排。她询问了公公是否有未完成的愿望,并尽力去帮助他实现这些愿望。
二、家庭支持:在公公病情恶化时,海蓝博士的易友都给予了支持。
三、情绪处理:面对公公的离世,海蓝博士反思了自己是否有内疚和遗憾。她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做到自己能做的,而且在公公生前已经做了该做的事。她提到,面对亲人离世时,提前的规划和安排可以减少家庭成员的痛苦和纠结。
对生死的看法:海蓝博士认为,一个人如果一生行事为人正直,对自己满意,那么他无论去到什么地方,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04结尾
琼瑶的离开对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方式,那就值得我们祝福。
只要我们的一生都是好好的生活的,只要我们是不枉来世间一趟的,那么我们就好好的规划我们离开。
到底要不要抢救,首先应该问本人,如果她还想留,那一定要抢救。如果她选择离开,我们也要尊重。
对于亲人的离开,我们该如何抉择,首先要听他们自己的想法,尽量帮他们完成他们未完成的愿望,全易友都要给予支持。
并不一定要拖着生命不离开,就是好的,就是值得学习的。
有时放手更是一种勇气。
琼瑶的离开让我们学习,如何好好的生,才能如何好好的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