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3年5月1日,节日的热闹里,湖北幼师黄老师的“挖呀挖”视频意外爆红。
一时间,700万点赞、百万粉丝,成就了她网红的身份。
四个月后,她尝试直播带货,却从万人追捧的焦点跌入舆论的深渊。
究竟是黄老师变了,还是网络环境变了?怎么还会抑郁呢?
魔性儿歌横空出世,她怎么就火了?
黄老师在武汉的一家幼儿园担任音乐代课老师,平日里和小朋友打交道,教唱歌跳舞,日子平稳。
爆火的视频里,她穿着职业装,站在教室前,用动作和歌词带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
画面、笑容和旋律,让视频吸引了许多网友。
这首儿歌成了网友的创作素材,各行各业的人都改编了一版。
矿工唱“在深深的矿井里面挖呀挖呀挖,挖多多的煤炭,点亮千万家”。
医生唱“用小小的针在嘴里,扎呀扎呀扎,用小小的钳子拔掉小小的牙”。
黄老师的视频从幼儿园火到矿井、诊所,成了五一假期的联欢节目。
有人找出更早的视频,称《挖呀挖》不是黄老师原创,是另一位浙江幼师桃子老师发的。
更早的记录显示,这个手指游戏早在2021年就在网上出现,面对质疑,黄老师解释,这首歌只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然而,真相没人关心,互联网的规则是,谁火谁背锅,黄老师成为焦点。
黄老师的家庭背景也被网友翻出来,有人说她父母开餐厅,还有人拿她的衣服说事,觉得不像普通幼师。
她的学历也被讨论,直播时,22万乘以10的问题让她卡壳,网友大呼“这是啥学历?”
尽管质疑不断,黄老师的热度未减,粉丝数量几周内破百万,视频播放量持续攀升。
此时的黄老师,面临选择,继续当幼师,还是抓住机会,开始网红新生活?
网红开直播,从顶流到风口浪尖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黄老师在2023年9月开启了她的第一场直播带货,
这场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短短5分钟内直播间涌入超过10万人,刷礼物的观众络绎不绝。
评论区充满支持的声音:“支持黄老师,期待更多分享!”
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逐渐出现,一个教孩子的老师,现在也开始卖货了?
这是流量至上的结果?这些质疑虽然不多,却足够显眼。
作为一名新手,黄老师的直播内容单一,推荐的商品缺乏吸引力,语言表达也不够流畅。
相比专业带货主播的熟练操作,她的表现略显生硬,尽管直播间人气很高,但最终转化率并不理想。
弹屏里的批评很直接,卖的东西太普通,看看别人怎么带货的,再看看这场直播。
首场直播结束后,尽管销售额达到25万左右,但和那些顶级主播的成绩相比,差距明显。
初次尝试未能达到预期,黄老师并未放弃,她接连进行了几场直播,邀请专业团队指导,但负面声音迅速增多。
一些老粉丝开始取关,认为她的行为不够真实,有人编造流言,称她爆火背后有资本操控,质疑她的每一步选择。
那些曾经支持她的人,也开始对她产生质疑,老师怎么能做这些事?是不是也变成了追逐流量的工具?
一个月内,黄老师的粉丝减少了5万,直播间人气也明显下降,从最初的10万观众逐渐减少到几万。
路人评论更加直接,这就是蹭热度,这就是用一时的流量割韭菜。
此时,黄老师已经怀孕,正处于孕晚期,家人看到她情绪波动明显,担心网络暴力影响她的健康,劝她暂停直播,把重心放在家庭上。
黄老师最终决定停止直播尝试,专注于生活。
她在一段视频中简单回应,赚钱有很多方式,但健康最重要,她没有提及网络暴力的具体影响,但从言语中能感受到,这段经历并不轻松。
停播并未平息网络上的讨论,反而引发更多猜测,是不是带货数据太差不敢继续了?是不是被骂怕了?
这样的评论仍然活跃在她的社交平台下。
黄老师选择不回应,保持沉默。
从风光到低谷,网红背后的辛酸与成长
2024年初,黄老师生下了宝宝,她尝试回到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段带孩子的日常视频。
她以黄妈妈的新身份,分享了成为母亲后的生活。
这段视频并未换来善意,反而引发新的攻击,胖了这么多,还想当网红?这是想借孩子博关注?
到了2024年11月,有媒体爆料称黄老师因长期网络暴力患上抑郁症,在家中自残,消息传开后,再次引起网络热议。
有人说直播带货时没人让她做,怪谁?也有人说,又想用这种事博同情,真会操作!
黄老师没有直接回应这些评论,她在最新视频的评论区写下了一句话,深渊可以凝视,但不要驻足,做一个快乐的妈妈,才能教出幸福的孩子。
关注度逐渐减少,黄老师的生活开始回归正常,她不再追求粉丝的增长,而是分享日常生活。
她的视频中有教孩子读书的片段,也有带孩子散步的时光,内容简单但真实。
一些老粉丝留言,黄老师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了;还有人说,做一个好妈妈,比做网红更重要。
尽管关注度减少,黄老师看起来已经放下对流量的执着,她明白,过去的热度给她带来了短暂的辉煌,也带来了超出她承受范围的压力。
现在的她,更珍惜平静的生活和家庭的温暖。
结语:
如今,人人都有成为网红的机会,但流量不仅放大了优点,也让缺点无处藏身,
黄老师的走红并非有意设计,但在突然的关注下,她的每个选择都引发争议。
站在聚光灯下,掌声和质疑同在,而恶意和压力可能压垮屏幕背后的真实个体,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游戏中,又有多少人能始终保持自我?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参考文献:
极目新闻:“挖呀挖黄老师”疑被造“黄谣”,本人出面回应称:已报警,确认已离职
大象新闻:挖呀挖黄老师怒怼营销号,网友:别理这些,一定要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