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雨姐失粉65万,老蒯真面目曝光,评论区骂声连连

内地明星 7 0

9月27日,一位名为“东北打假哥”的自媒体博主突然在抖音直播间猛烈抨击雨姐,揭露了她的封口费、虚假宣传等黑料。

雨姐每天都在她的直播中强调,她家生产的红薯粉条是采用“地道的东北农家手艺”,使用新鲜红薯制成,绝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这位打假哥去了她老家的工厂进行调查,发现那里根本没有红薯的踪影,全是工业化的生产线。

更为气人的是,在制作过程中居然还加入了合成着色剂和防凝固剂等食品添加剂。

吃了这样的东西,难道不会直接损害身体健康吗?。

打假哥发布的视频一经曝光,雨姐和老蒯的小号立刻开始疯狂刷屏,强行声称“没有添加剂是不可能的”。

眼见局势失控,雨姐在几小时后发布了一封哭丧着脸的“亲笔道歉信”。

在信中,她百般狡辩,声称红薯粉条是由老家农村的亲戚朋友代工生产的,自己对制作过程一无所知,恳请粉丝们谅解。

这滴口水完全无济于事,弹幕上谩骂声不断,络绎不绝。

许多观众纷纷斥责她为“马马虎虎,狡兔死走狗烹”,更有甚者直言她是在“纯属忽悠群众,哄抬粉丝,把信任当儿戏”。

老蒯丢人现眼:。

接着,雨姐的老蒯接二连三地东一句西一句地袒露心声,把自己描绘得可怜巴巴的。

他首先在微博上声称尽管存在外包生产的情况,但他们从未添加过虚假成分,仿佛自己才是受害者一般。

然后在某个节目中,他对记者痛陈:“对不起,那是雇工私自做了手脚”,转眼间,他对自己团队的员工表达了深深的遗憾。

唉,他各种方式的推脱责任,然而却无法欺骗真挚的粉丝们。

此事引起广泛关注,在线上线下引发了人们的强烈谴责。

雨姐的抖音账号在短短几天内便丢失了65万多名粉丝。

她在其他平台上的粉丝数量也停滞不前,逐渐减少。

即便是她的铁杆粉丝也逐渐产生了动摇,许多人纷纷表示“如果再次发现虚假宣传,将立即取关”。

雨姐为了牟利完全不顾一切,已经彻底破坏了她的信誉和人设。

那么,雨姐和老蒯究竟是如何创立他们的事业的呢?要讲述这对夫妇的过去和现在,确实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

雨姐以其独特的东北女人语言和潇洒不拘小节的风格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举成名,吸引了大量粉丝,这些粉丝都被她“天然呆萌”的人设所吸引。

随后,她转战直播带货领域,老蒯成了她固定的“人生导师”。

在老蒯的引领下,整个东北特产系列成为了他们重点推销的“狗尾续貂”产品。

凭借雨姐那极具东北特色的大嘴吃货形象,他们轻而易举地就实现了销售额的暴增。

仅去年一年,通过抖音直播,他们就狠狠地赚取了一个多亿。

此外,他们还通过各种广告代言和综艺节目亮相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然而,雨姐夫妇是如何变成这样一副玩弄粉丝、践踏信任的模样呢?。

雨姐夫妇为何会涉及伪造活动?。

雨姐和老蒯已经构建了一个遍布全国的商业帝国,旗下共有28家公司,业务范围涵盖短视频内容制作、电商直播,甚至延伸至实体产品生产。

要维持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仅凭内容创作是无法支撑的。

此外,粉丝们对她已不再局限于早期那种“脚踏实地、充满活力”的形象。

人们都希望她能够推广一些地道的东北特产,最好是她亲自制作的手工产品,以契合她“东北大嘴吃货”的形象。

倘若顾客购买了假冒伪劣产品,难免会有失落感。

因此,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雨姐和老蒯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打算继续将红薯粉条吹捧为纯手工制品,并在包装上标注“无添加剂”字样,以欺骗消费者。

谁能料到这次弄虚作假,会把事情搞到这种地步。

尽管雨姐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但它揭示了网红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商业运作过度商业化是首要问题。

现今,哪一位网红不是既是商人又是明星?一方面,他们参与各种综艺拍摄;另一方面,他们在直播间努力推荐自己的产品。

获取利润的欲望几乎已经完全淹没了最初的内容创作意图,他们常常毫不犹豫地突破为人处世的底线。

其次,虚假宣传盛行,泛滥成灾。

相信大家都有被网红欺骗的经历吧?比如,不断夸大某种产品的神奇疗效,让人迫不及待地赶紧加入购物车,然而真正购买后才发现并无新意;又或者一款号称纯天然的零食,但在查看成分表时却发现全部都是人造添加剂。

此外,内容同质化严重,类型单一。

当你浏览一遍后会发现,除了美食博主就是种草达人,似乎互联网上的内容只剩下这几种表现形式。

深入探讨下去,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为了推销货物、获取利润,这已经完全背离了内容创作的初衷。

如果不解决这些乱象,网红行业可能只会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更谈不上什么真诚的创作氛围。

我们身边有许多像雨姐一样的例子,最终只能通过伪造活动来维持生计。

重塑网红生态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我认为,对于雨姐事件的反思在于要重构网红行业的生态环境,这需要监管机构、市场以及网红自身在规范管理、机制建设以及回归内容创作初心等方面做出努力。

政府监管部门需加强对网红经济的监督,制定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和职业规范。

当前,这一领域存在法律真空,花样繁多的手段层出不穷,监管工作完全空白。

对于各种违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对于欺诈消费者、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恶劣行为必须毫不留情地打击。

相关平台也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它们需不断完善规则体系,对线上内容和商品进行持续监控审核,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应立即取消其资格。

同时,应鼓励和支持优质原创内容的创作,防止内容过于雷同,并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创作空间。

每位从业者都必须自觉培养诚信和责任感,始终警醒自己,内容创作并非简单地经营一门生意。

要用心创作优质内容,避免盲目追逐热点和敷衍了事,更不能触碰违法违规的红线。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行业的良性循环,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雨姐事件凸显了网红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必须正视其中的弊端。

政府、平台和个人三方均需予以高度重视,并分别在规范、引导和自我约束等方面采取措施。

只有不忘初心,重建行业生态环境,才能使网红行业步入健康发展的正轨,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内容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