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赛博坟场”因为关停传闻上热搜了。
曾被调侃“聚集了90后上网黑历史”的古早平台人人网,先是被传停止服务,后来官方又出面辟谣说只是在升级。
在众多聚集了“年轻时黑历史”的赛博坟场中,人人网堪称最让明星们闻风丧胆的一个。
它的鼎盛时期在2010年前后,很多现在发言滴水不漏的小生小花,那会都是清澈又话痨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如果明星在早期的微博上发言是“像个素人”,那么在人人网上就是真素人。
顶着自己的真名、毫无戒备地展示自我,杀伤力堪比搬家收拾东西,突然当着全家人的面翻出了自己早被遗忘的日记本。
陈飞宇12岁时的人人网发言。
不过“黑历史”多,也不全因为准明星们当时“恃素行凶”。
就连当初在这“初代社交网络”活跃过的普通网友,如今回看自己发的状态都会被当年的尺度震惊到。
“如今动不动就想退网的我,当年在人人网上发言是这么荤素不忌的吗?”
01
“又有多少明星,即将连夜注销人人网”
如果你爱一个明星,就去翻他人人网。
如果你恨一个明星,也可以去翻他人人网。
很多明星之所以会成为人人网“黑历史”的第一批受害者”,一是因为大家都习惯在上面用真名;
二是平台本身实在是凉得太早,很容易让人试图清除自己幼稚言论的时候,被一不小心忽略掉。
之前彭昱畅的非主流头像曝光,就是因为人人网这个漏网之鱼。
他在综艺上得意表示自己在出道之前,已经把自己的社交平台都锁了,包你找不到黑历史。
没想到百密一疏,锁了主页却忘了换掉人人网头像。
于是几张叠满非主流滤镜的“头痛”自拍照,就这么水灵灵出现在了节目现场的大屏幕上。
事实上,明星在这里留下的何止是几个非主流头像。
00后的视频黑历史是高清的,但人人网上的“黑历史”是直击心灵的。
如今的流量小生白敬亭,在国产剧里演高智感男友,在综艺里也是冷静的头脑担当。
而时年19岁的高中生白敬亭:抱怨一模、倒计时二模,怒喷语文选择题太难。
“模拟考的一本线要500+,弄死我得了。”
以“高情商、会做人”著称的娱乐圈人精虞书欣,17岁时在转发土味友情鸡汤、跟同学闹别扭。
“某班如果有看不惯的,请自动删除好友”。
“妈妈为什么你从来都没有像电视里那样,女儿用功读书到很晚,你敲敲我的房门温柔地给我送夜宵。”
不只有当时还在读书的明星,在人人网上留下了作为素人的中二发言。
还有些人虽然已经半只脚踏进了“名人圈”,但依然毫无顾及地把人人网当QQ签名用,留下了最“活人”的文字。
任嘉伦当时参加地方台综艺选秀,每次晋级都要在上面发一条状态记录。
只不过相比于现在明星们动辄几百字的“告别xx角色”微博小作文,这些赛后感言的措辞简直比我发条朋友圈还朴素。
那会刚刚入选国家队的樊振东,人人网主页的内容一度全是减肥和吃。
不是放纵自己吃得很开心,就是吃完夜宵之后后悔。
而经过几个月漫长的、跟食物的搏斗后,15岁的樊振东终于在人人网上留下了他深沉的领悟——
当然,对于人人网记录黑历史有最深刻感知的,还是曾声称要“寻找生命真谛”的陈飞宇。
或许是因为年龄够小,其他人留下的都是傻乎乎的青春期,只有他留下了自己无比中二的童年时期。
从陈飞宇的人人网“案底”中,甚至可以窥见到00后小学生的精神状态。
比如曾把他爸和几位大导演的脸P到飞轮海的海报上,还给这个“组合”起了个名字叫“非轮海”。
跨年吃个汉堡也能发好几条状态。先是记录自己吃汉堡很开心,然后又愤而吐槽里面肉太小、全是菜。
而且从背景的电脑屏幕来看,他似乎正在一大堆非主流头像中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一张。
记得几年前有人怀念微博上曾经什么都敢说的时候,形容当时的气氛是“仿佛是把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请到家里做客”。
那人人网基本就是穿过客厅,直接给人请进卧室了。
没有什么“朋友圈羞耻”“礼貌互删”“圈地自萌”之类的礼仪,非主流的照片、鸡毛蒜皮的抱怨、随口的感慨统统都公开。
“来来来随便看,别拿自己当外人”。
02
社交平台“新手村”
没用过人人网的人,或许很难想象这样“不注重隐私”的上网方式。
虽然这些明星当时其实还不是明星,但——“哪怕是我这种普通打工人一枚,现在也不敢就这么挂着真名、真照片和真资料在网上各种发言啊!”
那会互联网还没有要求实名制,不过人人网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找同学”“校园交友”。
所以大家都主动顶着自己的真名真头像,方便找校友、彼此确认身份。
之前罗云熙有个八卦,有人发现他用小号在百度贴吧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
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他直接把自己的人人账号甩了出来,足以见得人人网在当时几乎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名上网”。
要么怎么说是“考古神器”呢,只需要人名+学校,再看看头像照片、好友列表,基本就能定位一个人。
即便如此,大家在上面说起话来照样毫无顾忌。
关晓彤前两年曾被扒出一条2012年发的状态“第一次的爱,始终无法轻描淡写”,被认为是跟朋友们宣布自己谈恋爱了。
之后一个叫林汉的男生转发了这条状态,后来还经常发状态称“老婆”,而关晓彤也会在评论区跟他互动。
后来临近高考,两个人还发表了“分手宣言”,而且一看这措辞就不是工作人员发的。
一起参加快男又早早落选的任嘉伦和于朦胧,会在对方的评论区寒暄互夸。
樊振东跟当时的室友孔令轩,在人人网上互相提醒给对方带吃的,放现在简直相当于把微信聊天记录公之于众。
也有明星曾被扒出在人人网上曾发表过低俗言论。
甚至都不能说是“扒”了,因为从头像到真名,都明晃晃地挂在那儿呢。
想想现在如别说明星了,普通人发个朋友圈都要认真分组。
什么样的内容只能给什么样的人看,被同事发现自己的微博账号都尴尬得要社死。
但人人网的年代显然没有这种明显的界线。今天的心情如何、平时跟谁玩的好,所有细节统统敞开,“像是公开版的私信”。
不过另一面是,大家在上面说话无所顾忌,也因为这虽然是对所有人都开放的平台,但客观上其实又是个相对私密的圈子。
相比同时期的天涯、百度贴吧等,用户还是以中学生、大学生为主。
饶雪漫曾经在采访中提到,她当年找书模、找演员,都会去人人网上扒拉男女大学生。
@1905电影网官博
曾在人人网上爆火的人和事,也能看出明显的大学生品味。
不是像陈都灵、黄灿灿这样的校花,就是罗永浩这种上个英语课还满口段子的搞笑老师。
如果做对比的话,当时大学生们用人人网,可能更像现在00后用qq空间。
看似是陌生人平台,但找到的、遇到的还是跟自己价值观、兴趣都类似的人。
孟子义曾经爆料,自己中学时的初恋就是在人人网上认识的。
单说网恋会觉得挺不靠谱,但一想俩人都是学生、还知道对方是哪个学校的,立刻就觉得是再正常不过的年轻人谈恋爱。
今年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8.0%,但在人人网最火的2010年前后,这个数字只有34.3%。
作为一个主做大学生社交的平台,人人网聚集的是网民中更细分的一部分。哪怕是这个平台最火的时候,主页访问人数过万都已经可以算是“头部网红”了。
所以也就可以理解,当时大家在上面为什么那么“敢说”。
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人人网就像一个巨大的“上网新手村”。
没有认知天差地别、一对话就会吵架的网友,也没有随时会把人推到公众面前的算法。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舒服地呆在自己的同温层里,顶着真名真头像、完善到仿佛工作简历的个人资料——有啥说啥、无法无天。
03
当年再“敢说”,现在也想立刻删除账号
即使当年曾是人人网的深度用户,现在大概也会对自己年轻时在网上的“口无遮拦”感到不可思议。
或许可以说,我们早就已经习惯社交平台现在的样子了:公开、陌生、不可控。
《平凡之路》剧照。
人们会在熟悉的小圈子里十分健谈,但在陌生环境会谨言慎行,担心说错话、做错事。
当下舆论和流量的转动速度不断被加快,哪怕是最大大咧咧的人,也已经很难在网上找到什么能让人放飞自我的安全空间。
各个平台之间的界限被打通,你不知道攻击的声音会来自哪里。
在抖音获得很多认同的发言会被挂到微博上群嘲,豆瓣小组里的截图会被发到小红书里“看笑话”。
一个个普通人因为某个特质被流量选中、推向大众。
然后自然而然地经受不了四面八方的审视,以各种方式“塌房”。
另一个变化是,网络已经跟我们的现实生活交融了。
人人网时代的社交平台还像跟现实平行的“自留地”,你可以在上面扮演任何形象——哪怕顶着你的真名,也很难对自己的现实生活造成影响。
但如今流量几乎已经可以改变任何人的生活,或大或小、或好或坏的。
朋友圈不敢发牢骚,因为怕同事和老板看见;在脉脉上发公司的负面八卦,第二天就被HR叫去谈话。
随手拍的一张照片、一个视频,没有人能预判它会在流量的推手下获得怎样的回应,又会给自己的现实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于是渐渐地,“隐藏自己”成了每个网友必备的生存技能。
“成为一个千篇一律的momo,这样就没有人能找到我、攻击我。”
微博主页全关,朋友圈三天可见。MBTI是要写在简介里的,但真人信息是绝对不能吐露半点的。
曾经把自己所有资料都公开出来交朋友,如今对平台“推荐认识的人”的功能深恶痛绝。
“有那么多共同好友,我们却不是好友,平台你没想过为什么吗?”
10年前在人人网上“实名上网”的大学生们,就像《三体》里在森林中点燃篝火的孩子。
现在大家终于学会了熄灭火光、隐藏自己。
因为知道即使平台回到它本来的样子,人们也不会、不敢再像当年那样“啥都敢说”。
正如罗辑悟到黑暗森林理论之后,再也不敢抬头看星空。
所以你看,虽然人人网自己还在公告里谈什么“情怀”,但已经没有人因它而触动、怀旧了。
反而都在说“关了好啊,当年发的东西被翻出来,那我可真没脸见人了。”
要我说大家不如集体宣布从前的互联网作废,从今天开始大家搞个新的网,所有人都谨言慎行。
不再创造“黑历史”,当然也就不会再有“黑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