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曾辜负此生!
”
撰稿:芦苇
——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
12月4日下午,琼瑶发布了自己最后一条消息,那是她给这个世界的告别信。
这是一封颇具浪漫气息的遗书,她在其中形容自己是“雪花”与“火花”,讲述自己对于生死的态度,已经活到八十六七,深知生命不会更好,不如“翩然归去”。但她也劝告年轻人,“要勇敢,要活出强大的「自我」,不要辜负来世间一趟!”
行文之中,满是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生死的豁达,这也与一直以来她在创作和表达中呈现的形象吻合。浪漫与潇洒,热烈与轰动,此时此刻,戏剧与现实达成闭环。作为一个创作者,她用她的作品和人生本身,共同给“琼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01
活得精彩,爱得尽兴
“生命的美好,就在于「能爱,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说、能跑、能动、能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能嫉恶如仇,活得轰轰烈烈…」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拥有过了!我「活过」了,不曾辜负此生!”
遗书上的这一段,很难不让人眼前浮现出《还珠格格》的片头画面,一望无垠的草地上,年轻的主角们或是策马奔腾,或是牵手唱歌,她们总是面带笑容,总是看向远方,似乎对生活有无限热爱,对未来有无限憧憬。而这样的场景,也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图腾。
琼瑶的创作底色是极其浓烈的,她笔下的主角,往往也像她在遗书中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如火花般“尽力燃烧”过,活就活得“一路高歌”。她的作品中,主角唱歌的情节经常出现,《情深深雨蒙蒙》里大上海台柱依萍把唱歌当作自我表达,《一帘幽梦》里紫菱有自己的《一帘幽梦》。《还珠格格》里小燕子和紫薇连身陷囹圄、奔赴刑场也在唱歌。
如此用当下眼光看来有些“抽象”的行为,实际上却是浪漫主义者的自我救赎。琼瑶作品中很多主角,开局不是生活穷苦,就是精神压抑,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但是她们从来没有放弃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机会,不断给自己鼓励,让自己振奋,直到从逆境中找到转机。
这种强大的生命力,也会感染到其他人,《还珠格格》里晴儿解释为什么要帮助小燕子和紫薇时,她坦言,“她们两个做了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过了我渴望而没有的生活,是她们唤起了我心底最深的那份热情,燃起了我蠢蠢欲动的叛逆,那种胆大妄为和不顾一切,正是我心底的呼唤”而剧集之外,这样的生活理念也让很多人树立了新的人生观,力图活出自我。
当然,琼瑶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观,也同时影响了爱情观的塑造。她笔下的人物,爱就爱得轰轰烈烈。“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随”都是她作品中引用的诗词,仿佛一提起爱情,天地万物都要与之同生共死。
为了爱情,主角们表达爱的方式或许有些激烈和荒唐。不过用“恋爱脑”粗暴解读也有些狭隘,这其中所传达的爱情观是深层次的概念,非黑即白的是或否。要达到精神上的高度契合,纯度上的全无杂质,行为上的不留退路,一旦满足不了这些要求,那就不能称之为爱,而只是退而求其次的现实。一旦满足了,那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传说。
虽然以当下的观念来看,爱情不该成为生活的主旋律,爱也不该超越道德和伦理,但在她创作的当下,那个还不敢将爱太宣之于口的时代里,她的作品有着一定的先锋性,让更多人敢于正视爱,表达爱、追逐爱,让大家看到了爱本来的面目。
活得精彩、爱得尽兴是琼瑶作品所传达的内核,这种浪漫主义观念在实用主义当道的现在看起来未免太过“形而上”,但总能触碰到观众内心深处的柔软,而她本人也一直“知行合一”。所以,即使今时今日在讲述的是“死亡”,大家所感受到的仍然她对于生活的太过热爱,以至于要如此郑重其事的作别。
02
“我不想听天由命”
“「死亡」是每个人必经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遗书上的这句话,颇有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味,让人很难不想到她笔下那些有着强烈抗争精神,掌握生命主动权的女性角色。
无论观众承不承认,琼瑶作品都体现了强烈的“女本位”思想。虽然脱离不开时代和认识限制,但某种程度上,这才是很多女孩的女性主义启蒙。它深入浅出地让观众意识到,女性应该有主体意识与抗争意识,也应该互相信任团结一致。
抗争意识包括有对家庭关系的“反叛”。当下剧集议题探讨往往离不开“原生家庭”,但早在几十年前,琼瑶的作品里就早已写满了对“父权”的挑战,轻则是如《青青河边草》反对包办婚姻选择出逃,重则就算面对的父亲是“皇帝”这样的身份,也敢于讲出对方的问题。甚至还能叫醒被父权规训多年的男性伴侣,携手逃离原生环境。
不仅反叛“父权”,还反叛“夫权”,以《情深深雨蒙蒙》里的王雪琴为例,即使情夫被发现,她也没有因此羞愧,骂的还是只知道约束女人自己却处处留情的陆振华,字字句句都以自己的感受为先,揭露对方的虚伪,“你有多少小老婆,我为什么要为你守身如玉,你可以玩女人,我为什么不可以找男人”。
抗争意识也包括对阶级压迫的不屈服。当下相当多剧集严格遵守阶级秩序,以地位分配道德,以财富分配才华,以嫡庶分配良心,那叫一个“嫡嫡道道”。但在琼瑶的作品里,女主角们大多从底层环境中闯荡出来,并不会被上位者的打压所震慑,如“我比你高贵,我是来赚钱的!”而对下位者,她们更是一视同仁,如《还珠格格》的宫女太监和主角打成一片。
而在主体意识展现上,比起当下影视作品里很多以“大女主”之名实则把女主角当作男主角摄像头,展现男性苏感的行为,琼瑶的作品里,女性就是最核心的、最浓墨重彩,牢牢抓住观众眼球的所在。
她们有着出众的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足够爱自己,有主观能动性,并且能够看到自我价值。《婉君》里琼瑶借婉君之口讲出女性逐渐觉醒自我意识,“我早已脱胎换骨,变得独立、变得坚强,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和怜悯,因为我们赤手空拳地建立了自己的家园,我们自给自足,活得自在而且快乐”。
而人物弧光的完善不仅仅在个人想法的转变,还在于从关照自身到关照他人的变化。最为人称道的是《情深深雨蒙蒙》的如萍,她曾经是何不食肉糜的大小姐,困于失败爱情想要自杀,后来却成为一名战士,在战火纷飞中救死扶伤,她逐渐将目光从自身转向人间,由小爱升华大爱,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涅槃重生。
总的来说,琼瑶作品里的女性角色,虽不尽完美,但个个个性十足,颇有记忆点。主角的成长变化显而易见,而就算是主角人生的对照组,一度被视作“反派”的角色,也有她们不得已的苦衷,最终往往指向于封建体制和性别压迫。她们也能从中觉醒自我,不再在女性阵营之内相互倾轧,而是投向更大的与命运洪流的抗争之中。
03
一个时代的开场与落幕
“我那些字字句句的著作,是我今生为爱燃烧的热火”。遗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令人动容。
琼瑶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创作小说,六十年代开始把自己的作品搬上荧屏,2013年推出最后一部影视作品《花非花雾非雾》,2019年完成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梅花英雄梦》,创作生涯超过六十年,也在文学和影视两个领域为一代又一代人留下回忆。
相比于很多作者售出影视版权之后就完全交由对方二创,她则是牢牢把握影视化作品主导权,从早期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月满西楼》、电视剧《几度夕阳红》,再到与湖南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大陆与台湾合作拍摄的多部剧集,她几乎是全数主导出品并担任编剧,每一部都有着她深深的烙印。
不仅文学作品开创言情先河,她的影视作品亦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六个梦》系列、《梅花三弄》系列、《两个永恒》系列的成功,使以琼瑶言情剧为代表的台湾电视剧进入大陆。而《还珠格格》在大陆播出时更称得上是“万人空巷”,创造中国电视剧有数据统计后的收视纪录。即使是后期较受诟病的《新还珠格格》《花非花雾非雾》,收视成绩仍然不可小觑。
演员的选拔任用同样由她主导,也通过出演她的剧集一举成名。从林青霞、秦汉、刘雪华、陈德容、马景涛再到林心如、古巨基、黄奕、蒋勤勤、秦岚以及张嘉倪、李晟、海陆,她发掘、捧红了几代演员。而她热衷于反复使用演员,之前的演员们也会惊喜客串之后的剧集,让观众感受到“琼瑶宇宙”的梦幻联动。
早在各类男导演的“X女郎”出现之前,琼瑶就有了自己的“琼女郎”,不管这些演员此后出演多少剧集有了多高成就,她们最初在琼瑶剧里的角色仍然称得上是“人生角色”,既是表演生涯的重要标志,也让观众几十年来念念不忘。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则是琼瑶有着独特的古典主义审美,不仅在创作中热爱古韵古词,在演员启用上也善于发现并展现她们身上的古典韵味。从外在扮相到内在状态,都如同传统诗画中走出来的女子一般婀娜多姿。而她的创作又并不悬浮,所以这些角色都兼具仙气与烟火气。即使是如“小燕子”一般跳脱的角色,也生动而不轻浮,不会让观众有太大的违和感。
二则是琼瑶善于调教演员,女性更懂女性的美。很多“琼女郎”都曾经提到过她对演员流泪的要求,一定是先让眼泪一直盈满眼眶,等到该说的台词说完了,再让眼泪凝成一粒一粒晶莹剔透地掉落下来。这样的美人落泪,把委屈感和情绪感发挥到极致,也就怪不得“我见犹怜”。正因为她对演员要求高,从细节处不断调教,才会让这么多“琼女郎”成为日后影坛剧坛的中流砥柱。
六十余年创作生涯中,琼瑶不仅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更在某种意义上开创了先河,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表达和审美,也为之后文坛与影坛“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基础。在文学史和影视史上,共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翩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优美而「轻盈」,我摆脱了逐渐让我痛苦的躯壳,「翩然」的化为雪花飞去了!
——当此刻,有如火花与雪花同时绽放,我将飞向可以起舞的星河。
琼瑶虽然“翩然”地去了,但她用自己的创作,用自己的行动,“尽力燃烧过”也“不曾辜负此生”。生活永远奔流向前,落幕何尝不是另一场启幕,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仍然会一路高歌,接过如她一般的先行者的接力棒,努力开创下一个“黄金时代”。
——大家为我笑、为我高歌、为我飞舞吧!我在天之灵,会与你们「共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