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问世,在当年引起巨大轰动。无数出版商的约稿纷至沓来,但是随着这段不伦之恋的曝光,琼瑶的第一段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窗外》是琼瑶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里面的女主就是自己当年的原型。很多人好奇这位男主是谁。
这位老师名叫蒋仁。
当年琼瑶的同学曾经说过,当年她代替琼瑶去找老师归还一件信物,那位老师应该是故事的原型康南。她说老师风度翩翩,面容英俊,斯文有礼,确实是比较令人喜欢的那种类型。
细想想也是,琼瑶上高中的时候是五十年代,蒋老师已经四十有四,但是却善诗词歌赋,能够弹琴,零几年出生的他已经能够驾驭西洋乐器,说明老师出身也必定是大家大户的贵公子。这样的出身,才能,外貌,怎能不令青春期懵懂的女孩情根深种。
偏偏蒋老师又是那种正人君子,并没有因此去占女学生的便宜,反而是极为克制的精神恋爱,要等她年满二十岁后再谈爱情。这样的老师放在现在也是好像可以被原谅的。
但是琼瑶的事情最终还是没有瞒过父母,母亲将高考失利的原因全都归结为蒋老师对女儿的“引诱”上,她“勃然大怒,要去找老师讨个说法”
琼瑶无疑在这件事情上是懦弱的,她直接选择了服安眠药自杀。
自杀这件事引发了母亲的强烈怒火,她转身去了警局报案。
虽然蒋老师后来躲过了牢狱之灾,但是学校除名,朋友疏远,亲人责难,这位老师不得不离开台北,去了高雄一个偏远的农村教学。
他为这场爱情失去了爱戴,尊敬与体面的工作,终日与贫困,孤独为伍。成了《窗外》描述的那个精神恍惚,目光呆滞,动作迟缓,邋里邋遢的小老头。
《窗外》声名鹊起的时候,蒋老师已经生病了,很多同学前去探望。唯独琼瑶像《窗外》的女主躲在柱子后面观望,不敢现身那样,她并没有前去,只是给老师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大致是:我因为有事,不能前来看望老师,现寄上两千元钱,以后会定时给老师寄钱。
琼瑶遵守约定给老师寄钱,但是蒋老师并没有将钱挥霍,而是攒起来用来做了一件寿衣,临终之时穿上了这件凝结着两人情义的寿衣安然离世。他说:
在《窗外》走红之后,蒋仁并没有做任何发声,没有像胡兰成之流,靠着与张爱玲的情事沾沾自喜,赚取钱与名利。
他始终是位品行兼得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