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年纪的80后,一般都是跟着被她捧火的诸多明星,叫她“琼瑶阿姨”。琼瑶本人也喜欢以此自称,显得亲切。
在前互联网时代,阿姨的书,成为许多年轻男女的情感启蒙,阿姨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陪伴许多家庭,共度同坐在电视机前的那些岁月。
所以,琼瑶作为重要文化符号,且死因是“自杀”,她的去世恐怕比当年金庸要更震动人心。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听到这个消息,一度萌生这样的担心:阿姨“粉丝”和读者众多,她的“轻生”之举会不会给某些人带来负面示范?是否需要借此机会,及时做好干预和疏导,避免扩大化?
然而,当琼瑶前几天所写的“遗书”旋即公布于世,担心犹如云开雾散。
许多自杀者留下的遗书,都不是特别适合公开。而琼瑶的遗书则是例外,甚至可以说,这份遗书的价值不亚于她留下的文学作品,这份遗书在当下值得万转!
因为,这份遗书不仅交代了阿姨作如此选择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她也用这份遗书,给世人上了一堂内核深远的“生命教育”。
下面,我会摘录阿姨遗书中的部分内容,加上我自己的一些浅见,做一个简单的分享,以示缅怀。
1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决定自己何时死亡?
自杀,是这个时代非常沉重的命题。近年来,自杀事件频发,又因为更加严重的谋杀式自杀(即在自杀前伤害他人)不断出现,导致很多人对于自杀不会感到太震惊,甚至有些麻木,甚至会对自杀者没有太好的言语,往往认为:
想死就死一边去,不要影响别人就好。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这种心态:如果精神非常痛苦,生活非常不如意,那么死亡可以是一种解脱的方式,只要安静地离去,不要影响他人就好。这也导致自杀群体呈现年轻化甚至低幼化的倾向。
这也是为何像琼瑶这样的名人如果选择“自杀”,我们作为心理工作者总要“咯噔”一下的主要原因,因为内心泛起这种念想的人,往往就在我们生活的某个角落,可能这种“自杀”会成为鼓励他们也去试试的一个信号。
琼瑶笔下,也有不少“自杀”名场面,比如外白渡桥上依萍的跳海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琼瑶在遗书中,明确对年轻人说,不要效仿自己,自杀不应该是年轻人考虑的选项:
注意,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终站实行的!年轻的你们,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一时的挫折打击,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练」,希望你们经得起磨练,像我一样,活到八十六、七岁,体力不支时,再来选择如何面对死亡。
这是一个非常及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醒。
选择自杀的琼瑶,并不赞成把自杀作为人生精神困苦的解脱之法,而是给自杀划定了一个限制条件:
是一个人老了,身体出现了机能问题之后,才可以给自己这样的选择权。
是因为身体,而非心灵,是一个人老去,已经临近人生的终点,而非一个人正年轻,还有许多人生之路要走。
琼瑶的自杀“限定条件”,在当下这股“自杀潮”中,尤为需要被广泛传播:
现代自杀干预理念,并不认为需要去剥夺一个人终结生命的权利,因为确实人确实很痛苦的时候,有这样的想法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直接予以否认,本质是否定其痛苦本身。然而,不剥夺不代表认同,更不代表纵容,而是希望对方给自己一个时间:
反正总要面对死亡,再给自己一些时间,试试看其他的办法呢?
重点就在“给自己一点时间”上。
而琼瑶将这个“时间”做了一个度量,她的度量是八十多年:
先活到大岁数,再来面对死亡。
在此之前,且用更长的时间,去试试其他的办法。
这是她给我们上的生命教育第一课:
“自杀”可以是一个选项,但不要太早使用“自杀”这个选项,在你使用之前,且给足自己时间吧!
2有些人认为,琼瑶是因为老伴离她而去,她忍受不了这份孤独,又没有了丈夫的悉心照顾,宠她如公主,所以她选择追随丈夫。这一点,有琼瑶在离世之前,写的一些文字作为佐证,好像煞有其事。
我认为,这多少有点脑补琼瑶作品中那些“恋爱脑”,把琼瑶此举也看做“恋爱脑”的体现,实际上,虽然她确实也很爱已经过世的丈夫,但是她本次选择主动结束生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身体衰老。
对此,琼瑶直白地写在遗书中:
「死亡」是每个人必经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时间,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对于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万一不幸,还可能成为依赖「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我曾经目睹那种惨状。我不要那样的「死亡」。
她这里提的“目睹惨状”,就是指她已经故去的丈夫。
所以,确实和她丈夫有关,但并不是因为爱他爱的不想活下去,而是不想和他丈夫一样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过得那么痛苦。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
人在多大权利上,可以因为不想对抗疾病和衰老,选择离去?
我们中国人在这一点上,非常统一:
无论如何,都要在病床上,积极治疗,才是乐观的,才是对子女负责的表现。
谈到这里,要涉及一段琼瑶晚年的“公案”。
2017年,琼瑶曾坚决反对为丈夫平鑫涛插鼻胃管,延续生命,为此曾经引发巨大争议,并和其丈夫的子女产生激烈冲突。
大致情况是,当年90岁的平鑫涛罹患失智症,因二次中风进入急救室,医生表示需要立即插鼻胃管以维持营养,否则难以维持生命。
然而,琼瑶坚决反对这一措施,她认为插鼻胃管会让丈夫失去尊严和吃的快乐,无异于背叛了他。
而琼瑶与平鑫涛的亲生子女意见不同,双方闹翻,甚至公开决裂。
当时的舆论对琼瑶是有许多指责的,认为就是她“自私”,因为是二婚,所以不想照顾老头,只想被老头照顾。
最终,琼瑶作了妥协,因为她只是妻子,没办法拒绝子女对父亲的“爱”。
于是,她不得已面对这样的“惨状”。
琼瑶在79岁的时候给儿子儿媳写过一封信,有如下嘱咐:
①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时让我作主,万一我不能作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
②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③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着!
④同上一条,不论什么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⑤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着,意义重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一晃过去很多年,她也步入可能随时要到这种情况的年纪。
别人的老爸,她作为妻子大概没有权利做主,那么,这次轮到自己,她便吸取教训,知道嘱咐了可能也没用,或子女会不得不因为背负“不孝”骂名而违背嘱咐,于是,她不给自己子女这个机会,自己做了一回主。
琼瑶阿姨在自己意识尚清醒,行动能力尚足够的情况下,很多人觉得这样“不需要死”的情况下,失去的主要原因。
因为她怕自己意识开始模糊,行动力越来越弱的时候,即便自己想主动了结,也没机会了。
这让我想到近年来国际心理学界的两件类似的事情:
其一是著名心理学大师、畅销书作者欧文·亚隆的妻子,因为年老又身患绝症,没有康复的可能,她在亚隆的陪伴下,实施了安乐死。这一段非常完整且细致地呈现在亚隆和妻子合著的《生命的礼物》中,给完全没有安乐死概念的中国读者一个小小的震撼。
其二是著名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年届一百多岁的玛利亚·葛茉莉女士,她在经历疫情康复后,又因为摔了一跤,感觉这次很难重新恢复到自己行走的状态,故而通过视频和全球同行和学生做了告别,然后从容地实施了安乐死。
这一点当然在当下中国大陆,也同样包括琼瑶所在的中国台湾,都是遥不可及,因为中国人的传统生命观念,是很难接受这种死亡方式的,好像这不是“寿终正寝”。
但是,我们的“寿终正寝”里,又有多少是对当事人真正的人道呢?
作为老年人,作为“伺候”过老伴这样“寿终正寝”的琼瑶,对于如何有尊严的死亡,其实有自己的答案。
而她也因为没有办法,所以选择了一种次于“安乐死”的死法。须知,之所以会有“安乐死”,就是和“自杀”是有一定差别的,会更加的没有痛苦,给身边人带来的冲击也会更弱。
作为老者,琼瑶给出了她对生命的看法:不要只看长度,要看质量,如果只是苟延残喘,那不如不要。
当然,还有对年轻人的期许:
但愿那时,人类已经找到很人道的方式,来帮助「老人」们,快乐的「归去」!
其实,有些地方的人类,早就找到了,只是不能普照到这片土地。今时今日的琼瑶,只能做到退而求其次,但她希望未来的人们,可以沿着她打开的那条缝,努力探寻。
人总要朝着更有尊严的活法,也包括死法前进,这才是进步。
迄今为止,我们都是在谈论死亡。死亡当然很重要,因为没有死亡,人就不会那么重视生命的意义。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琼瑶如是说:
生命的美好,就在于「能爱,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说、能跑、能动、能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能嫉恶如仇,活得轰轰烈烈……」
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拥有过了!我「活过」了,不曾辜负此生!
为何琼瑶能够直面死亡?我想是因为她都拥有过了,所以此生无憾。而很多人之所以很难直面死亡,是因为回眸望去,他们的人生并没有留下什么美好的足迹,这是比死本身更难让人接受的事实。
关于琼瑶的故事有很多,我特别想谈两点:
一是,她不仅留下很多作品,围绕作品又衍生出诸多影视剧、音乐等,而且提携了很多年轻人。
眼下两岸三地文艺圈的诸多顶梁柱,当年都是琼瑶慧眼如炬发掘出来的,可以说,没有琼瑶,目前的文艺圈恐怕要大变样。
很多人对琼瑶的观点不太能认同,但是她愿意给年轻人创造机会这一面,恐怕没有异议。这一点,她比很多老年人,到了点还霸占位置不肯放手,亦或者总是想着侵占年轻人的利益为自己服务,真是一天一地。人的好,往往就是在这种比较中体现的。
这恐怕也是许多被她提携的人,这次齐刷刷站出来悼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琼瑶这样的肯帮助年轻人的,现在越来越少了。
二是,她不仅留下了作品,而且守得住作品,对侵犯其利益的行为,她可以坚决说“不”,所谓“嫉恶如仇”。
正是她的发声,让“抄袭”其作品的所谓名牌编剧遭到了猛烈抨击,而在这之前,很多人都拿他没有办法。
她为大家示范了其实守护好自己的边界,并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只需要你勇敢,敢于得罪人。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各种可能,在于各种“能”:
去尝试,去突破,去造福更多人,同时也能自我保护。
而这一点,琼瑶确实都做到了。
一个人能够很好的活着,才能更好的死去。
琼瑶最后说:
要活出强大的「自我」,不要辜负来世间一趟!
和大家共勉之。
P.S今夜准备找找“情深深雨濛濛”来看,你准备看点,听点什么呢?欢迎留言分享,纪念我们共同的琼瑶岁月。
作者 | Arthur Chen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听过许多人的故事,也有了自己的故事。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4500小时,人际整合取向,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历史人文、社会心理学、哲学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