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琼瑶女士选择在86岁自杀,遗书中坦言一种 “潇洒” 的决定

港台明星 4 0

2024 年 12 月 4 日下午,台湾知名作家琼瑶被家人发现在淡水区住家内轻生身亡,终年 86 岁。消息一经公布,引发全网震动。琼瑶的儿子表示母亲留有遗书。淡水警方接获通报后赶到现场,初步排除外力介入。

琼瑶的离世并非突发事件,她在临终前表现出了明显的 “告别信号”。其亲友和身边助理透露,琼瑶在生前的一段时间里,就已经有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而她的遗书中详细阐述了自杀的原因,在她去世后迅速被公开,令无数人动容。

琼瑶在遗书中写道,自己的一生已然足够充实,经历了无数风雨,也享受过爱与被爱的温暖。活到 86 岁,已无遗憾。年老意味着身体的衰退和无力感,患病带来的疼痛和长期的病床生活让她难以承受。她不愿在病痛中苟活,而是希望在身体尚未完全崩溃之时,自主选择离开,结束自己的一生。

琼瑶坦言自己的选择并非悲观,而是一种 “潇洒” 的决定。她说:“我这一辈子,已经燃烧过,做过了想做的事情,见过了想见的人,何需再为生老病死所困扰?” 从中,我们能读出琼瑶对人生的豁达与对自由的追求。她并非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想在有尊严的情况下告别世界。

琼瑶的子女和亲人似乎并不知情,对于她的离去,深感悲痛。即使作为公众人物,琼瑶依旧选择了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离开,她的独立与坚韧,也让人不禁深思。

琼瑶的离世震惊了许多人,她不仅仅是一个作家,更代表了一种时代的文化符号。她的作品曾陪伴无数人成长,影响了几代人对于爱情与人生的理解。如今,她的离开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 “生命的尊严” 与 “自杀选择” 的话题。琼瑶的选择虽然令人心痛,但我们也要尊重她的决定。每个人都有权选择如何生活,如何面对死亡。琼瑶并非生活在痛苦与绝望中,而是理智地选择在最不拖累他人、最为尊严的时刻离开。琼瑶的离世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脆弱与复杂,她以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证明了 “自由” 的可贵。

琼瑶已 86 岁高龄,年老带来的身体衰退和无力感让她深感无奈。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疾病也接踵而至。她在遗书中提到,后续的人生可能就是伴随着出入院、治疗以及不治的痛苦人生,还可能成为插管维生或者长久卧床的老人。她曾目睹过这样的惨况,深知其中的痛苦和不体面,因此对患病的疼痛以及长期病床生活和插管维生充满了抗拒。琼瑶右腿疼了好多年,直到无法走路才去医院,被诊断患上需要开刀的疾病。经过治疗情况虽有好转,但这一经历让她更加恐惧病痛的折磨。她形容自己不想沦为靠 “插管维生” 的卧床老人,觉得那样的状态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丈夫平鑫涛离世后,琼瑶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之中。2019 年,平鑫涛在卧床两年后去世,琼瑶目睹爱人饱受病痛折磨的经历,这在她心中埋下了对死亡的复杂情感。此前因治疗问题,琼瑶与继子继女发生了纠纷。琼瑶坚持认为给平鑫涛插鼻胃管是让丈夫受罪,而继子继女则认为积极治疗才是正确的选择。这场纠纷让琼瑶倍感痛苦,也反映出她对死亡的态度。在丈夫去世后的 5 年多里,琼瑶时常思念亡夫。就在自杀的 6 天前,11 月 27 日,琼瑶发文悼念亡夫,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平鑫涛的思念之情,还附上小诗 “不如归去”,可见她的孤独感以及对亡夫的眷恋。

琼瑶希望在身体尚未完全崩溃之时,自主选择有尊严地离开。她在遗书中写道,死亡是必经之路,自己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想自己做主。人老到死亡的过程要经受很大的折磨,可能还要依赖插管维持生命,自己不想经历这种痛苦。她形容自己是一朵 “火花”,已经尽情燃烧过,在生命即将熄灭之际,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优雅离场。她的选择并非悲观,而是一种 “潇洒” 的决定。她呼吁年轻人不要轻易放弃生命,自己是到了生命尽头,想通了之后才做出这样的选择。她希望在最不拖累他人、最为尊严的时刻离开,如同她在遗书中提到的 “翩然” 离去。

琼瑶一生中有过三次自杀未遂的经历。第一次自杀发生在她 6 岁时,因战乱中弟弟走失,父母万念俱灰带着她投河,幸好她的啼哭让父母放弃了自杀的念头。第二次自杀是在中学时期,她学业上努力满足家人期望却倍感压力,加上青春期的烦恼,在一次考试只考了 20 分,看到考 98 分却因不完美而哭泣的妹妹,又遭到母亲的指责,于是她吞下安眠药求死,但被抢救了回来。第三次自杀是在高三那年,她爱上了大自己 25 岁的国文老师蒋仁,这段感情遭到强烈反对,落榜后她再次搜集安眠药求死,又被母亲发现了恋情,母亲还将蒋仁告到了警察局。从这三次自杀经历来看,琼瑶并非以死亡要挟别人,而是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她在早期的经历中就展现出了对自己命运的强烈掌控欲,这种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后来的人生选择。

琼瑶在高中时期爱上了国文老师蒋仁,蒋仁比她大 25 岁且已婚。两人在学校的谣言中苦不堪言,为了麻痹自己,蒋仁经常喝酒。他们的感情被琼瑶的母亲撞破后,蒋仁被学校开除,琼瑶也因此高考落榜。落榜后的琼瑶多次去乡下看望蒋仁,但对方躲着不见面。这段师生恋对琼瑶的性格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她变得更加敏感和执着。第一次婚姻高考落榜后,琼瑶认识了台大外文系毕业的英语教师庆筠。两人因共同的文学爱好走到一起,不顾琼瑶母亲的反对于 1959 年结婚,并在 1961 年生下儿子陈中维。然而,随着琼瑶的小说《窗外》发表,庆筠因觉得自己无地自容,在报纸上发文贬损琼瑶,加上他染上赌博陋习,两人的婚姻在 1964 年解体。这段婚姻让琼瑶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和爱情的脆弱。第二次婚姻离婚后的琼瑶带着儿子搬到台北专心写作,与《皇冠》杂志社社长平鑫涛相识。平鑫涛欣赏琼瑶的才华,给她母子租房子、请保姆。两人相处久了产生感情,但平鑫涛已有家庭。经过十多年的纠缠,平鑫涛与妻子离婚,与琼瑶在 1979 年结婚。然而,2017 年因丈夫平鑫涛插鼻胃管一事暴露家庭矛盾,陷入情感争议。这段婚姻虽然给三个人都带来了伤害,但也让琼瑶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她和平鑫涛共同创立了巨星电影公司,把她的小说搬上了银幕。

琼瑶的爱情与婚姻经历充满了波折,这些经历塑造了她复杂的性格和独特的人生观。她的作品中常常反映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这与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琼瑶作为时代的文化符号,她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她的离开让人们重新审视生命的尊严与自杀选择。

琼瑶的作品如《窗外》《还珠格格》《烟雨濛濛》等,不仅深受读者喜爱,还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成为文化现象。她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著称,为无数人带来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她的离去,不仅仅是一位作家的离世,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符号的消逝。

她的自杀选择让人们开始思考生命的尊严。在她的遗书中,她强调了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而是想为自己生命的最后大事作主。这种对生命的自主掌控,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尊严的深入探讨。生命的尊严不仅仅在于活着,还在于如何面对死亡。琼瑶以自己的方式选择了离开,展现了她对生命尊严的独特理解。

琼瑶的自杀事件反映出社会在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生命终结问题上的不足,呼吁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供更多心理支持。

琼瑶已 86 岁高龄,她的自杀让我们看到了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面临着身体衰退、疾病困扰、孤独感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琼瑶在遗书中提到对病痛折磨的恐惧、对亡夫的思念以及对生命尊严的追求,这些都是老年人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

社会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关爱,以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资源,是社会应尽的责任。家庭和社会也应更多关注老年人内心的需求和精神世界,帮助他们在生命终结时,能选择一个有尊严的告别方式。

琼瑶的自杀事件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只有当我们为每一位老年人提供更完善的保障和关怀时,才能确保他们在生命的终点,能够以尊严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标签: 自杀 作家 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