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翩然”去世,70、80、90后被痛击回忆

港台明星 4 0

据台媒报道,今天(12月4日)下午1点22分许,知名作家琼瑶在家去世,享年86岁。

琼瑶是70、80、90后三代人共同的记忆,她的《窗外》、《还珠格格》、《烟雨濛濛》等作品都是中国影视剧留下了永恒的经典。

最新情况

据《壹新闻网》报道,琼瑶63岁的儿子表示,母亲留有遗书,交代秘书中午回家看看,入屋后才发现情况,立即通知119,但救护人员抵达时,发现琼瑶已无呼吸心跳,明显死亡。

琼瑶的社交媒体更新了一则“遗书”:

“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

“‘死亡’是每个人必经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我是‘火花’,我己尽力燃烧过。”

查看全文

初入文坛

琼瑶原名陈喆,1938年4月20日出生,衡阳县渣江镇人。1949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1963年,依据自身经历,完成第一部20万字长篇小说《窗外》,后发表于《皇冠》杂志第113期“每月一书”专栏,从此跃登台湾文坛。

琼瑶一生创作颇丰,截至2020年出版的《梅花英雄梦》,已有66本之多。她的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风靡中国

20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琼瑶作为最早进入大陆的台湾女作家之一,其几十部爱情小说以及改编的电视剧迅速进入大众视野,从《婉君》《六个梦》《几度夕阳红》到《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无一不获得人们的喜爱。

这些作品也确立了那个时代“言情”叙事的基本模式和套路,从某种程度上讲,琼瑶甚至影响了大陆早期电视剧市场和娱乐产业的格局。

那个时期,琼瑶、亦舒、席绢等作家的言情小说,霸占了70、80后的视线。而大陆本土直到世纪之交,网络文学兴起,才出现成气候的本土言情作家。

影视经典

1998年-1999年琼瑶创作并担任出品人的电视剧《还珠格格1》、《还珠格格2》。该剧第一部全国平均收视率47%,最高62.8%;第二部全国平均收视率突破54%,最高65.95%,收视率创造中国电视剧有数据统计后的收视纪录,同时让赵薇、林心如、周杰、范冰冰等一举成名。

2001年,琼瑶第二次将《烟雨濛濛》搬上荧屏,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情深深雨濛濛》 ,该剧创下了韩国中文引进剧最高的收视率。

2006年,改编、拍摄《又见一帘幽梦》,该剧是第一部在中国大陆制片和首映的琼瑶剧。

版权纠纷

2014年4月20日,琼瑶不满于正新戏《宫锁连城》抄袭她的旧作《梅花烙》,致公开信给广电总局,谴责于正的侵权行为。2014年5月,琼瑶起诉《宫锁连城》编剧于正及制作公司侵犯《梅花烙》著作权案,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2015年12月18日,琼瑶《梅花烙》著作权维权案终审落幕,判决认定《宫锁连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编权和摄制权,判令被告方停止侵权,于正向琼瑶道歉,被告方赔偿原告500万元。

封笔之作

2019年10月7日,81岁的作家琼瑶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她耗时七年、80万字的新书《梅花英雄梦》终于完成了。琼瑶认为这部80万字的小说是自己写情、写爱、写忠孝仁义、写“什么是英雄”最深刻的一本书,于2020年在台湾首次出版。

小说讲述了20年前,安南王府一夜之间惨遭灭门,当夜却有几个新生儿悄然诞生。20年后,当年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他们原本看似毫无交集的人生,在命运的冥冥安排之下迎来一段惊天动地的传奇。

2024年7月,《梅花英雄梦》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简体中文版。

琼瑶此前著有65本书,《梅花英雄梦》是她的第66本。据悉,这也是琼瑶长篇小说的封笔之作。

曾多次自杀

1954年,琼瑶初中毕业,考入台北第二女子高级中学(今中山女中)。高一时,因数学成绩差而吞药自杀。

1957年,高考落榜,再度吞药自杀。

在琼瑶撰写《梅花英雄梦》的七年里,她的丈夫、著名出版人平鑫涛中风后失智失能,并最终于2019年5月去世。

2019年11月27日,琼瑶发文思念平鑫涛,贴出他当时在病榻上和花葬的照片,并附上小诗叹曰“不如归去”。

琼瑶在《忆亡夫》的小诗中写道:

不如归去,多少的往事,已难追忆;多少的恩怨,已随风而逝;两个世界,几许痴迷,几载的离散,欲诉相思。这天上人间,可能再聚;听那杜鹃,在林中轻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啊,不如归去。

作家王安忆评价琼瑶说:

“在琼瑶的作品中,人物不必为衣食所忧,一心一意地纠葛于情感之中。”

编剧梁振华:

“琼瑶的作品不是不够美好,而是太美好了,因为这个世界还有更多的不美好,而琼瑶却只选择了去描述感情。”

《羊城晚报》曾评价琼瑶:

“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是琼瑶小说的一大特点。大量诗词歌赋的运用让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飘逸气质。”

综合1905、新京报、环球时报、凤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