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关于侧脸,一个流传更广的说法是人的左侧脸更好看。之前王心凌翻红后,人们开始考古她的各种MV、综艺。当时就有网友发现,王心凌好像永远都在露左半边脸。无论是舞台的定格pose,还是时尚大片,全都是左脸出镜。有粉丝整理了她出道19年来的所有专辑封面,结果也是一水儿的左脸。从2003到2022,王心凌的专辑封面全都是左脸,有粉丝戏称她是“左脸天后”除了王心凌,内娱很多明星都是左脸专业户。比如杨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幂的微博头像都是左脸。这个高糊头像用了多年了|图源:微博截图不止明星偏爱左侧脸,艺术家也是如此。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克马纳斯和汉弗莱对14世纪到20世纪的1474幅西欧单人肖像画做过分析,发现其中有891幅(约60%)都展现了左侧脸,583幅(约40%)展现的右侧脸,这一结果发表在当年的《自然》杂志上。西欧肖像画,大部分都是左侧脸除描述性分析外,也有研究者专门做了实验,证实了这种“左脸偏好”:在《实验大脑研究》上,维克森林大学的心理学家布莱克本和斯基里洛发表了他们的实验结果。他们为10男、10女拍摄了两组微笑的头像照片,一组为左侧脸,另一组为右侧脸。为了排除有的人左脸真比右脸好看的情况,他们还用侧脸照做了一组镜像图,然后让被试给这些照片打分。为保证结果科学,防止被试撒谎胡扯,研究者还测量记录了被试的瞳孔直径,从生理角度来进行佐证(人在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时瞳孔会放大)。结果表明,不管是真左脸照,还是右脸照片镜像过来的左侧脸,都得分更高。反正左脸美就对了对此,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左侧脸更会表达情绪。有研究表明,在表达情绪时,左半边脸的肌肉运动量更大,而更丰富、真实的情绪表达可能会让人觉得左侧脸更生动、好看。至于为什么左侧脸更“情绪化”,有观点认为这可以用美国心理学家利奥波德·贝拉克提出的大脑右半球情绪优势假说来解释。利奥波德·贝拉克认为,大脑的右半球对具象的东西更为敏感,是情感脑,而左脑更多涉及逻辑思维、语言、数字等,再加上左右脑对人体的控制是交叉的,所以身体的左半部分(如左半边脸)更“情绪化”。但很多学者也提出了异议。北大心理学教授沈政表示,从科学上来讲,并不存在什么左右脑分工一说,准确地说应该是大脑两侧半球的功能侧化现象。对于某些功能,大脑的某侧比另一侧更有优势,但这种优势不超过10%,所有功能仍需要两侧大脑共同实现。沈政还表示,只有在一些两半球之间神经联系切断的特殊病人身上,科学家才能明显看到左右脑功能的差异。在对正常人进行的脑成像检测时,左右脑功能的优势现象并不存在。自信放光芒所以,直到今天,研究者也没能对左脸偏好给出确切解释,而且有的人确实就是右侧脸好看呢。为什么侧脸比正脸更好看?这主要是因为对称性的问题。一直以来,无论是建筑还是诗文,人们都以对称为美,人脸也不例外。甚至有研究表明,人们觉得对称的脸更健康。医学博士凯瑟琳·沙纳汉在她的书《深度营养》中描述过这么一个实验。研究者向实验对象展示一系列对称程度不同的人脸照片,有男有女,并要求他们对照片上的人的健康状况做出判断。结果表明,面部动态对称程度高的人脸照片在实验对象眼里拥有较好的健康状况。无奈的是,大部分人的脸都是不对称的。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拿出手机正面自拍一张,然后将这张照片左右翻转一下,两张照片做对比即可。也可以把自己的某半边脸镜像合成一下,看看和原图有没有差异,以奥黛丽·赫本的照片为例,下图从左至右依次是赫本的双右镜像脸合成、正面原图、双左镜像脸合成,可以看出,赫本的右半边脸要比左半边脸稍微大一点。从左到右:双右镜像脸合成、正面原图、双左镜像脸合成脸部不对称分为两种,一种是骨骼型,一种是肌肉型。比较严重的骨骼型不对称表现为某半边脸的眉骨、颧骨、下颌骨等全部低于另外半边脸,即使借助医美整形,也难以彻底改变。相比于全脸不对称,单纯的下颌骨不对称更常见:上下颌骨位置不吻合,牙中线不一致。后者可以通过医美整形搞定,但危险系数很高。值得一提的是,在年轻的时候,由于面部软组织饱满,骨骼型不对称可能并没有那么明显,但随着胶原蛋白和时间一起流逝,这种不对称会越来越明显。典型的例子是萧蔷,在《小李飞刀》时期,就可以看出来她的颌骨咬合有点问题,下颌骨偏左。后来她的脸部不对称愈发明显。从下面这张合照,可以看出萧蔷的脸部对称度不如赵雅芝。说完骨骼型不对称,再来说肌肉型。肌肉型脸部不对称大多由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喜欢单侧手托脸、单侧咀嚼、单侧侧卧)造成,只要改掉不良习惯,辅以一些医美整形方法,就可以解决。但无论怎么操作,都不可能做到左右脸百分百对称。而正面直拍,会把脸型缺陷完全暴露出来,即使是明星,也不愿冒这个险。侧脸就不一样了,只要稍微偏转些许角度,脸型问题就被隐去了大半。什么太阳穴凹陷、左右脸不对称,统统消失了。再回到开头的话题,两位新人拍照姿势如何、为何如此拍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感情到位,怎么拍都不影响幸福。
参考资料:
[1]凯瑟琳·沙纳汉,卢克·沙纳汉(2018).深度营养.中信出版社
[2]Nicholls, M. E. R., Clode, D., Wood, S. J., & Wood, A. G. (1999). Laterality of expression in portraiture: Putting your best cheek forward.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226:1517-1522.
[3]Smith WM (July 2000). "Hemispheric and facial asymmetry: gender differences". Laterality. 5 (3): 251–8.
[4]Blackburn K , Schirillo J . Emotive hemispheric differences measured in real-life portraits using pupil diameter and subjective aesthetic preferences[J].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2012, 219(4):447-455.
[5]科学网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3/284342.shtm
作者:敏敏编辑:陈燕妮值班编辑:敏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