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用生命诠释“摇滚精神”,大张伟用现实演绎“生存法则”

港台明星 4 0

1993年的日本31岁的黄家驹在录制一档他最讨厌的综艺节目时坠地身亡,用生命诠释了"宁折不弯"的摇滚精神;

而2009年花儿乐队主唱大张伟靠着魔性洗脑的《嘻唰唰》红遍大江南北,却在事业最红火时解散乐队。

两个相差21岁的摇滚灵魂,一个选择了倔强到底,一个决定及时止损。

他们到底谁对谁错?且听我娓娓道来。

1993年7月日本富士电视台一片喧嚣。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Beyond乐队为了打开日本市场,不得不接下这档他们最不喜欢的综艺节目。

黄家驹站在高台上,眼神里写满了无奈和疲惫。

谁能想到这竟是他31岁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个曾经说"香港只有娱乐,没有真正乐坛"的倔强灵魂,最终倒在了他最厌恶的综艺舞台上。

跨越16年的时空,另一个选择在2009年上演。

花儿乐队主唱大张伟正站在事业巅峰,《嘻唰唰》这首魔性神曲让他红得发紫。

但网上的质疑声却从未停歇:"这哪里还是当年那个朋克少年?"

"你已经背叛了摇滚精神!"这样的评论每天都在刷屏。

面对铺天盖地的抄袭指控,大张伟选择直接认怂:"我就是个技术还不错的裁缝罢了。"

为了和解他甚至二话不说就把《叫卖十三香》改成了《穷开心》。

这个曾经叛逆不羁的少年,如今却学会了低头。

那些曾经共患难的兄弟,也一个接一个地选择离开。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场不体面的溃败。

但大张伟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最干脆的方式——解散乐队。

比起黄家驹的倔强,他坦然得让人心疼。

一个用生命诠释了摇滚精神,一个用现实演绎了生存法则。

在理想与现实的十字路口,他们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抉择。

若要追溯这两个灵魂的成长轨迹,时间得倒回到1979年的香港深水埗。

那时的黄家驹还只是个懵懂的17岁少年。

一家七口挤在30平米的蜗居里,连买把吉他的钱都拿不出来。

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一把破旧的吉他从垃圾堆里翻了出来。

本想送人却被朋友们嘲笑,这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就这样他抱着这把"破烂"开启了摇滚之路。

那些日子面包蘸白糖是他的标配伙食,但练琴的劲头一点没减。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秋天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叶世荣。

那天的琴行里两个为音乐着魔的少年聊得天昏地暗。

就这样Beyond的雏形悄然成型。

再说另一边1983年的北京南城,大张伟呱呱坠地。

和黄家驹不同他的音乐天赋从小就被发现。

从银河少年艺术团到市级歌唱比赛冠军,他就是个被音乐精灵亲吻过的孩子。

可谁能想到一场变声期的意外,让他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

青春期的挫折感,让他对摇滚乐产生了强烈共鸣。

父母虽然只是普通工人,却砸锅卖铁给他买了一套万元级的音响设备。

机缘巧合下他在一家豆汁店附近被"麦田守望者"的大乐发现。

就这样15岁的他被带进了"忙蜂"酒吧,开启了属于他的摇滚之旅。

一个靠捡破烂开始,一个被伯乐发掘,两条截然不同的起跑线。

但他们骨子里都有着对音乐近乎偏执的热爱。

这种热爱纯粹得像初恋,不掺杂任何功利色彩。

不同的是一个把这份热爱坚持到了生命尽头,一个则在成长中学会了审时度势。

纯粹的热爱终究要面对现实的考验。

Beyond的转折点发生在1988年,当他们拿着《亚拉伯跳舞女郎》打进香港电台龙虎榜的那一刻。

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匹黑马,要知道榜单几乎被陈慧娴、谭咏麟这样的天王天后承包了。

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功却让黄家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老粉丝们纷纷摇头:"这哪里还是我们认识的Beyond?"

乐评人更是一针见血:"他们不仅迷失了自我,在商业上也失败了。"

两万张的销量让黄家驹尝到了妥协的苦果。

另一边的大张伟,却在首张专辑《幸福的旁边》就创下了四十万的销量神话。

要知道这可是一支未成年的摇滚乐队啊!

一夜爆红的感觉,让少年大张伟直接在学校里请全班同学吃冰淇淋。

连《华尔街日报》都预言:"中国的每个孩子都会穿着花儿乐队的T恤唱《放学啦》"。

看似光鲜的表面下,两支乐队都在经历着残酷的现实考验。

Beyond不得不为生存让步,开始创作像《喜欢你》《真的爱你》这样的情歌。

但每当演出时观众只对这些主流歌曲感兴趣,完全无视他们引以为傲的摇滚作品。

花儿乐队虽然一炮而红,却在全国巡演时遭遇了尴尬。

台下的观众捂着耳朵,前排的领导带着厌恶的眼神,这让大张伟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

他开始意识到在这片土地上,"你不喜欢我就滚"的摇滚态度行不通。

现实给两支乐队上了生动的一课。

只是他们的应对方式,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面对残酷的现实考验,Beyond决定带着他们的理想远赴日本。

黄家驹满怀期待,以为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真正的音乐多元性。

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更加窒息的商业束缚。

语言不通、寸步难行,四个年轻人被困在狭小的出租屋里。

黄家强靠打游戏麻痹自己,叶世荣开始尝试香烟。

日本的经纪公司要求他们创作更温和的歌曲,连最后的倔强也被消磨殆尽。

"我们到底是为什么要来日本?"这个问题日日夜夜折磨着他们。

而大张伟则用一首《嘻唰唰》给出了他的答案。

从"中国第一支未成年摇滚乐队"到"技术还不错的裁缝",他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石醒宇你不是一直想买车吗?这首歌虽然不够摇滚,但是很有钱味。"

这话听起来像是玩笑,却道出了赤裸裸的现实。

2004年花儿乐队正式宣布转型TeenPop,和过去的自己彻底告别。

生存还是死亡?大张伟用40万违约金做出了他的选择。

而黄家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理想抗争。

"疼痛保重......"这是他留下的最后几个字。

一个用生命诠释了"宁折不弯",一个用转型证明了"识时务者为俊杰"。

摇滚之路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就像18岁的大张伟在《歌友会》上说的:"等你老了再回头看,那些你讨厌的东西,往往就是你未来的样子。"

所以到底是看清世界的大张伟更理性,还是敢与世界斗争的黄家驹更伟大?

也许答案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

在这个理想与现实始终难以两全的世界里,我们都是在做选择题的答题人。

标签: 生命 摇滚 黄家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