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北职业艺术学院毕业有一年多的大雷(化名),曾在很多地方的剧组当过群众演员,而现在他站在了横店演员公会的门前。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头,脸上虽然化着妆,但仍旧遮不住茂盛的青春痘,嘴里小声地嘟囔着,手舞足蹈时而又情绪激动地在表演着什么。他是来参加横店特约演员的考试,如果能一举成功,不仅他的演出费能上涨,而且还可能摆脱“人肉背景板”的角色,运气好的话还能在某部剧里混上几句台词。
大雷已经来横店快两个月了,目前住在横店横漂广场附近的村屋,一个月400元的房租,如果有戏拍还能管一日三餐,月入在四五千元左右。类似大雷一样在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注册的演员人数超过14万人,而横漂广场则是他们演员梦开始的地方。
行政区划上的横店,是浙江省金华市下辖的县级市——东阳市的一个镇,而从产业上,则是以横店镇为核心的365平方公里的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自1996年谢晋导演在这里拍摄电影《鸦片战争》起,近30年的时光,影视将横店带向了全国,也走向了世界。在这个镇里,几乎全国头部的影视公司都又在这里注册,从剧本创作到演员拍摄,再到服装、化妆、道具,以及后期制作、院线发行、版权交易……可以说囊括了影视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
在“地板砖”和“天花板”都能清晰可见的横店,有名与利,有爱与恨,也有喧嚣和落寞。名利场之外的横店,还有什么?
“横漂”的梦想与现实
相比大雷,来自黑龙江漠河的邱刚算得上是老横店人了,到今年年底,就是他横漂的第五个年头了。42岁的邱刚瘦高,浓密的胡渣显得颇有艺术范儿,每当聊到演戏,他就有说不完的话。
从部队退役后,投资失败的邱刚思考着未来,出身文艺兵的他选择只身来到横店追逐自己的梦想,同时也希望通过演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2020年年初,刚来横店的邱刚同样也选择横漂广场附近的公寓作为自己的容身之处,入横的第五天就以群众演员身份接到了第一部戏,在其中饰演一位中医大夫。到目前为止,邱刚已经陆陆续续参演了100多部戏。
“刚开始作为普通群众演员,一天的工资有100多元,一个月收入能在四五千元左右。而成为特约演员后,每天能有300多元收入,如果演技好,工资还会更高。”邱刚说。因为自幼跟随家里学习中医,并且在前几年还考取了医师资格,所以这两年邱刚成了各个影视剧中的“医生”专业户,但他并非来者不拒。
“我比较喜欢拍电视剧或者大的网剧,不太喜欢竖屏的微短剧。”在邱刚看来,微短剧一是因为时长和屏幕所限,屏幕中呈现出的只是头部、面部,让他在表演上肢体放不开,而且需要情绪立刻激发出来,这对于他而言有些不习惯。二是竖屏微短剧中有一些植入性医药广告,这对于一个受过中医专业教育的人来说良心上过不去,担心会影响中医形象。
“作为群众演员,最初苦恼的是只有上戏时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台词,这就没有时间来仔细琢磨角色,虽然可能只有几句话,但我也想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好表演。”为了精进自己的演技,邱刚只能在上映后,再把剧本翻出来,复盘一下别人和自己的演技。“因为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拿不到完整的剧本,所以有时候感觉自己的表演有些古怪,只能一点点跟着老师们的表演来学习。但随着经验的丰富,很多情绪的表达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说来就来。”邱刚说,“将来希望能成为李启明或吴孟达一样的金牌配角。”
相比起邱刚将影视视为梦想,从业20多年,已经小有名气的冯茗惊则将拍戏视为一种工作,他一步步见证了影视圈从“北漂”过渡到“横漂”。从央视剧,到卫视剧,再到网络剧,冯茗惊上过古装,打过“抗战”,游走于各大电影、电视剧、网剧,如今他也已经开始涉足微短剧。
“以前北京有很多影视基地,筹备、拍摄也都基本在北京,现在大家基本都转到横店了。”冯茗惊说,“之所以愿意去横店拍戏,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便。这里不仅有各个朝代的实景,更重要的是配套齐全,完全可以实现一站解决任何需要,甚至只需要带剧本来就可以了。而如果是在别的地方,可能连剧组的盒饭的盒都要自己去买。单就群众演员一项来说,别的地方都很难找到这么多且专业的群众演员。”
对于演员这个行当而言,如今的冯茗惊更多的是将其视为一种普通的工作。“谁年轻的时候都有梦想,早年间我特别向往北京人艺,但现在更多的是为了吃饭过日子。我们这批80后演员其实有点憋屈,我们年轻的时候火的是黄渤、李幼斌等实力派演员,当时的导演说等我们年龄再大点就好了,结果现在年龄大了,又开始小鲜肉火了。”冯茗惊玩笑式地说道。
近几年,随着大剧式微,以及微短剧的流行,让冯茗惊在横店成为第一批尝鲜的演员之一。“疫情刚结束的时候大剧非常多,但2022年之后就少了很多,而去年是最难过的时候。当时一位电视剧的导演找到我救场,才尝试了一下,以前觉得微短剧很劣质,没想到那次感觉非常好,而且直接成为爆款。”冯茗惊说,“对于我们而言,大剧虽然片酬高、时间长,但上映时间并不确定,甚至能不能上映也未可知,其爆火与否其实和普通演员关系不大,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主演,而是挣工资吃饭,但微短剧拍摄周期一般只有一周左右,而且自己就是主演,一个月后就能播出,就会让你特别有成就感。”
事实上,能像冯茗惊肯出演微短剧的传统影视演员还是少数。也有“北漂”演员还是不愿意脱下“长衫”沾上“横漂”两个字,直到《我是路人甲》上映前,“横漂”还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词汇。“很多演员现在看不起微短剧,觉得一旦出演了微短剧以后可能很难再拍电视剧、电影,或者即便能拍,也怕要不上片酬,但实际上这两年大多数北京演员都快吃不上饭了,真正风光靓丽的是明星大碗儿,是娱乐圈,而对于普通演员而言没有几个是风光的,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另一位要求匿名的演员说,“虽然横店的演员可能起点低,但实际拍戏的机会是非常多的,由此在表演经验上现在也很专业。”
据记者从集聚区管委会了解到,横店现有注册“横漂”演员14万余人,产业配套基础工种人员12000余人,影视美术工匠3000余人,基础工种人数位列全国首位。在横店,拥有浙江省目前唯一以“影视”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
横屏与竖屏的两难抉择
从业多年的三少(艺名)如今已经是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的老板,从早年间的电视剧、网络剧,到2021年转战微短剧的制作,在与记者的言谈间,兴奋中似乎夹杂着些许惆怅。
“当时疫情期间没有事情做,那时候刚好有信息流广告的需求,所以就做了,而这正是横店微短剧的起源。例如一部小说,我们截取最精彩的一段故事情节,用真人实景拍摄和呈现出来,当观众被这个剧情所吸引点击进去后,就会进入到电子书页面,然后会产生阅读付费或购买会员行为。”三少说,相比电视剧、网络剧等动辄需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筹备、拍摄、制作,这种信息流广告或短视频从剧本到杀青则只需要7天左右。“每个剧的时长也就是30秒到1分钟左右,我们一拍就是几十个,甚至也不用专业的设备,手机都能搞定。”
三少说,大剧和微短剧的区别非常大,其中最主要的是二者观看模式的转变,以前是宽屏,后来变成了横屏,到现在变成了竖屏。其次是在投资制作上,电视剧的投资往往几千万到几亿元,即便是网络剧可能也要几百万元到上千万元,而现在的微短剧往往投资可能在三四十万元,可能精品点的微短剧也不会超过百万元,但其实它们总的播出时长并没有太多变化,自然微短剧的质量是下降的。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观看的习惯已经改变,他们不会在一部剧上太过耗费时间,更多的是将微短剧当作‘电子榨菜’,利用自己空闲时间通过微短剧来满足自己内心的小欲望。”三少说,“微短剧要的是观众的爽感,也不需要被观众记住。观众想看的是普通人迎娶白富美,逆袭成为首富,今天我被踩在脚下,明天能爬上别人的头顶。”
在三少看来,微短剧和电视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工艺品,一个是艺术品,艺术品能让人回味和记忆,而工艺品则是一种商品,观众记不住才是正常。如果要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他还是想拍横屏的大剧,因为这才是属于他自己的作品。“微短剧到目前我拍了130多个,很多连我自己都记不住名字了。但是没有办法,我们要先活下去,如果将来有机会再去拍艺术品。”
对于横店的影视制作公司而言,横屏与竖屏哪个更赚钱似乎是一门玄学。“现在只能说是维持。横屏的影视剧一方面是钱少了,另一方面是不知道拍了能否播出,播出了有没有观众看,即便看了又能否回本,这都是问题。而短剧或者微短剧不存在回本的问题,只有要么赚、要么亏这两种结果,就是在赌。”三少说。
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部投资三四十万元的普通微短剧,拍摄周期在7天左右,平均一天成本就在5万元左右,如果是古装剧可能每天要到七八万元,精品一点的可能每天要10万元。其中演员成本占整个预算的20%—25%,如果使用爆款的男女主可能光主角片酬就要每人每天1万—2万元,其他的费用是在导演、制片、灯光、摄影等团队,光这些班子配齐要差不多30人左右,外加每天1000—4000元不等的片场租金和数量不等的群众演员费用,剧组花钱如流水一般。“所以剧组对效率的要求非常高,而这正是各大剧组和公司愿意来横店拍戏的原因,在这里演员、场景、工作人员等各类生产要素都能迅速匹配。”
“如果论制作数量,我们可能是横店微短剧方面的第一,但如果论赚钱,我们绝对不是。单纯看银行流水,可能我们至少有五六百万元,但实际余额可能只有零头。这两年很多都是应收账款。”三少说,“现在都在讲降本增效。”
也正是因为“降本增效”,大剧在选角上已经不单看演员演技,而更看演员背后的资源。“短剧或者微短剧喜欢用合适的演员,而大剧往往看的是演员背后的老板是谁,要看演员是制作方的人,还是投资方的人,至于是否合适有没有演技并不重要。现在视频平台只有4家,大剧的数量和资金也是有限的,那就只能卷资源。”上述要求匿名的演员说。
另据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业内人士介绍,随着竖屏短剧的火爆,横店甚至被业界戏称为“竖店”。
影视行业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经历许多阵痛。从市场数据看,优质作品依旧供给不足。这个问题,横店也意识到了。记者从集聚区管委会了解到,对横店而言,当前一方面是题材类型较为单一问题,依靠强大的实景基地群,横店虽然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古装剧,但是其他如科幻、现代都市、农村等题材的影视剧摄制还较少。另一方面,内容质量仍需提升,横店出品的精品力作仍显不足,在观众中受到热烈追捧并产生极大影响、在一段时间内能引领行业创作和引发创投热潮的爆款类型片较少,尚未完全形成真正的“横店出品”品牌。
投融资与盈利双重困局
如果说“降本增效”是行业当下的不得已,那长期的隐痛却始终对横店、对行业形成着制约,“天花板”显而易见。
资深业内人士介绍,横店当前拥有全省唯一的影视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横交所”),横交所的成立本身就是得益于影视工业化、产业化、资本化的推动,证明已经在全国走在前列。
“但横交所业务并不多,仍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上述业内人士说,因为影视一方面多是属于非标产品,二是即便已经标准化、模块化,但是文化产品很难对其进行合理评估,如此一来,有没有资方愿意买单,银行能不能贷款,这都是问题。
无法调动足够的金融资源,这意味着影视行业或者横店的影视产业都难以做大。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以“完片保”(以规避影视制作风险,保证投资人所投资的影视产品能够符合前期约定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且如期按预算交付的一种融资性担保产品)为例,类似产品在国外非常发达,但国内却难以推动,因为国外有非常完整的工业化标准。以美国好莱坞举例,无论多么大牌的导演都是拿6万美元左右的周薪,但影片上映后可拿权益分成(例如票房分成、影视周边衍生品授权分成),另外各类服化道等都是有其行业均价,但国内导演、演员片酬都是无法标准量化的。
此外,美国好莱坞还将所有影视行业所涉及的工种都进行了标准化,无论拍什么都是42个工种,每个工种都有其协会来约束薪酬。所以相关金融、保险产品是可以估算出来的。国内影视工业的标准化与之相比落后了很多。
上述人士表示,国内外院线影视公司的营收结构,以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不同。国外电影公司的卖票收入只占总营收的20%—30%左右,绝大多数是依靠卖产品周边和衍生品授权。而国内影视公司的营收则是80%依赖电影票,周边及其衍生品非常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版权意识淡薄,盗版太多,另一方面我们没有为版权或IP付费的消费习惯。此外,维护权益成本过高和违法成本太低也制约着行业发展。”
某知名影视平台相关负责人在受访时也表示,长视频、大剧的制作周期和回本周期长,可能今天播出的剧是七八年前制作的,这个过程中不确定性太多。这几年受整体环境影响,平台实际一直是在为行业输血。即便播出了,还面临严重的盗版等问题,再加上我们还没有培养起内容付费的消费习惯,所以只能不断地压缩成本,为了把质量提上去,只能把钱花在刀刃上。“在维 权方面,基本只停留在较低赔偿的民事范畴,缺少刑事案件的震慑作用。”
上述平台相关负责人说,国内在早期收看电视时是以免费的形式提供公共服务为主,所以很多人到现在还觉得看电视应该是免费的,这实际上是错觉,即便有线电视现在也早就在收费了。国外则是从一开始就是收费的,已经培养了内容付费的习惯。他说,以国外的奈飞影视平台为例,其会员等级有4级,最便宜的档次为58元/月,而且还要被强制看广告,以及不可收看热播内容,如果是下一个档次则要超过100元/月。而国内连续包月会员费则在22元左右,小屏会员基本不用看强制广告。
“虽然国内的视频平台收费低于国外,但大剧的制作成本却和国外基本持平,基本都在几千万元或上亿元级别。”上述平台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平台长期不盈利,最终就会走向没落,也就没有能力和空间再去投资影视作品,那么横店等影视基地也就没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影视造富神话的名利场内外
横店的发展变迁,也是中国影视行业的一个缩影。
其开端要追溯至1996年,当时谢晋导演正在筹拍香港回归献礼片《鸦片战争》,但苦于没有场景,是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力邀谢晋来横店拍摄,并承诺三个月建成电影实拍场景——广州街,也正是由此才开启了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精彩篇章。“120多个施工队同时施工,最终如期完成。”横店集团内部人士说,当年这么大规模的造景工程,也只有在东阳能建得起来,因为东阳是建筑之乡、百工之乡。
历经近30年的发展,东阳被影视企业赞誉为“最懂影视的政府”,目前已吸引正午阳光、爱奇艺、博纳影业等2000余家企业入驻,全国排名前10位的影视企业就有8家,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资本市场的有34家,是全国头部影视文化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横店现有50余个影视实景基地和130余座摄影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上述横店集团内部人士说。
记者从集聚区管委会了解到,横店已构建了从立项审片、拍摄制作、产权交易、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的全体系支撑,拥有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设备租赁、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娱乐设施等全产业链配套,累计接待剧组4000余个,拍摄影视剧达8万余部(集),占全国电影的1/4、电视剧的1/3、古装剧的2/3。入区企业主投或参投的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白玉兰奖、飞天奖等国家级奖项200多部。
今年1—10月实现销售收入149.78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税收6.10亿元,同比增长2.4%;规上影视企业实现营收96.18亿元,同比增长23.2%;招引剧组452个。
影视加文旅,在横店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据了解,横店集团以“民资建城”模式,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大幅提升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同时坚持以横店影视带动社会就业,创造就业岗位6万多个,建成各类主题酒店、民宿1500多家,形成了“家家开宾馆、户户开饭店、人人当演员”的生动场景。目前横店常住人口达到23万人,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仅为1.34。近30年来,累计接待游客总数超1.9亿人次,旅游收入近2000亿元。
名利场外,横店也有自身的发展难题。
记者从集聚区管委会了解到,当前横店面临综合创新能力不够强、企业发展信息不足的问题。虽然横店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拍摄方面特别强,但前期剧本创作和后期制作、衍生品等前后两端相对薄弱,集聚区的企业中,从事剧本创作和后期制作的不到三分之一。
此外,在要素保障能力方面还不够高。当前土地用地指标十分紧缺,仅靠东阳市根本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用地需求,据测算,目前明确要落地投资的腾讯等8个重点影视类项目,用地缺口还有4500余亩;另一方面是影视用地没有单独类别,土地挂牌价格上与工业用地相差甚远,大幅增加影视企业用地成本,以爱奇艺项目为例,影视企业以商业用地拿地所需成本为每亩约100万元,工业企业拿地成本为每亩约50万元。在人才和载体方面,受限于区位交通、城市能级等制约,影视创意创作、后期技术等方面高层次人才未能形成集聚效应。
“来横店,就是因为有戏拍。”大雷在进入演员公会考试前,对记者说。
这么多年,横店迎来送往了一批批横漂的“大雷”们。他们的故事在戏里,也在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