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名利场,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满腹才华,却能做到坚守本心,低调行事,这在娱乐圈中属于“异类”,而达式常就是那个“异类”。
可能对今天的人来说他有点陌生,这位年纪近百的演员是娱乐圈有名的老戏骨,职业生涯中演过无数深入人心的角色。
而如此耀眼的他,低调得令人诧异,有钱却不追求豪车,84岁也坚持打卡上班,还是一个“痴情种”,我们就来看看达式常的一生。
1940年,达式常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家庭,本就不富裕的家还生了许多兄弟姊妹,还好父母不怕辛劳,勉强拉扯他们长大。
学艺术这个想法是他从中学开始萌芽的,那时还在上学的他,对各种文艺活动都有很高的热情,每次只要有上台的机会,他都会上去“秀一把”,由于总是出现在公共场合,达式常很快就成了学校的名人。
一位老师发现了他表演上的天赋,于是作为引路人,带领他走上了话剧表演的道路,之后,达式常顺利考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从此走上了演员的道路。
起初,演戏机会并不多,他接到的第一个角色是一个龙套,在戏里为主角充当背景板的农民,但达式常并没有因为角色小而敷衍,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跑到真实的农民家里,去和他们同吃同住,亲身体验农民的生活。
第一个跑弄套的角色被他演绎得真实又具体,也让他积累到了一些经验,之后,他又受邀出演电影《年轻一代》,将里面努力奋斗的工人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为了更加贴近角色,他将剧本深入吃透,还花时间精力近距离了解工人的生活,尽力将最真实的工人面貌呈现出来。
凭着这部电影,达式常正式在娱乐圈露脸,也展现了自己扎实的演技,本来以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由于身处的时代特殊,达式常很快陷入事业低谷。
无奈之下,达式常不得不暂停自己的演艺事业,但对于演技的追求没有因事业的停滞而放弃,在日常生活中,他依然细致地观察着各种各样的人。
1975年,达式常终于熬过事业的低谷期,剧情电影《春苗》让达式常迎来事业的春天,为了将收割场景真实还原,达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收割粮食,在正式开拍时,达式常已经和地里收割的庄稼汉无异。
这种沉浸式表演为他的演员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80年,凭借电影《燕归来》,达式常获得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之后,又再次凭借《T省的84、85年》获得金鹰奖最佳男配音演员。
在1987年,武侠片《书剑恩仇录》让达式常入围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在拍摄期间,天气寒冷,手脚都被冻僵的他依然流畅地完成抚琴的戏。
无论身上有多少荣誉,达式常都认真完成每一部戏,诠释好每一个角色,在2017年,达式常获得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去年,又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在专访时,我们看见了角色背后的达式常,在工作人员眼里,达式常似乎总是在加班,在录音棚里录《牛虻》时,达式常几乎翻烂整本小说,为了用声音准确地表达人物性格,他无数次重复录制,追求完美。
录制时,达式常常常沉浸在角色中无法自拔,情绪上头时,甚至陪着角色一起哭,一起笑,在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角色时,更是因为太过带入而眼眶泛红。
他说:“演员需要有分寸感,也要情绪饱满,演戏需要不断精益求精。”
对于演戏是否用原声的问题,达式常认为,用原声是对演员最基本的要求,语言训练是演员的基本功,包含着这个人物的许多情感,声音也能构建一个世界。
在进行《牛虻》的录音时,达式常说,录音只是换了一个舞台,并不代表比幕前容易,每一个小细节都需要细抠,这样才可以准确、具体地向观众传达感情。
虽然达式常从艺多年,也获得了不少荣誉,但为人十分低调,几乎很少公开讲自己的事,除非是讲具体的角色,大部分时间,他都按时在剧团上下班,和普通的上班人士一样天天打卡。
生活中的他还有一个奇怪地癖好,就是不开车也不买车,按理说他这个年龄,加上不俗的社会地位,早就豪车名表加身,是不喜欢还是另有隐情?
原来在一次电影拍摄期间,达式常出了很严重的车祸,受伤严重,从此车这个物品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这也是他数十年不买车的深层原因。
在事业上如此成功的他,爱情方面也是少见的纯情少年郎,1966年,达式常和初恋王文皓低调完婚,当时的达式常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但王文皓丝毫不介意,即使处于无戏可拍的低谷期,王文皓依然不离不弃,经常鼓励丈夫。
而达式常也用非常暖心的举动回馈妻子,知道妻子怕冷,于是每年都会为她准备不同的帽子,在有点名气后传绯闻,也会第一时间出面澄清,说他这辈子只会爱王文皓一个人,不会有其他人。
不管是在事业还是做人上,达式常都严于律己,工作上,他严谨认真,付出数十倍的努力,在每个细节里不断精进演技,也在无数个角色里体验百味人生,获得无数荣誉,却坚守初心,一直用最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部戏。
生活上,对妻子十年如一日,会在传绯闻时给妻子安全感,对于妻子的付出,他并不觉得理所当然,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爱意。
如今年过80的他除了容颜已变,心态依旧平和,胸中依然充满热情,他是娱乐圈的“异类”,也是那里的良心、诚心,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