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向华坪县捐款100万,晒与张桂梅合影,同一人物海清输在哪?

内地明星 31 0

海清和宋佳的张桂梅,一个吐槽声一片另一个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两者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海清主演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在开播之前,一片期待,开播之后,争议不断。

宋佳主演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开播前无人知晓,开播后却好评如潮。

不比不知道,一比真的是惨不忍睹,可惜海清为了真正还原张桂梅的形象费尽心思,却没收获成果。

毫无疑问,最后的赢家是宋佳,有人锐评道:宋佳虽然长得不像张桂梅,却把张桂梅的灵魂给演出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几乎百分百还原张桂梅形象的演技派海清,到底为什么会输给宋佳呢?

在看完《我本是高山》之后,知晓张桂梅老师和不知晓张桂梅老师的人都沉默了。

导演给观众呈现出的张桂梅是一个迷惑的形象。

他一方面想要表现张桂梅的伟大,另一方面又处处歪曲张桂梅老师的事迹,让人看了特别烦躁,而饰演张桂梅老师的海清,自然也是难逃骂声。

张桂梅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歪曲张老师形象这样的做法会得到唾骂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海清实在是太冤了。

在海清的剧照一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在惊呼:这就是张老师本人了,可见海清在还原人物形象这方面下的功夫很深。

但是一个腐烂掉的模子不可能给演员更多的发挥空间,海清只能说属实是被剧组连累惨了。

就像是真实的张桂梅老师,创办华坪女校且坚持下来是对党的信仰,是想给女孩儿出路,可《我本是高山》却把这些扯到了她的丈夫头上。

反观《山花烂漫时》就幸运得多。

不靠任何大肆宣传,宋佳就获得了一片好评,两个作品的对比也是惨不忍睹。

很多人在骂《我本是高山》也在骂海清,但是海清究竟输在哪里,宋佳和《山花烂漫时》又为何会赢?

艺术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但是对于内娱的影视剧而言,真实地还原现实,已经是一件难事了。

演绎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和精神,比起一般的电视剧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个形象在大家心中的分量太重,一旦失足就会崩盘。

人人皆知张桂梅,然而要把她的形象搬到荧幕上去,却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

张桂梅的事迹在影视剧中不好表现,不是因为观众对张桂梅一无所知,而是因为大家对她的生活了解得特别多,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这就好比被骂的很惨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红楼迷实在是太多,剧本稍微一出错就会被骂惨。

编剧要调和好大部分观众的口味,无疑是一项重任。

张桂梅这个剧本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三点上:

第一是在电视剧剧情具体的桥段中,要表现张桂梅无形的精神是困难的,煽情和升华多了会虚浮,而太注重实际又显得单调。

第二是张桂梅的事迹实在是太多了,剧本要挑出核心事迹来演,要抓重点,而且不能显得生硬不自然。

第三是张桂梅老师生平当中的很多关键点都是年代久远的一些事情,要还原细节才显得真实,而这些布景都很难找。

还有参考云南当地的一些民族生活和生活习俗也很麻烦。

然而这都不是最难的事情,众所周知张桂梅建立女校是为了帮助女孩们走出大山,实现人生价值。

她也用一己之力扭转了很多山区重男轻女的现象,这就涉及到了当下最敏感的女权问题。

女权问题在当下的敏感程度想必大家都知道,剧本所反映的剧情一不小心就会踩雷。

但是就是在顶着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的导演却在疯狂作死。

表现张老师的伟大要靠贬低学生和家长,甚至出现了贬低女性这种低级错误

很多人在看完《我本是高山》之后,都明确表示:这是对张老师的侮辱和歪曲。

再加上他们原先对电影的大力宣传,导致了一大批张老师的忠实粉丝都很期待。

最后却出现了这样潦草而充满恶意的烂俗电影,真的是想不让人骂都难。

张老师在华坪的剧情到底该怎么表达,《山花烂漫时》给出了我们答案。

《山花烂漫时》播出时,本来大家出于对《我本是高山》的心理阴影,没有抱多大期望,但是宋佳和剧组的精彩演绎却吸引了一大批铁粉。

豆瓣更是打出了9.0的高分,这也证明了这部剧确实可以。

我们对比一下海清和宋佳饰演过的情节,就能看出两部剧的剧情表达的区别。

在《我本是高山》的开头,海清饰演的张桂梅在收拾学生留下的“烂摊子”。

一个女学生把设备给搞坏了,搞得整个会场都陷入了混乱,张老师在幕后台前劳心劳神地跑来跑去,显得格外辛苦。

海清所塑造出的张老师带着一种苦哈哈的感觉,你总是能觉得她很疲惫。

虽然张老师和海清的面容特质很接近,而且张桂梅的确总是一副身体状况不佳的样子,但是剧情好像时刻在说:张老师因为照顾学生,已经耗尽心力,所以她是伟大的。

这个表达方式明显不对:张桂梅的伟大不应该是通过痛苦来呈现

事实上,张老师在送学生考试的时候,忍受着肿瘤带来的巨大痛苦,却依旧力量蓬勃。

她的身上总是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她的伟大也来自于这种生命力,而导演明显是用苦难来强行煽情和上升高度。

反观《山花烂漫时》宋佳的演绎就很好,在女学生的父母酗酒和要发卖女儿嫁人的时候,宋佳演出的张桂梅是全力以赴在嘶吼和努力。

这种贴近现实的演绎方法,才能真正地让观众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

宋佳的演绎很自然,而且她对于人物感情的把握也明显更加地细腻,该愤怒就愤怒该好强就好强,丝毫不做作。

这部剧做得最好的一个点就是剧情表达是互动式的。

《我本是高山》在强行上升高度自嗨,而《山花烂漫时》是用一个个或喜或忧的真实片段来调动观众的互动感。

很多观众一边看一边骂,前一秒还在哭后一秒又会为张老师的一些幽默表现发笑。

对啊,这才是活生生的人。

用真实片段来表达人物,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电影《我本是高山》版本中的华坪生活,都是被编剧严重歪曲的,不仅没有细节表现还处处失真。

山村出现网吧,农村女孩谈恋爱这种幼稚戏码不断出现。

编剧这种操作就算奥斯卡影帝来了,也演不出真实的张桂梅。

再看看宋佳这边剧组是怎么做的,人家不仅一比一还原了云南山区的生活,就连张老师讲课的黑板还有字迹都是相似的。

据说参与制作的一位工作人员也是从云南走出来的女学生,她是了解那里的真实生活的。

剧组如此用心,也让剧情里面的情景设计更加细节化,剧情表达细腻也是观众的一个赞赏点。

如果说这些细碎的细节是成功的基础,那么整体的价值观走向,就是剧情表达成败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山花烂漫时》比起《我本是高山》又好在了哪里呢?

一说起海清演的张桂梅,很多人就难免想到了她丈夫。

海清版本的张桂梅,来到华坪是因为丈夫过世,才来山区支教。

然而事实上,张老师在丈夫去世前,就已经有了山区支教的念头。

剧情表达再一次出现颠倒,而张桂梅校长的内心,并没有被看到。

把张老师如此丰功伟绩又充满大爱的出发点表达成小情小爱,这不怪观众不买单。

《山花烂漫时》做的就很聪明,不强行表达任何价值观,只是把张桂梅一辈子的真实生活演绎出来,通过剧情让观众自己领悟。

这种不评价的剧情表达方法,也许是对张老师最大的尊重。

剧组真的是很用心,他们以真实和真诚作为对张老师的礼物。

拍摄完毕后宋佳更是给华坪县捐赠了一百万善款,这是实实在在的善意。

张桂梅这次也没有拒绝采访,反而和宋佳合影留念。

这也能看出老师是真的赞赏这部剧。

海清的“错误”

前面之所以说了一大堆关于电视剧剧情的分析,是因为这两位演员的演绎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剧本的基础。

在一个腐烂的模子里面,再好的演员也无法正常发挥。

只能说,海清比起宋佳来说,实在是缺点运气。

她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到了这样一个不够成熟的剧本,想要认真演都是一种奢侈。

“不求意识形态,但求真实”,这才是对张桂梅老师精神演绎的最好表达方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张桂梅就是女性力量的最好表达。

信息来源:鲁中晨报 2024年9月28日 关于宋佳捐款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