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关于“卫生巾”的话题上了N次热搜,用网友的话叫:“塌房塌了好几天。”
没错,近几年不断传出丑闻的卫生巾,实打实地成为了“国民的心病”。
起因是有网友测量发现:多款卫生巾长度不达标。
标420mm,实际只有380mm。
标280mm,实际只有250mm。
最离谱的是,个别卫生巾的长度竟然直接少了50mm。
“怎么买个卫生巾还有公摊面积了?难怪老是各种侧漏、不够用……”
扒完长度再扒质量,这下大家“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不止长度不达标,很多的卫生巾的PH值也不利于女性私处健康。
一个基本的生理常识:女性私密部位的ph值都是弱酸性,大概到3.8-4.5之间。
如果卫生巾偏碱性,就会破坏酸碱平衡,引发炎症。
而很多卫生巾的ph值,竟然达到了7-9,属于C类产品,和桌布、窗帘一个类别。
也就是说女性月经那几天,是坐在桌布上度过的??
全球一半人都要经历的月经,与吃饭、睡觉同等重要的生存大事,却被这样敷衍。
让人不禁感慨:女性想要一片干净、安全放心的卫生巾,怎么就这么难?
前几天,“医用级卫生巾搜索量飙升”的话题上了热搜,让人深深感受到了大家的无奈和恐惧。
我写过多篇关于卫生巾科普的文章。
关于材质选择的技巧,大家可以点击蓝字查看。
在国家标准里,卫生巾分两种,一种是普通级,就是我们现在月经期常用的;
另一种是医用消毒级,属于医疗器械类用品,一般用在产后护理、检查,卫生标准会比较严格。
但医用卫生巾有个老毛病就是较厚、较闷。
如果大家实在怀疑/正在经历普通卫生巾引起私处不适、妇科问题,可以考虑医用卫生巾,购买时一定要认准「X械注准X号」。
但我想说的是,医用卫生巾不应该成为我们最后的退路。
这次卫生巾塌房提到的侧漏、后漏、闷热、摩擦等问题,其实都是万年遗留的老问题了。
多少年过去了,生产厂商们依旧毫无长进,甚至还有很多黑心厂家在生产三无产品。
在最新一期的综艺节目《女子推理社》中戚薇就吐槽了卫生巾厂家生产不合格的问题。
就在前段时间,央视还曝光了一个黑心卫生巾作坊:
“阴暗、发霉的车间里随意堆放着一堆棉絮状的纸沫子。成卷的纸经过粉碎机打碎了之后,就成了卫生巾的原料。”
而那些所谓符合标准的品牌厂商呢?
他们不解决实际问题,却在一些可有可无、甚至对女性有害的方向卷出了花。
有的自诩创新,往里面添加各种香精,宣传可以遮盖经血的异味;
有的把过期13年的卫生巾重新涂改生产日期再上架;
还有的大力宣传给卫生巾表层印上多漂亮的印花图案……
请明星代言、搞联名,问题没解决,钱倒骗去了不少。
有人算了一笔账:
一名女性从初潮到绝经,所有经期加起来大概有6年半的时间。
一包卫生巾,便宜的十几块,贵一点的要3、40块。
正常女性每个月光在卫生巾上的花费就将近百元。
这一生在卫生巾上的花费,更是高达3-5万元。
一个并不便宜的生存必需品,却连生产标准都成了一个笑话,何其可悲。
但冷静下来想想,也正是有了这次舆论的推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并推动制定卫生巾新国标。
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是我在这场塌房中看到的最大进步:
人们终于开始正大光明地谈论卫生巾、谈论月经了……
曾经的人们对月经究竟有多避讳?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就有一段情节将月经的敏感演绎了出来:
那是普通的一天,谭松韵扮演的李尖尖,兴奋地向爸爸和哥哥们宣布:“我来例假了。”
欢乐气息戛然而止,在场的4位男士大眼瞪小眼,当场石化。
妈妈很早就过世,也没有女性长辈教过相关知识,李尖尖关于月经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出来:
“我同学都说来例假肚子会痛,我怎么肚子不痛呢?”
对于李尖尖的问题,在场的男士尴尬得仿佛要抠出三室两厅,纷纷找借口离开饭桌。
爸爸把李尖尖拉到一旁,叮嘱她:“千万别到外面去说啊。”
这段情节,轻松幽默,却戳到了很多女人现实的痛处。
曾经月经是不能被公开讨论的,久而久之,它也就有了别名:“大姨妈”、“那个”、“好事”……
我查资料时还发现,在一些偏远地区,女人来月经时不能上桌吃饭,不能祭拜神灵,不能触碰“圣洁”的贡品。
甚至,有些地区还有独特的月经禁忌:
凡是来月经的女性,都必须住到专门的“月经屋”里去,直到月经结束才能出来。
月经被视做污秽不洁,连来月经的人也跟着遭殃。
肯尼亚14岁的女孩杰克琳,第一次来月经时弄脏了校服。老师不但不帮她,还辱骂她“脏”,把她赶出了教室。
不堪受辱的杰克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由于对月经的敏感和羞耻,连带着卫生巾也变得神秘起来:
在小卖部买卫生巾,店家会贴心地给一个黑色塑料袋,将它遮得严严实实;
有女同学来借卫生巾,要把它夹在书本中,偷偷递过去,要是被男同学看见了,一准会被嘲笑……
日常生活中大家对月经闭口不提,就连在广告中,也不敢直视它真实的样子。
很多卫生巾广告,月经都用蓝色液体来表示,以致于有些男性至今还认为月经是蓝色的。
还记得去年吵翻天的“高铁上卖卫生巾”话题吗?
明明是个再正常不过的需求,却被一群出门连小便都憋不住的人指责:“为什么不能忍忍?”
疫情期间,女性医护工作者遇上生理期,不能脱防护服的她们“满腿是血”,还要被男网友怼:“都人命关天了,谁还关心你裤裆那点事儿?”
“月经是可以存储、能憋住的。”
“求助要卫生巾太矫情。”
如此封建又没有常识的发言,让人大跌眼镜。
但冷静下来细想:
这些群起而攻之的男人们,真的不理解卫生巾对女性有多重要吗?
恐怕不是,他们更多的是因为女性发出了声音而无能狂怒。
出厂设置简单的他们,从古至今,在各个领域一直在忽视女性的需求。
其实不止是卫生巾。
女性花得和男性一样多,甚至是更多的钱,却得到的以次充好的商品,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正如最近的刚需品,羽绒服。
前不久有网友发现,某户外品牌销售的男女同款羽绒服中。
价格是一样的,女款充绒量却比男款少了很多。
女性3xl码的充绒量,比男性s码的还要少6克。
女性天生就比男性更抗冻?
还是女性活该被商家当作韭菜收割?
最近在读一本书,叫《看不见的女性》,书中用大量事实和数据论证了女性生活的种种困惑不适从何而来。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很多商场、景区女厕总是大排长队,男厕所却空空如也。
因为男女生理构造不同,并且女性更有可能带着小孩、可能要换卫生巾,从数据上看,女性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
然而,男女厕所的空间大小却通常是一样的,男厕所还有更多的小便池。
很多时候,女性都代表着一种不受重视、不被看见的处境。
夏天在办公室,我们总要披条毯子,因为空调温度是按照男性的体温标准设定的;
在超市,我们伸手够到货架顶端十分费劲,因为货架是按男性身高标准而设计;
同样的药物,女性服用之后效果不如男性,因为很多药物实验并未将女性纳入研究……
抗疫期间,在4.2万医务人员当中,女性医务人员有2.8万人,占到了整个医务人员医疗队的2/3,新闻配图中男性比例却占了九成。
而且,女性总是很难找到合身的个人防护装备,从应急服务到运输制造,只有29%的女员工能用到专为女性设计的服装和工具。
再说回月经,经期综合征(PMS)的数据表明,经期不仅仅是经痛,还有很多连锁反应,比如腰疼、肿胀、情绪问题等。
然而,我们在医疗研究上,投入在男性勃起障碍上的经费是研究PMS的5倍。
女性承担了75%的无偿照护工作,每年为全球GDP贡献10万亿美元,她们却休息得更少,得不到报酬,缺少社会支持。
女性的疼痛,从月经到生育,再到更年期,可以说一辈子都是被忽视的。
以上这些已经被潜移默化地视作理所当然,男性未必知道,甚至很多女性自身可能都没意识到。
所以这次关于卫生巾的讨论,我更希望成为大众看到女性需求的契机。
我们女性常常面临着权益受损的困境,希望大家都能勇敢发声,拿回属于我们所有女性消费者应有的权利。
就像《印度合伙人》结尾的时候,男主的那段话:
“女人强大,母亲强大,姐妹强大,国家才会强大。”
#写在后面
鲁迅先生曾说:
“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这句话如今想来,用在争取女性权益非常适合。
在保障自身权益的道路,我希望大家永远不要退缩。
当我们还在讨论卫生巾是不是该贩卖的时候,国外已经在探索和实行免税甚至免费的政策了。
2020年,苏格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保全民免费享用女性生理期用品的地区;
2019年10月,卢旺达开始对经期用品免税;新泽西州自2005年就享受卫生棉条免税政策……
如今,我国打破月经羞耻的行动也已经开始。
记得去年河南暴雨时,就有一个话题#河南暴雨,如果你处在经期#,提醒女人要注意经期安全,向需要卫生巾的女人伸以援手。
很多校园也开展了卫生巾互助盒活动;
公益组织也发起“月经安心行动”,为贫困地区的未成年女性送去卫生巾。
卫生巾博物馆
再比如前文提到的“高铁售卖卫生巾”的问题,有网友反复坚持在12306上投诉,最后成功让每趟列车有了卫生巾出售。
敢投诉、敢反馈,才会有人重视你的需求。
女性的从身体到心理,没有一件事需要感到羞耻。
我们要用行动去支持,去保障我们的权益。
希望卫生巾事件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你如何看待这次的卫生巾塌房事件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