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央视的一档节目中,作为嘉宾的赵本山罕见的与主持人在舞台上发生了争执,尤其是这次的节目还是直播,立刻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有不少人觉得,赵本山就是在这个时候,与央视结下了梁子,最后才会选择离开了春晚的舞台。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节目之后,作为当事人的赵本山以及台上的主持人和演员,如今的现状却是大不相同。
那么如今三人的现状是怎样的?当初的这件事情与之后赵本山的决定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灯光聚焦,音乐响起,张小飞和他媳妇贺美玲站上台,准备表演他们的二人转,彼时的张小飞,还远没有后来《乡村爱情》里“宋富贵”的国民度,他只是一个在东北二人转舞台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演员。
这次央视的比赛,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个走向全国观众的跳板,他们的表演,一如东北二人转的风格,粗犷、豪放,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为了节目效果,张小飞在表演中加入了一些夸张的动作,包括解衣露背、往裤裆吹风等。
在东北地方小剧场的舞台上,这些动作或许能够博得观众一笑,甚至被视为接地气的表现,然而,在央视这个国家级平台上,这些动作却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有伤风化”、“不雅”。
现场的气氛,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张小飞戴上假发,男扮女装,演了一段评剧《刘巧儿》,他试图用这种方式取悦观众,但效果却适得其反。
观众不太买账,还有的人说他乱改经典呢,张小飞的表演,与央视舞台的庄重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就是当时的主持人邹德江两次打断张小飞的表演,第一次,是在张小飞做出“不雅”动作时,邹德江迅速上台制止,并以“天气太冷”为由圆场。
第二次,是在张小飞反串表演评剧时,邹德江再次上台,直接将张小飞请下舞台,草草结束了这段未完成的节目。
要知道邹德江作为当时央视的当红主持人,师承相声名家师胜杰,可谓是根正苗红的“曲艺世家”,他负责的节目《曲苑杂坛》和《周末喜相逢》当时都很受欢迎。
但是他的咖位却远不如赵本山,毫无疑问在节目中惹了赵本山自然没什么好处,随后就有了经典的一幕,赵本山直接在直播中就质问起了邹德江,说节目审核过了为什么不让演。
但是这件事情立刻就引起了热议,有人觉得这是节目组的指示,也有人说是邹德江的个人判断,不管怎样,他的行为把台下的赵本山气得不轻。
要知道赵本山,这个从东北二人转舞台走出来的喜剧大师,对二人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对二人转的魅力了如指掌,也知道当红二人转演员的不易,他眼看着自己的徒弟在央视舞台上受挫,内心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
他一上台就直言不讳,对邹德江提了些意见,他觉得张小飞的演出挺棒,而且节目组已经检查过,邹德江没理由插话打断,他的话很平静,可每个字都像藏了火,压抑得让人感到愤怒,这场景,摄像头如实记录下来了。
事件发生后,迅速在各大媒体发酵,媒体的报道,有的客观陈述事实,有的则添油加醋,博人眼球,一时间,“赵本山怒斥央视主持人”、“赵本山为徒弟与央视闹掰”等标题充斥着各大媒体的头条。
这次冲突被过分炒作,解读各异,结果引发了热议的风波,赵本山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对自己的行为从不感到懊悔,就算央视要封他,他还是会这么做。
邹德江把张小飞拉下台,这事儿让他挺不高兴的。后来又让张小飞上台,感觉像是在嘲笑他,他虽然挺生气,但话没说错,这事儿在娱乐圈里闹得沸沸扬扬,就像扔了一颗重磅炸弹,三人的生活轨迹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张小飞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自七岁那年起,他就跟着爸妈四处奔波,靠演二人转挣点钱,帮补家计,张小飞读书记得挺不容易的,他成绩不好,经常逃学。
最后,老爹决定带他去外地看看二人转演出,那一年,张小飞只有十三岁,或许是天赋使然,张小飞在二人转表演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只练了一个月,他就敢上台演出了,为了让儿子有个更好的未来,父母决定让他去正规的剧场学习评剧。
几年下来,张小飞的技艺日渐精湛,张小飞长大后,跟着爸妈在东北的黑龙江和辽宁两地跑,到处表演,东北的黑龙江观众喜欢看正戏,辽宁那边的人更爱看拉场戏。
张小飞为了在辽宁混出名堂,自己学了拉场戏,靠着《傻柱子接媳妇》这出戏一下子红了,在本地挺有知名度,后来,张小飞碰到了一位对他帮助很大的贵人,就是吉林某个二人转剧场的老板林越,他正是知名二人转演员闫学晶的另一半。
林越对张小飞的演出特别喜爱,特意邀请他到自己的剧场表演,林越的舞台上,张小飞经常上演他的拿手好戏《傻柱子接媳妇》,他把那出传统戏改编成了小段子,下了不少功夫,这部小品不仅得到了老板林越的点赞,还吸引了当时观众中的赵本山关注。
赵本山看张小飞演的“傻子”节目笑得挺开心,演出完还主动给小费,随后赵本山很快把张小飞拉进了他的辽宁民间艺术团队,还正式收他为弟子。
在第一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张小飞不负众望,摘得了最高奖,这让他在赵本山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在赵本山的艺术团里,张小飞的二人转技艺几乎无人能敌。
然而,随着电视剧的兴起,二人转这种传统艺术形式逐渐式微,赵本山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有意带着张小飞涉足影视圈。
张小飞参演了赵本山投资的电视剧《刘老根2》,饰演“二柱子”一角,尽管这次尝试让他在荧幕上崭露头角,但后续的影视发展却并不顺利,只能说是平淡无奇。
2004年的央视事件,对张小飞的演艺生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他和央视的关系变得有点复杂,工作也因此受到了波及,赵本山没打算放弃他,反而更加努力想让他大红大紫,赵本山兑现了他的承诺。
张小飞被他选中去演《马大帅3》,这是为了让他更好地提升演技,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量身打造的年代戏《关东大先生》的男一号“赵春安”让给了张小飞,自己则担任导演,范伟、于月仙等一众明星也为张小飞作配,这部戏,倾注了赵本山和张小飞的诸多心血,他们都对它寄予厚望。
然而,事与愿违,《关东大先生》播出后反响平平,远不及赵本山之前的作品,张小飞透露,这可是他师傅拍过最不红的剧集呢,张小飞这回碰了壁,差点儿就决定不拍影视剧了。
但赵本山依然对他充满信心,继续寻找机会力捧他,随着《乡村爱情》系列的热播,赵本山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为张小飞量身打造了“宋富贵”这个角色,让张小飞在第四部中试水,并在第五部中正式加入。
“宋富贵”一角让张小飞的名字开始在观众圈里响亮起来,尽管与同剧的王小利(刘能)、刘小光(赵四)相比,他的知名度仍然稍逊一筹,但总算是在影视圈有了一席之地。
赵本山挺看重张小飞,想帮他出名,可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张小飞可能看透了娱乐圈的繁华,不再那么热衷于成为大红大紫的明星了,他开始将更多精力放在本山传媒的日常事务上,担任辽宁民间艺术团副团长,负责演员的培养和剧场的运营。
无论是天津的刘老根大舞台,还是哈尔滨的刘老根大舞台,都需要他去坐镇,如今,年近五十的张小飞,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偶尔也会出现在本山传媒的自制剧中。
但他更多时候,是站在幕后,为赵本山的事业保驾护航,他成为了赵本山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用另一种方式回报着师父的知遇之恩。
师徒情谊2004年的央视事件,是赵本山护犊子心态的体现,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徒弟在舞台上受辱,更不愿看到张小飞的才华被埋没,他选择公开维护张小飞,即使得罪央视也在所不惜,这事儿不只代表了师徒间的感情,还是赵本山在维护二人转这门艺术。
他深知二人转的价值,也明白二人转演员的辛酸,他想要靠自己的奋斗,让这种叫二人转的老式艺术样式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重视。
当然,赵本山也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知道央视事件会对自己的事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他选择了承担风险,维护自己的声誉和利益。
他力捧张小飞,也是为了巩固自己在本山传媒的地位,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赵本山决定不再频繁出现在春晚,转而专心打理自己的传媒公司,他带出了一群出色的喜剧演员,给国家的喜剧圈带来了新气象。
至于邹德江2004年的央视事件,成为了他事业的转折点,在事件发生后,他逐渐淡出了央视的舞台,甚至几乎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关于他事业下滑的原因,坊间有很多传闻。
有人觉得是央视把某人给禁了,也有人说是赵本山在行业内给谁穿了小鞋。真相如何,已无从考证,这些年邹德江似乎主要靠参加商演和主持小活动来挣钱,曾经的央视名嘴,如今却过着平凡的生活,让人非常的唏嘘。
2004年的央视事件,揭开了娱乐圈规则与人情的复杂面纱,在这个圈子里,光有本事还不够,还得有人脉和关系帮忙,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赵本山、张小飞和邹德江,三个人的人生轨迹,因为2004年的央视事件而交织在一起,他们的生活就像齿轮一样紧密相连,一圈又一圈地转着,最后各自朝不同的道路去了,娱乐圈,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地方,成功和默默无闻,有时候只差那么一点。
本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