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上海芭蕾舞团主要演员,主演过新时期电影《生活的颤音》《苦果》《丹凤朝阳》等的史钟麒在自己的自媒体帐号回忆了一段亲身经历的70年代中国芭蕾外交往事。虽然时光已过去了50余年,但史钟麒老师仍记忆清晰,对当时的人和事件都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听来颇为感人。
1972年,中国政府为摆脱北方强权的压力,决定对日本开展芭蕾外交。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上海舞剧团于1972年7月10号从广州经过当时还是小渔村的深圳,跨过罗湖桥,进入香港启德机场飞赴日本。参加这次演出的代表团成员有石钟琴、茅惠芳、凌桂明、沈芷华、蔡国英、薛佩华、顾家麟等青年演员,另外还邀请了朱逢博等名家,代表团共有208人,可谓声势浩大,史钟麒和孪生兄弟史钟麟经过严格审核被确认参加此次演出。
孪生兄弟史钟麒、史钟麟
出发时,兄弟俩被分在两架飞机上。史钟麒对弟弟打趣说,幸亏他们俩分在两架飞机上,如果其中一架出事落下来,还有另一架一人可以留下来。好像这次不是去演出,而是去打仗呢。那是兄弟俩第一次坐飞机。
阿尼是谁?后面有说明
当天傍晚,3架飞机先后抵达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受到日本友好团体的热烈欢迎。演出代表团团长是孙平化,以前的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组团前临时从干校调出来的。团员们根本沒想到,他们此行将在中日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就连孙平化也以为这只是一次“通常的文化交流”,他的任务只是保证200多人顺利完成演出任务,平安回国。
第一天上任,他就告诉史钟麒等代表团成员,演出的事自己一点也不懂,还请在座的艺术家們多多帮忙,他就管演出以外的事。
史钟麒演出的《白毛女》片断
乘坐的飞机在东京羽田机场着陆时,日本各界朋友冒着淅淅沥沥的细雨到机场欢迎。他们挥动旗帜,高呼口号,还唱起了《白毛女》中的插曲《北风吹》,和代表团成员握手又拥抱,问候再问候……
兄弟俩与唐家璇在日本富士山下合影
在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史钟麒他们在三个城市总共演出了15场。每场演出,票都售罄。观众对代表团的演出报以热烈的掌声。其时中日尚未建交,时任驻日贸易代办处的二秘唐家璇全程陪同剧组人员,为大家演出提供方便。在东京演出时,代表团还参观了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清水正夫和夫人松山树子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们不仅提供练功房,还款待中国朋友吃西瓜。为了感谢日本朋友的厚爱,代表团还特意排练了日本歌舞《拉网小调》作出演出节目。
右二為《白毛女》主演茅惠芳,右三為《紅色娘子軍》主演呂璋英。
弟弟史钟麟在藏族舞蹈《洗衣歌》中演班长,这是芭蕾舞团1972年访问日本时带去的小节目,为彰显中日友好,小藏女临时请来松山芭蕾舞团的演员扮演,钟麟还现学了日语,演出的对话全用日语,大受日本观众的喜爱。
1972年8月16号。上海舞剧团满载着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分别乘坐全日空和日本航空两架飞机从东京直飞上海。这是这条航线中断27年来的首航,史家兄弟荣幸的成为首航的乘客。9月25号,新当选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北京。9月27号,中日两国正式签署建交公报。自此,中国舞剧团的芭蕾外交历史使命正式完成,此次演出为中国立了大功,推动了中日建交的进程,史氏兄弟为能够参与其中更深感自豪。
阿尼是弟弟史钟麟的昵称
阿大即哥哥史钟麒
相关资料:
史钟麒和史钟麟是中国大陆第一对孪生专业芭蕾舞演员,都是原上海芭蕾舞团主要演员。俩人1947年出生在上海杨浦区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家庭里,上有哥哥、姐姐。1960年小学毕业,正逢刚成立不久的上海舞蹈学校招生,兄弟俩从数几十万的应届毕业生中被选出,分入学校芭蕾舞科同一个班,开始了长达六年的住校学习舞蹈的生活。
芭蕾专业是门残酷的艺术,淘汰率非常高,到毕业时学员只有26人,不足一半。毕业后,因为演出的《白毛女》受到中央领导的表扬成为样板团,而被编入军委下属单位。文革中,兄弟俩在全国参加演出,弟弟更擅长双人舞蹈。每年广州交易会举办的时候,都会随团去广州演出《白毛女》。
文革后,哥哥因为主演电影《生活的颤音》而更为全国观众熟悉。其后又多次参加电影演出,是当时很受影迷喜爱的电影小生,并且上了《大众电影》上《银苑新花》栏目。兄弟俩长的实在太像了,经常被误认,下图左就经常被认为是哥哥,其实是弟弟,右边的才是哥哥,你有没有认错呢?
1986年弟弟先去了澳大利亚,1988年哥哥也去了美国,从此兄弟俩天隔一方。再后来,弟弟因为习舞受伤而改行从事服装设计,哥哥则一直坚持舞蹈练习,至今保持着良好的体形。对于芭蕾,兄弟俩都表示这已是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