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名嘴李瑞英:工作28年零失误,突接儿子坠楼消息,她含泪说出22字

内地明星 4 0

谈及央视主持人,大众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端庄得体。诸如董卿、撒贝宁等名字为人们所熟知,

然而,有一位在央视默默奉献了28年且从未有过一次失误的主持人李瑞英,却鲜为人知。

说起李瑞英,更多与每晚七点半的新闻联播紧密相连。但她的职业生涯并非仅限于此,1991年,她还曾主持过春晚,以其稳健的台风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早在23岁,李瑞英就担纲了天安门前国庆35周年阅兵仪式的直播主持,展现了非凡的专业素养。两年后,她顺利进入央视,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主持人。

将热爱转化为事业已属难能可贵,而像李瑞英这样,能在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零失误,更是堪称奇迹。

她以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场直播,这份执着与专注令人敬佩。尽管李瑞英在镜头前总是严谨而专业,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段极为浪漫的爱情故事。

1961年,李瑞英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热爱阅读与朗诵。

从小就在台上主持各种校园活动的经历,锻炼了她的播音主持能力,也在她心中种下了成为主持人的梦想。

18岁时参加高考,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播音主持专业。

进入大学后,李瑞英以异于常人的自律投入到学习和锻炼中。她每天早早起床练习发音朗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她还坚持每周锻炼,以保持良好的体态和充沛的精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认字水平,她随身携带字典,确保每个字都发音准确,无误读。

正是这份踏实与刻苦,让李瑞英在大学期间就脱颖而出,获得了主持国庆35周年阅兵式的殊荣,并在天安门前进行了现场直播。

毕业后,她先在江苏台历练,25岁时调入央视,成为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在央视工作的第三年,李瑞英突然宣布结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她的丈夫张宇燕,竟是与她青梅竹马、一同长大的邻居。这段感情如同松柏般坚韧,任凭岁月流转,始终不渝。

尽管李瑞英在播音主持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张宇燕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他陪伴着李瑞英,同时也在努力提升自己,不仅考取了北京大学,还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最终成为经济学博士和中科院研究员。

在异地恋的考验下,李瑞英和张宇燕始终坚守着彼此。即使李瑞英被分配到江苏电视台工作,两人也从未言弃。

张宇燕一有空就会前往江苏陪伴女友,共同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李瑞英在江苏电视台的出色表现让她不到两年就被调回北京,两人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异地恋,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然而,婚后不久,李瑞英又面临新的挑战,作为北京电视台的代表前往上海交流学习。

面对家庭和事业的抉择,张宇燕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让她放心去追逐梦想,承诺会照顾好家庭和年幼的孩子。

尽管夫妻二人经历了多次的分离与重逢,但他们的感情始终坚如磐石,每一次的分别反而让他们的心更加紧密相连。

1996年,李瑞英成为了新版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这个岗位她坚守了20余年。

由于全身心投入工作,她对家庭的关注自然减少,对儿子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陪伴也显得匮乏,这让她心中充满了愧疚。

1998年的某一天,在《新闻联播》开播前的紧张准备中,李瑞英突然接到了一个令人心惊的电话。

家中保姆的声音急切而焦虑:“小宝从楼上摔下来了,你赶紧回家!”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李瑞英的心瞬间悬了起来。

她慌忙冲向门口,却不小心撞翻了桌上的稿件。面对散落一地的稿件,她逐渐恢复了冷静。

她意识到,如果自己离开,那么这场备受关注的《新闻联播》将面临无法播出的尴尬境地。这不仅关乎国家的颜面,也是国内外观众了解中国动态的重要窗口。

虽然心如刀绞,但李瑞英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她强忍泪水,对保姆说:“你赶快打120,把孩子送到医院,我完成工作后立刻过去。”

这简短的22个字,是她对保姆的唯一嘱咐。

挂断电话后,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是何等艰难的选择,但李瑞英知道她不能退缩。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调整情绪,等待着直播的开始。

《新闻联播》如期开播,李瑞英以专业的播音技巧完美完成了整场直播,观众们并未察觉到她内心的波澜。

幸运的是,儿子最终安然无恙。看着病床上的儿子,李瑞英再次泪流满面。虽然儿子已经度过危险期,但她的决定却在外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许多人不理解她的选择,认为她冷漠无情,竟然不顾儿子的生死。然而,在责任与亲情的抉择中,李瑞英做出了她认为最正确的决定。

在李瑞英53岁那年,她主动向中央电视台提出了提前退休的申请。

尽管如此,她并未完全离开央视的大家庭,而是从荧幕前转向了幕后,开启了全新的工作篇章,继续为播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李瑞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虽然她并不常活跃在社交平台上,但每当提及儿子时,她总是毫不吝啬地给予赞美,称他是自己的骄傲。

回顾过去,李瑞英曾坦言,她的前半生过得相当顺利,几乎没有遇到过太大的坎坷。尽管外界认为她的工作要求极高、压力重重。

但在她眼中,能够全身心投入自己喜欢的事业,并不断努力做得更好,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和幸福,她从未感到过丝毫的疲惫。

这种不抱怨、勇往直前的精神,或许正是优秀人士身上所特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