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真是华语影坛女性题材爆发的一年。
比起之前兴起的所谓伪大女主题材的影视作品,最近的一些作品无论是在口碑上还是表演上都称得上是在重塑女性叙事~
电影届的,邵艺辉最新作品《好东西》告诉我们:
我们要树立自己的游戏规则
电视圈里,拍摄张桂梅校长的《山花烂漫时》,不沉痛、不诉苦,而是将一个坚强的人塑造的平凡而又伟大。
而在台剧圈,刚刚上线的一部作品则塑造出了一群出彩的女性角色。
它就是
《影后》
01 演艺圈的黑暗,很真实
台剧近些年总是让人刮目相看,题材上百花齐放,尺度持续突破着。
《影后》,作为一部女性群像戏,作为一部反映演艺圈内部抓马、女演员幕后生活的群像戏,天生就带着夺人眼球的特点。
毕竟,谁不想去了解光鲜亮丽的演艺圈背后到底是个什么鬼样子?
要说揭秘演艺圈的电视剧过去不是没有,但往往放在内娱拍,
要不变成男女主角恋爱的人工糖精偶像剧,要不变成打着擦边与猎奇风格的男性凝视雌竞狗血片。
似乎没人敢去老老实实揭露演艺圈真实的黑暗,毕竟,这不是自打脸吗?
尽管这些黑暗的东西
大家都心知肚明
《影后》这部剧在反映演艺圈黑暗的这部分剧情,就显得过于扎心。
它所着眼的,并不只是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大明星,还有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尚未成名的小演员。
比如我们的女主人公之一的史爱玛,作为小演员的日常便是:
称体重
因为宁愿丑不能胖是女演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除了称重,常做的事情当然还有四处去试镜,试图争取些可能露脸不超过几分钟的龙套角色。
然而就算是这样的角色,都有无数准备充分的人和你竞争。
也因此,试镜失败是常有的事情
并且你可能在试镜中,遇到个刻薄的制片人,直接羞辱你不漂亮,认为你该去整容。
不过更多的情况是,每一次试镜不过是剧组在象征性走过场。
因为真正重要的角色已经给了关系户
他们或许是老板的情人、或是金主的女儿。
就算你在试镜时表现如何惊艳
就算经纪人如何上门争取,似乎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尽管我们一提到演艺圈,先入为主的想法就是那些“日薪208w的流量们”、“是最穷时卡里还有一百多万的四五线明星们”。
但要注意,任何圈子里都有所谓的二八定律。
我们永远只看到二,忽视了绝大多数演员其实是八,他们连出头的机会都没有。
就算当群演,他们也可能会被主演欺负。
所以为了抓住机会,他们往往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美色诱惑,这只是他们最不值得一提的一项技能。
就算成了名,有公司愿意来捧你,但对于新人来说,合约背后往往是随时会被演艺公司雪藏与吃干抹净的代价。
而以上这些还只是普通的小演员所经历的。若是你是个早年因为生活所迫演过三级片的演员,情况只会更为艰难。
把脱下来的衣服一件一件穿上去,看上去是个励志的传说。但要注意,这也只能出现女明星真正拿到影后功成名就时才有资格骄傲地说出来。
更多情况下,像是剧里另一个角色黎芯妮,根本没有转型的机会。
性感擦边是她无法摆脱的标签
工作人员的闲言碎语是日常,被咸猪手好像成了理所应当。
就算是陪金主吃饭,被言语骚扰,仿佛也变得合理。
面对此情此景可,演员们往往人微言轻,只能陪着笑脸,就算尴尬也不能表现出来。
这,才是演艺圈大多数人的现状
不过,你以为已经成名的演员就好了吗?
他们看着光鲜亮丽,可为了保持身材与脸蛋,他们付出的更多。
各种恐怖的手术都要尝试
衣服就算尺码不对,也要强行塞入,不能让人看出一丝丝身材走样。
焦虑是时时刻刻的,选择恐惧症+强迫症,一个个不是精神有问题,就是身体有问题。
最可笑的,是为了突显咖位,就算是参加葬礼,也不能先下车,要最后才能登场。
这不正是在致敬冰冰与子怡的经典戏码吗?
除了这些符合大众想象的演艺圈幕后之外,里面还有不少真实的地方。
比如在演员选角上,往往演员被拒绝的理由千奇百怪。
有些是个人能力,有些是私人生活
经纪人有时也会是猪队友
甚至身高太高,也会成为被拒绝的借口
你只会想:难怪现在烂剧越来越多呢~
还是里面的女主角说得好
👇🏻
不是演员不想转型,你先给了一大堆同质的戏限定了演员,完事后又说:这个演员戏路窄~
如果说演员业务能力好,还去演烂戏,往往她并不是不知道这部剧烂,有可能是为了
还债,养孩子
尤其对于女演员来说,事业与家庭的平衡永远像是个枷锁,偏偏这个平衡永远不可能真的达成。
还是杨谨华说的对
👇🏻
我认为这个戏最好的一点是在于不仅刻画了演员,就连经纪人这个角色都有关照。
一个职业的经纪人
真的要比大冰还身兼多职
当演员状态不好时,他们要做心理医生,给足情绪价值。
当演员得罪剧组时,他们要有着职业公关一般的八面玲珑,为艺人做的任何事情兜底。
他们对艺人身体健康的关心,生活日常的操心,可谓是比艺人的家人们更甚。
但这种专业能力,往往是要以牺牲个人时间为代价,就算是深夜也随时随地会被夺命连环Call~
难怪里面的经纪人会说:
并且这部剧极其真实的展现了艺人与经纪人收入的巨大差距。
他们每天浸淫在名利场,但名与利同他们从来都没有关系。
影后们尚且可以在各自的豪宅里流泪,作为经纪人,就算痛苦,也只能在租来的阴暗狭小的房间里。
02 娱乐圈的真情,很脆弱?
如果说《影后》这部剧只是呈现了上述的那些内容,那么在我这里,
它依然没有摆脱猎奇的窠臼
作为《康熙来了》的资深观众,这些情节早在节目里面被爆料过无数次了。
它对我的吸引力还不如小S那个小本本里爆料的艺人名字。
毕竟影视剧是假的,那个可是真的
而这部剧真正让我觉得欣赏的地方在于,它对于几个主要女性角色的刻画是复杂且多面的。
女明星最不好写,因为大众对她们的刻板印象太深了,觉得她们就是一群自恋、喜欢出风头、争名夺利的双面人。
的确,在《影后》里女演员们依旧是不好搞的。
会迟到、会罢演,会让整个剧组都来迁就自己。
但她们也知道自己难搞,看到跟了自己多年的经纪人生活窘迫,会体恤他的不易,送房送温暖~
她们同样敬业,为了戏好而无所畏惧。
开拍前嫌弃这个嫌弃那个
开拍后大口吃着已经馊了的豆腐
为了争取自己想要的好角色
将自己的头发悉数剪掉
看到其他女演员被性骚扰、逼着跳艳舞时,也会愤愤不平。
尽管没有办法像爽剧那般直接硬刚
却也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化解
看到其他女演员被有心机的同行欺负时,为她出头。
最令我感动的角色莫过于里面的那个经纪人胖姐~
一个当着艺人面,永远严格与臭脸的人
背后却为着艺人受欺负
怒骂位高权重的制片人
哪怕自己因为没有资源,导致艺人狠心跳槽,她不是选择责怪,而是真心祝福。
而你一直以为的女明星撕B与不合,在剧里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剧里的双女主谢盈萱饰演的薛亚之,与杨谨华饰演的周凡,原先就是圈内最好的姐妹。
但当薛亚之选择结婚的这一天,两人却直接闹掰了。
这时,我们也许想当然地会觉得这又是什么七月与安生的狗血剧情,或是娱乐营销号里揣测的争资源、争男人的俗气桥段?
非也
只因周凡为已经拿了影后的好姐妹婚后要退出影坛感到可惜,于是大闹婚礼,骂她为男人牺牲才华而不值。
可在薛亚之看来,这种大闹伤害的是自己的面子与自尊,因为在她心里,从来没得过影后的周凡才是天赋异禀的那个。她的退出只是来源于自卑~
只能说,两人之间这种天才女友式的复杂情感,与男人无关,看的才真让人神清气爽。
03 真影后同台PK,很过瘾
平心而论,《影后》这部剧的剧情还是有很多遗憾在的。
对比起同样讲述女演员处境的美剧《宿敌》,它没有进一步去呈现更深度的系统性问题,尤其在演艺圈已经经历了Metoo运动之后。
由于是群像戏,导演似乎什么都想要呈现:从性骚扰到潜规则,从事业家庭平衡到原生家庭之痛~
可受限于篇幅的原因,好多可以继续挖掘的深度内容都只是浅尝辄止,正所谓:
更不要说里面在对女性意识的呈现上:有进步但不多~
比如女演员与导演出轨,你以为是海王男导演与心机女演员的暗黑潜规则,没想到导演呈现出来的却是真爱。你很难想象一个前期这么有野心的女演员,后期竟然变成一个恋爱脑?
又比如就算年轻时丈夫欠下债跑掉,年老得病回归家庭,妻子依然选择原谅与接受。
拜托哦
台剧怎么在两性关系上还这么没想象力
But,这些情节都阻挡不了里面女演员们的光彩照人,她们实在太有魅力了!
这种魅力不是千篇一律的同台艳压
而是各领风骚般的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老牌影后杨贵媚,她应该在咱们父母辈人里算是无人不晓。
当年《妈妈再爱我一次》上映时,夺走了多少人的眼泪。
而她也是九十年代在国际最出名的台湾女星:
与大师李安合作的《饮食男女》提名过奥斯卡
与蔡明亮合作的一系列文艺片
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而我们的女主角谢盈萱,算是近几年台湾最为大器晚成的宝藏演员。
早年在小剧场磨练多年,直到一部《谁先爱上她的》直接拿到了金马影后。
而后她一下子成了
整个台湾演艺圈的演技扛把子
两部《俗女养成记》展现了中年女性的困境
去年的一声“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的”呐喊,直接让台湾再次掀起Metoo运动。
不过她更为出圈的那句呐喊,还要当属颁奖礼上说错得奖作品后的一句:
没办法,演技太优秀了,哪部作品都能被提名
而杨谨华,该是里面知名度最高的女星了。
无论是今年的《浪姐》再次刷新一波观众缘
还是早年的《败犬女王》成了台偶姐弟恋的先驱
她似乎从来没有事业的低谷期。
《一把青》至今都是台剧的品质担当
《华灯初上》让自己的演艺事业又达到了新的高峰
可能她唯一的低谷便是,多次入围金钟奖却从来没有获得,堪比金钟奖的村上春树与小李子。
不过幸运的是,她在今年终于凭借《不良执念清除师》拿到了女配角奖。
希望她今年也能凭借《影后》拿到影后吧
就算是只出现了几次的胖姐,钟欣凌
我们也许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命中注定我爱你》里的搞笑姐姐,以及各大综艺节目里那个以胖来搞笑的艺人。
可事实上,她早就多次拿到视后
从变态杀手到丧女的母亲,她的戏路从来没有被形象所限制。
除了台前,这部剧之所以如此精良,与幕后的班底也不无关系
导演与编剧严艺文,在此之前最出名的作品当属《俗女养成记》。
而她在做导演之前,同样是演员出身,最出名的角色当属《想见你》里陈韵如的母亲一角。
一部全女班底的戏,院长总是更愿意去看的。哪怕成品并不尽善尽美,但它独有的女性视角也能让过去被男导演拍烂的题材焕发新的光彩。
而且比起大女主戏,院长其实更愿意看到越来越多女性群像戏的诞生。
毕竟
大女主一个可不够,一群看着才过瘾
过去但凡拍摄双女主以上的戏,我们总会先入为主觉得这些女星们无法和谐相处。
于是明争暗斗、互相撕B的戏码在媒体或真或假的渲染下,为人津津乐道。
人们乐于看到女演员之间变成宿敌
可如今,时代已经变了~
我们越来越多在报道里看到女演员之间互帮互助,互利共赢,表达着对对方的欣赏与尊重。
“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这句本就厌女的俗语在当下正被越来越多事实所打脸。
这比任何虚构的作品
都更让人觉得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