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生在世,得一位关键时刻赏识自己,再鼎力相助的好友,是多么快哉的一件幸事。王劲松和傅彪,就是娱乐圈模范式的千里马与伯乐。
从南京话剧团的“小透明”,到如今霸屏影视圈的“叔圈顶流”,功成名就的他永远没有机会和自己的“伯乐”分享喜悦,如今的他,是否对得起老友临终前的嘱咐?
上世纪80年代,年轻的王劲松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考入了江苏戏剧学校,老师后来告诉他,录取他的原因是觉得他是块演喜剧的好料子。
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因为如今观众对王劲松的印象,更多是严肃、深沉甚至阴鸷的角色。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它给你埋下伏笔,却让你在多年后才恍然大悟,毕业后,王劲松进入了南京话剧团,这份工作,在外人看来体面稳定,但现实却远没有想象中美好。
团里人才不少,新来的想要崭露头角挺难的。王劲松被安排做的,不是演戏,而是打杂、装台、卸车……每天被人呼来喝去,甚至被欺生,这种滋味,不好受。
他曾经想放弃,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方向,一个月只有76块钱的工资,只能勉强糊口,想实现什么“演员梦”,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回忆起有一次,父亲来南京出差,他硬着头皮请父亲去当时南京很有名的“四川饭店”吃饭,爸爸平时很节俭,只愿意在家吃点馄饨或小笼包,结果还是被我硬拉去餐馆吃了。
父亲翻来覆去地看菜单,最后点了一个火锅,说“火锅里啥都有”,最后,在王劲松的坚持下,才加了一个芙蓉蛋,结账的时候,43块钱,王劲松捏着兜里仅有的50块钱,总算松了口气。
饭后,他用仅剩的5块钱叫了人力车送父亲回招待所,父亲一路唠叨,心疼儿子乱花钱,这顿饭,却让王劲松开心了很久,那是他和父亲第一次在外面吃饭,也是他在艰难岁月里难得的慰藉。
生活虽然清苦,但仍有希望,老台长赵家捷,是王劲松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他让王劲松住在资料室,虽然条件简陋,需要打地铺,但资料室里全是好书,对王劲松来说,这简直是天堂。
三年时间,他如饥似渴地读书,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段经历,给他的表演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王劲松回忆说,他最感谢的就是这三年,这三年让他明白,演员不只是“演”,更需要“学”。
在话剧团的日子里,他从跑龙套开始,哪怕只有一句台词,甚至只是扮演一堵墙、一根电线杆,他都认真对待,他静静观摩着老演员的演出,记下他们的招数,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
1996年,江苏电视台筹拍电视剧《新乱世佳人》,邀请他参演,这是他第一次踏入影视圈,在南京话剧团的日子,正是王劲松艺术生涯的开端,他经历了迷茫、挣扎、坚持,也收获了经验、知识和成长。
这段时间虽然普普通通,但其实是在悄悄为将来能飞得更高打基础,正如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999年,对世界来说,是世纪之交的重要一年;对王劲松来说,则是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邂逅了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位贵人,那就是傅彪。
两人因合作电视剧《等你归来》而相识,当时的傅彪早已名声在外,但是做人却很随和,对人真心实意,不摆架子。
王劲松后来回忆说,他永远记得与傅彪的第一次见面,那是个冬天,天儿挺冷的,剧组里的演员们就在常熟宾馆门口边吃盒饭边聊天。傅彪本可以在宾馆里好好享用一顿,可他却和众人一样,在冷风中蹲着吃盒饭,还不忘边吃边说说笑笑。
他说:“吃出盒饭上的尘土味,那才是最地道的。”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却让王劲松感受到了傅彪的平易近人。
傅彪慧眼识珠,看出王劲松是个好演员,只是缺乏机会,他跟王劲松聊了很多,包括自己早年在演艺圈的经历,以及遇到的不公正待遇。
“王劲松啊,以后你红了,可得记得,别瞧不起人,也别让人给欺负了。”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包含着傅彪的人生哲学,也深深地影响了王劲松。
傅彪看出王劲松的犹豫和顾虑,他直接点破:“劲松,你是个好人,也是个好演员,但待在这儿可能会埋没你,建议你去北京发展。”
听了傅彪的话,王劲松心里泛起了嘀咕,南京话剧的工作虽然工资不多,但至少日子过得踏实,让他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去北京混个“北漂”生活,他心里还是挺没底的。
傅彪看出了他的心思,用激将法说:“你认为现在的状态就有面子吗?”那句话就像一记重锤,让王劲松瞬间明白过来。
在离开之前,傅彪再次找到王劲松,只留下一句:“过完年,初六你来北京找我。”这句话,改变了王劲松的命运,春节刚过,王劲松只带着点简单的包裹,就踏上了开往北方的火车。
傅彪言出必行,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儿,领着王劲松穿梭于各剧组,结识导演和圈里人。
他不但为王劲松的演技打包票,还承诺:“这是我的好朋友,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他的价格不高,你只要用他,我就无偿给你串戏。”
为了帮王劲松涨名气,傅彪都愿意降低自己的咖位,甚至不计报酬地客串角色。
这份友情让王劲松深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他留在北京闯荡的决心,傅彪给王劲松提供了不少支持,让他在北京慢慢有了名气,也开始有了演出的机会。
虽然大多还是配角,但他始终牢记傅彪的教诲,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不断磨练自己的演技。
然而好景不长,2005年傅彪被查出患有肝癌,病情迅速恶化,王劲松一听说这个消息,赶忙放下手中的工作前去探望,第一次见面,傅彪的精神状态还不错,两人还能像往常一样聊天。
但等到第二次去的时候,傅彪就已经不太清醒了,傅彪见到王劲松后,勉强挤出微笑,再使劲抓着他的手,用尽全身力气说:“把老生戏演好了,饿不死你。”这句临终遗言,成了未来王劲松在演艺圈中的行动指南。
2006年,历史正剧《大明王朝1566》播出,王劲松凭借剧中阴鸷狠辣的太监杨金水一角,迅速出圈,杨金水这个角色,复杂多面,既有阴险狡诈的一面,也有无奈和悲哀的一面。
王劲松把角色演得太到位了,让人既喜欢又有点讨厌,《大明王朝1566》的成功,为王劲松打开了事业的新局面。
他是《琅琊榜》中运筹帷幄、正气凛然的言侯爷,是《破冰行动》中心思缜密、心狠手辣的塔寨村“东叔”林耀东,是《鹤唳华亭》中老谋深算的卢世瑜……
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被他演得特别到位,王劲松演戏,关键在于他深入理解角色,拿捏得准,他把每个角色的心路历程演得淋漓尽致,让人能深切体会角色的情绪波动。
即便成为了“叔圈顶流”,他依然保持着对表演的敬畏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不断打磨自己的演技,他一直记着傅彪的话,要善待新来的同事,他看到很多年轻演员的辛苦和不易,经常为他们发声,呼吁行业给予年轻演员更多机会和关注。
他觉得,新兴演员可是影视界的希望之星,咱们得给他们更多助力和加油,这份对后辈的提携和关照,也是他对傅彪的承诺和传承。
从南京出发到北京,他工资从76块起步,一步步走到了叔圈顶级人物,这条路上,有迷茫、有挣扎、有坚持,也有贵人相助,更有他对表演艺术的执着追求。
王劲松曾说,希,大家能记住我扮演过的角色,但仅仅是因为那些角色。我对我的职业感到自豪,每当我塑造一个角色、创作一个故事,我都全力以赴,赋予它们生命的分量。
他对表演有着深厚的热爱和严谨的态度,对观众也始终抱有敬意和责任心,他始终不忘初心,将每一个角色都视为一次新的挑战,每一次创作都竭尽全力,他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怎样才算真正懂戏,怎样才够尊重表演,怎样才追求艺术。
他的名字叫“劲松”,是爸爸对他寄予厚望,他的爸爸是个正直严谨的知识分子,他希望儿子能像松树一样,既坚韧又坦率,如今的王劲松,无疑实现了父亲的期望。
每当谈起傅彪,王劲松总是充满感激和怀念,他说:“在他之后,我再没遇到那么温暖踏实的人了。”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告慰着这位已故的挚友和恩人。如今的王劲松,已经年过五旬。
有人说,王劲松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但对他来说,“晚成”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他就像一瓶陈年美酒,越久越醇厚,越喝越觉得有味。
结语夜幕降临,松树在浓雾中挺拔,即便风云变幻,它依旧屹立不摇。
这是王劲松父亲最喜欢的诗句,也是他名字的由来。
这句诗,也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王劲松的人生态度,他就像一棵劲松,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雨,都能保持从容和坚定,最终屹立不倒,如果傅彪还在,看到今天的王劲松,一定会感到欣慰。
他不仅“演好了老生”,更有“饭吃”,更成为了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演员的成长史,更是一段关于梦想、坚持、感恩的励志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