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名嘴”赵赫:退休6个月后离世,唯一觉得对不起的人是妻子

内地明星 4 0

文 |以苒Yran

编辑 |以苒Yran

他是央视的名嘴,曾凭借深厚的功底和幽默的风格,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几十年在镜头前的光辉岁月,赵赫的声音成了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退休仅仅6个月后,这位风采依旧的“主持老将”却突然离世。

回顾一生,赵赫坦言,唯一觉得对不起的人,是他一直深爱的妻子。

是什么让他在众多成就和荣誉中,始终怀有深深的愧疚?

他的离世背后,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心酸与遗憾?

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上世纪60年代的北京。

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

父母给他取名赵赫,寓意"一生光明磊落,赫赫有名"。

赵赫从小就聪明伶俐,在学校里是老师们的小助手,同学们的大朋友。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课余时间埋头读书,或者在广播站里练习朗诵。

时间长了,独特而富有磁性的嗓音,也渐渐成了赵赫的标签。

放学的时候,赵赫总会抱着一摞书,在校园里慢悠悠地走。

两旁林荫笼罩,斑驳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男孩清瘦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

赵赫的勤奋好学,让他收获了不少掌声和鲜花。

就连家长们也常常夸奖:"赵家的孩子,长大了前途不可限量啊!"

父母听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转眼间,赵赫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高考志愿摆在面前,多少让他感到有些迷惘。

广播站的播音主持,是他魂牵梦绕的梦想。

这份职业的前景如何,又实在是个未知数。

正当赵赫举棋不定之际,一个部队招收文艺兵的消息,吸引了他的注意。

"既能成为光荣的军人,又能一展才华,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啊!"赵赫暗暗想到。

于是,怀揣着满腔热血,年仅17岁的赵赫,头也不回地登上了去往部队的列车。

部队里枯燥而又艰苦的训练生活,并没有浇灭赵赫的热情。

他一有空,就会跑到广播站去帮忙,学习播音员的专业技能。

慢慢地,他成了广播站的"台柱子",每天都会用动听的声音,为战友们送去欢乐。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赫的梦想,在部队这片沃土里生根发芽。

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却在这时传来。

不想拖累心爱的人

"你爸病了,是肝癌晚期。

医生说,顶多还能活半年......"

母亲哽咽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断断续续地响起。

赵赫瞬间懵了,脑子"轰"的一声,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

他二话不说,连夜赶回了北京。

可当他走进病房,看到父亲骨瘦如柴的样子时,一颗心不禁碎成了万千片。

泪水模糊了双眼,赵赫强忍着哀痛,握住父亲的手,轻声安慰道:"爸,您放心,我回来了,一定会好好照顾您的。"

现实远比想象中残酷。

半年后,父亲还是离开了人世。

送别父亲的那天,赵赫感到天都塌了下来。

泪水浸透了衣襟,心如刀绞。

母亲则因为悲伤过度,一病不起,整日以泪洗面。

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赵赫默默下定决心: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留下来照顾母亲。

"妈,您放心,我不会丢下您不管的。

我们娘俩相依为命,一定能熬过去......"

从那一天起,赵赫毅然放弃了部队的工作,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人。

每天,他都会骑着自行车,载着母亲去医院复诊。

下班回家,又要给母亲做饭、端茶递水。

尽管疲惫不堪,赵赫却从未喊过一声苦。

就这样,赵赫用自己的方式,照料着病弱的母亲。

直到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他才松了一口气。

播音主持的梦想,却也被搁置了。

若不是母亲一再鼓励,赵赫恐怕这辈子都不会再提起。

带着母亲的嘱托,赵赫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发誓要学有所成,不负母亲所望。

在校期间,赵赫废寝忘食地汲取知识,整日泡在图书馆里。

同学们都说,他简直就是个"书呆子"。

可赵赫并不在乎这些,他只想早日梦想成真,不辜负母亲的期待。

四年转瞬即逝,赵赫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京电视台。

当主持人的梦想,终于触手可及。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降临到了赵赫的头上。

1987年,央视向各大卫视,招募新一批主持人。

赵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递交了自己的作品。

不曾想,这个默默无闻的小主持,竟一举击败众多竞争者,成功入选。

当赵赫第一次走进央视演播室时,内心激动得无以复加。

闪烁的镁光灯下,他深吸一口气,用最专业的姿态,完成了自己在央视的首秀。

这一期的《经济半小时》,是赵赫主持的第一档节目。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经济政策,声情并茂地分析着时事要闻。

饱满的热情,娴熟的业务能力,无不彰显着这个年轻人的才华。

节目播出后,反响十分热烈。

不少观众打进热线,对这位新人赞不绝口。

领导们也连连称赞,认为赵赫是块"主持界的好料"。

赵赫却谦虚地笑笑,他明白,这只是梦想的开始。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从那以后,赵赫跟《经济半小时》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用自己的方式,将这档节目打造得有声有色。

清新质朴的语言,幽默睿智的点评,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牢。

短短几年间,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成为央视当之无愧的王牌栏目。

1991年,央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维权节目——《315晚会》。

赵赫以超高的人气,顺利当选主持人。

从此,他与《315晚会》风雨同舟,携手并进。

十几年来,那句铿锵有力的"打假"宣言,早已成为亿万观众记忆中的经典。

除了《315晚会》,赵赫还陆续主持了《同期声》《试点追踪》等多档深受欢迎的节目。

他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揭示着改革开放的脉动。

用一段段真挚的独白,记录着时代变迁的足音。

不知不觉中,"人民的好主持"赵赫,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勤恳务实的工作态度,率真亲和的为人处世,更让同行们交口称赞。

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又有谁能懂得,这个时常挂着微笑的男人,内心承受了怎样的煎熬与纠葛?

原来,在大学时代,赵赫就与妻子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即便后来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妻子也毫无怨言地陪伴在侧。

父亲病重期间,是妻子日夜守候在病榻前,精心照料着公公。

赵赫辞去部队工作,成为铁路工人时,是妻子咬紧牙关,不离不弃。

结婚后,赵赫一头扎进事业,对家庭疏于照顾。

可妻子从未抱怨,默默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给了丈夫一个安稳的港湾。

只是,谁又能想到,命运却和这对恩爱夫妻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在妻子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孩子,终究没能等到父亲的陪伴。

而妻子含辛茹苦守候的丈夫,也阴差阳错地离开了人世。

2020年,赵赫刚满59岁。

就在这一年,一纸晴天霹雳的诊断书,打破了他对未来的憧憬。

不是别的,正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症。

面对病魔的侵袭,赵赫选择了隐瞒。

他不想让癌症这个噩梦,搅乱妻儿的生活,更不想在事业的巅峰期,留下任何遗憾。

于是,赵赫咬紧牙关,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尽管身体每况愈下,他也从不喊一声苦。

只是偶尔失神时,会不经意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悲伤。

直到退休前夕,赵赫才卸下了主持人的重担。

他本想着,从此可以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好好弥补家人。

天不遂人愿。

仅仅6个月后,癌症夺去了赵赫的生命。

这位德高望重的央视名嘴,就这样离开了观众的视线,永远地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弥留之际,赵赫把妻儿叫到了床前。

他握着妻子的手,泣不成声地说:"这些年,是我对不起你。

没能好好陪你,也没能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不会让你受这些苦......"

说着,赵赫把儿子拉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嘱托:"你妈为这个家付出太多,我没能补偿她。

以后,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

一定要孝顺妈妈,不要让她再受一丁点委屈。"

话音刚落,赵赫长舒了一口气。

他缓缓闭上眼睛,脸上浮现出安详的笑容。

60年的生命,就这样划上了句号。

而他对事业的热爱,对亲人的眷恋,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赵赫走了,妻子没能留住丈夫,儿子没能尽孝道,同事们失去了挚友,观众们失去了主持界的楷模。

赵赫铿锵有力的话音,早已融入时代的回响。

他追逐梦想的脚步,更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

岁月无情,光阴似箭。

虚度年华易,寸阴难买。

这世上,还有多少人,在有生之年没能做完想做的事?

又有多少人,临终时后悔莫及,悲叹人生几何?

赵赫虽已离去,但他的人生,绝对称得上是一段传奇。

标签: 央视 赵赫 广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