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丽萍,一个曾经拿奖拿到手软的“实力派”,现在却在网络上频频“翻车”。从公开悼念安倍晋三到“退出国籍圈地美国”,这姐的人设崩塌得比她的戏路还快。问题是,她到底是想当历史背叛者,还是网络笑话?
要说吕丽萍,这位当年的影坛一姐,简直是“天选之子”。从中央戏剧学院一毕业就进入上影厂,再到凭借《老井》拿下金鸡百花双料影后,她的职业生涯就是一部典型的励志大女主戏。可谁能想到,这么个“人生赢家”竟然用后半生的操作证明了一个道理——“作”是无底线的。
最早她从演艺圈光荣退役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她是想安安静静地当个贤妻良母,带着孙海英搞搞“家庭小剧场”,结果没过几年,他们俩整出的幺蛾子比电影剧情还离谱。先是高调投资教育,办学校圈钱,学费高得吓人,教学质量却感人;后来,更是移民美国,摇旗呐喊过得像“美国形象大使”。这些年,发的公开言论次次踩雷,简直堪称“网络公共关系课”反面教材。
最扎眼的,还得是悼念安倍晋三那一出。人家在国内银幕上演了那么多“正义化身”,到了现实中却为一个历史争议颇大的日本政客“声泪俱下”,这反差堪比当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穿上了袈裟当佛爷,直接让网友们喷得她“德不配位”。可惜,吕丽萍夫妇没意识到问题根源,反而一副“批评我就是你们的错”的姿态。孙海英更是火上浇油,撂话说“没急事不回国”,这话一出,吃瓜群众纷纷表示:别急着回来,地球也没缺您俩。
这事儿闹到这地步,咱也不能光看热闹。其实吕丽萍的坍塌,很大程度是自个儿“定位不清”。人前她是“百花影后”,人后却在公开场合频频挑战公众共识,甚至用自己的言论刺痛历史记忆的神经。娱乐圈能成就一个人,但它永远无法掩盖人性中的荒诞。当一个人自以为脱离了大众的评价体系,却又在利用“关注度”给自己镀金,这就是悲剧的开端。
更深层的问题是,吕丽萍背后的价值观冲突,折射出了某些人面对时代变化的焦虑感和失落感。从当年的“全国偶像”到如今的“网络跳梁”,吕丽萍的反差不是个例。那些选择“自我放飞”的公众人物,总是在试探底线,但不幸的是,底线从不迎合冒犯者。
说到这,我想问:吕丽萍的“人设崩塌”,真的是偶然吗?还是说,一些曾经站在聚光灯下的人,注定要被现实的灯光曝出瑕疵?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