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罗刹海市》火爆之后,很多人都去生搬硬套,用里面的意象套用在流行音乐大咖身上,还生出了很多舆论影响。其实,无论创作歌曲的人,还是被人们认为指代的人都没有正面回应这首歌曲。只是人们善于用民间道德来评价娱乐圈,善于看热闹罢了。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自以为是,总是认为自己认为的才是对的,而别人认为的不一定对,但他们有时候善于抱团,容易互相影响。只要有一个人提出一种新鲜的意见,似乎有那么回事,又似乎没有那么回事,云里雾里,真真假假,很多人就会随声附和,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互联网是产生看客的地方,也是看客扎堆儿的地方,很容易形成无理性的声音,但这种声音偏偏能够迎合很多人的心态。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只要能够产生流量,就有资本制造话题,甚至直接带节奏,形成强大的流量,让很多人投身其中。很多冲上热搜榜的新闻并不是什么大新闻,大多是娱乐新闻。人们关注娱乐新闻,喜欢在里面寻找对应物,还要把这种对应物和现实娱乐圈中的人或现象作对比,结合在一起理解,就有些意思了。越是这样,就越容易催生娱乐圈内的爆炸式新闻。很多人寄生在娱乐圈,并不是影视明星,也不是歌星,只是要发现和传播娱乐圈内的新闻。正面的新闻并不一定能够引发人们的关注,而负面的新闻却能够瞬间引爆舆论,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娱乐圈从来不缺乏新闻,尤其是一些权钱色交易,一些潜规则的流行,一些影视明星的收入等等,都是新闻,可以爆料,引发人们的热议。人们大多受到传统道德的影响,形成所谓的民间道德。这种道德体系是经过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改造才得以推行的。统治阶级改造了儒家道德,使之成为社会流行的道德,从人们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各种灌输。除了官员宣扬,就是家族内部的宣扬和灌输,让每个人都懂道德,接受道德约束。人们接受民间道德之后,很容易受到约束,也很容易带着民间道德的“有色眼镜”判断事物。娱乐圈内的事情大多违背民间道德,因为娱乐圈是资本投入的圈子,很容易走在时代的前列,也很容易制造所谓的娱乐新闻,让很多人信以为真。明星结婚、离婚、婚内劈腿、逛夜店、举办演唱会、拍戏等等事件都可以成为娱乐新闻,而且这样的新闻经久不衰,很容易翻空出奇。
最早婚前同居的不是大学生,而是娱乐明星,甚至有的娱乐明星有多个性伴侣,就是不结婚。他们的思想超前,搞了很多被民间道德判定为离经叛道的行为。有明星聚众淫乱,有明星吸毒,有明星经常出入于灯红酒绿之地,有女明星陪伴多个男客人。只要挣钱多,他们就会尝试各种可能。而在这方面,法律往往有很多漏洞,并不能有效约束他们。只要资本允许,娱乐明星就可以为所欲为,因为资本已经买通了权力系统,要为明星保驾护航。资本会让明星形成独特的人设,也就是明星标签化,给人们形成深刻的印象。其实,明星并非如人设那样固定,甚至明星本人根本不具备那样的人设,但就是要服从资本的运作需求,只能打造那样的人设。说白了就是,资本在娱乐圈内运作,把明星当成了赚钱工具,甚至不惜制造一些明星的花边新闻和负面新闻,以此引发人们的关注,也就引发了流量效应。
关注娱乐圈的人大多是些看客,早就受到民间道德的影响,把明星们看成“戏子”,说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其实只是把婊子和戏子放在一起评价罢了,借以增强自身的优势感。娱乐圈内的明星挣钱太多,却不直接生产粮食。如此一来,就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人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挣那么多钱?一个娱乐明星偷税漏税被罚款,竟然罚了八亿多,但这个明星轻松交罚款,可见她挣的钱只能比八亿多,不能比八亿少。生产粮食的农民几辈子都挣不了八亿,只能羡慕嫉妒恨。人们用民间道德评价她们,感觉具备一定的道德优势,但她们似乎引领社会时尚,很多人都向她们学习。结果娱乐圈滥俗,民间道德体系很快就受到了挑战,逐渐土崩瓦解了。
人们仍然“笑贫不笑娼”,仍然关注娱乐圈内的明星,也关注他们的所谓作品,搞各种解读,甚至毫无底线,毫无创新,人云亦云,还要在自媒体上展开各种评论和演绎。一般情况下,娱乐明星不会和他们计较,因为和他们计较,就很容易把他们“骂”出了名,也让他们蹭了流量。即便不计较,很多人也照样蹭娱乐明星的流量,搞各种解读,其实都是媚俗的解读,也都是从民间道德的角度解读,只是为了迎合很多人的心理,当然也能产生很大的流量效应。毕竟,关注娱乐圈的人都是俗人,也都是自以为是的人,也早就被民间道德深深影响,但他们想突破道德束缚,又不敢自己突破,只能看着明星们各种突破民间道德约束的表演,等于隔岸观火,看热闹不嫌事大。
凡是用民间道德评价娱乐圈的人都是不得要领的,也都是被民间道德束缚不得自由的,当然也是俗人,并不高雅。他们大多没什么理性,都被网络舆论带着走,在一些所谓观点上面随意改造,只要符合了大多数人庸俗的想法,就一定会带动流量,一定会被网络平台大力推广。如此一来,用传统道德评价娱乐圈的风气就在资本的运作之下长盛不衰了。或许,无论被评价的还是评价的都不是什么正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