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外,大山可以说是十分特殊。
他不仅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甚至比很多国人还“中国”。
一个地道的加拿大人,却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活跃在中国的相声舞台、电视荧屏,甚至娶了个中国媳妇儿,生了俩娃。
要不是长着一副外国人面孔,大山绝对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本来在中国混的好好的大山,却突然选择了急流勇退。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山对中国的“执念”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家族的传承。
他的祖辈在上世纪20年代,那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远万里来中国行医,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饶大夫”。
这段经历虽然短暂,却在大山家族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山没经历过那段历史,不过父母总喜欢聊起祖父母的往事。
耳濡目染之下,他对中国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一种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和好奇。
那颗“中国心”的种子,在他小时候的心田里已经慢慢扎根了。
大学时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山选修了“现代汉语”课程。
这课程就像一把钥匙,解锁了通往中国文化的神秘大山。
他被汉语的魅力深深吸引,从选修到主修,从兴趣到热爱,大山一步步走进了中国文化的殿堂。
大山因对中国研究的热爱和出色表现,成功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还幸运地被选入了中加学者的交流计划。
1988年,大山来到北京大学进修中国语言文学。
那年,央视的元旦晚会打算招募几位海外留学生参与节目。
大山凭借着高大的身材、金发碧眼的外貌以及一口略带“洋腔”的中文,被选中参加演出。
他穿着军大衣,戴着雷锋帽,一口一个“玉兰,开门呐,我是大山”,瞬间引爆全场,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洋明星”。
从此,这个名字“许大山”便和这个人紧密绑定。
这些年,大山上了四次春晚,他那逗趣的相声让人乐呵呵,挺受欢迎的。
这位外国朋友成了姜昆的徒弟,成为我国相声界首个外籍弟子。
这段师徒情谊,不仅让大山在相声领域获得了更专业的指导,也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从效仿至创作,大山持续探寻相声的表演范式,努力把中西方的幽默成分加以融合。只为呈现独特的相声魅力。
他在相声界表现亮眼,还涉猎影视、主持和脱口秀等多个领域。
他不断挑战自己,不断突破自我,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着中国文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山逐渐意识到,相声这条路似乎走到了一个瓶颈期。
在德云社等新兴相声力量的崛起下,传统相声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大山在琢磨着,将来要怎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一次与冯巩的交流,点醒了大山。
冯巩那句话“要想成功,就得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让大山突然明白了。
他开始琢磨自己来中国的原因,发现除了学相声,还想要深入了解和传播中华文化。
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成为一名真正的“文化使者”。
在这片土地上,大山不仅事业有成,还收获了美满的爱情。
他与一位重庆姑娘甘霖相爱,后来俩人结了婚。
甘霖是一位乐队助理,性格开朗活泼,对大山充满爱慕之情。
而大山也被甘霖的美丽和才华所吸引,两人一见钟情。
他们的爱情故事,就像一部浪漫的跨国恋曲。
语言的障碍并没有阻挡他们彼此靠近,反而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的缘分。
三年的爱情旅程,他们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建立了温馨的家,现在还有两个萌娃相伴。
婚后,大山更加深入地融入了中国社会,他成为了一个中国女婿,一个中国家庭的一份子。
他不仅学中文,还深入探索中国的文化和习俗。
他努力成为妻子和孩子们的依靠,成为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
然而,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大山开始思考他们的未来。
他看明白了,孩子们得接触更多种类的知识,最好是在一个开放的国际氛围中长大。
他最终下定决心,把孩子们送回加拿大去上学。
这个决定,并非意味着大山要放弃中国,放弃他的事业和家庭。
相反,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
他相信,孩子们将来会成为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桥梁,成为像他一样的文化使者。
冯巩的那句话一直在大山心头萦绕。
“跳出舒适圈”,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建议,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对未来的挑战。
大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事业,他意识到,相声只是他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
他开始尝试转型,从相声演员到文化使者,从舞台到幕后,从中国到世界。
他涉足外交主持,用流利的英语和中文,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他参与语言教学,将自己的语言学习经验分享给更多人;他还投身话剧表演,探索不同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
大山没有彻底丢掉相声,反倒是把它和脱口秀融合,弄出了个全新的节目叫《大山侃大山》。
在这个节目中,他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引发观众的共鸣。
这档节目不仅在中国获得了成功,还走向了国际舞台,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大山还开了个工作室,主要是想推广和分享中国文化。
他研究中国古诗词,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并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想通过自己奋斗,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文化的魅力,喜欢中国。
即便不在中国舞台上露面,大山依然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
相反,他将自己的舞台扩展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他以独有的方式,于多元的领域、各异的国度,致力传播中国文化,倾情讲述中国故事。
虽然大山不再常出现在大家眼前,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和推广却从未减弱。
他始终活跃于短视频平台,倾心分享着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深切感悟
结语大山的未来还会带来哪些惊喜?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将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光明网:《演员大山:文化交流需双向进行》2024-05-27
封面新闻:《姜昆好洋徒 大山侃大山》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