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学生张培祥,24岁病逝被葬于八宝山,到底是什么身份?

内地明星 1 0

2003年的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里安葬的大多是党和国家的功勋人物,而这次却是为了一位24岁的北大女学生——张培祥。

更让人意外的是,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也来到现场,当他发表悼词时,现场的北大师生无不动容。

等等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怎么会享有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待遇?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办

而且还是在"革命圣地"八宝山?

这个年轻的生命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要从那个平凡的体检日说起。

那天张培祥像往常一样去医院做例行检查。

忽然她发现自己的身上莫名其妙出现了一些红色的斑点。

"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吧,可能就是过敏了。"她还这样安慰自己。

可谁能想到这竟是一场夺命的噩耗悄然降临。

医生拿着化验单的手都在微微发抖:"对不起,检查结果显示...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这个消息像一记重锤,瞬间击碎了这个24岁女孩对未来的所有期待。

当眼泪夺眶而出的那一刻,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远在湖南老家的父母和弟弟。

但是这个倔强的姑娘并没有被病魔打倒。

"既然时间不多了,那就更要好好利用啊!"她擦干眼泪露出了标志性的倔强微笑。

就这样她一头扎进了自己最爱的文学世界。

在病床上她开始创作《大话红楼》,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解读这部千古名著。

有时疼得实在受不了,她就咬着牙在病历本上写写画画。

"你看我把林黛玉写活了!"她兴奋地向病房里的其他人分享。

护士们都被她的乐观感染了,纷纷为她加油打气。

"她真是个奇迹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在发光发热呢。"护士们私下里这样评价她。

病魔虽然摧残着她的身体,却摧毁不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她说:"我要用笔尖,刻下我生命的最后乐章。"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她一直在和时间赛跑。

那些文字就像繁星点点,照亮了她生命的最后时光。

说起张培祥的求学之路,简直就是一部现实版的"逆袭剧"。

1979年她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本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因为父母的重病,让这个小女孩过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那时候的家里连一顿像样的饭都吃不起。

10岁正是爱做梦的年纪,但她却不得不面对人生第一个重大抉择:辍学还是继续上学?

"家里一分钱都挤不出来了,对不起培祥......"母亲说这话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就在她以为要和学校说再见的时候,姑父出现了。

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长辈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二话不说就承担起了她的学费。

就这样她得以进入当地最好的高中——醴陵四中。

谁知道好日子没过多久,家里的困境又一次把她逼到了墙角。

这一次是学校校长罗定中挺身而出。

"孩子你的前途只有一次,容不得浪费。"校长的这句话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学费有着落了但照顾父母的担子依然压在她瘦弱的肩上。

白天上课晚上给父母煎药,饭点了就赶紧回家做饭。

同学们都说:"这丫头是铁打的吧,这么拼都不喊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那年她一举成为株洲市的状元。

当录取通知书从北京大学法学系寄来时,整个醴陵四中都沸腾了。

这个励志的故事,她后来写进了《卖米》这本书里。

说真的比起那些偶像剧,她的故事才更值得被搬上银幕。

用现在网友的话说,这就是"你以为的天才,其实就是在别人做梦的时候在努力"的最好诠释。

进入北大后的张培祥,完全可以用"打不死的小强"来形容。

要知道北大的学习压力可不是盖的。

可她不仅要应付繁重的课业,还要靠勤工俭学来维持生活。

她说:"我要让父母过得更好一点。"

就这样她把每个月省下的生活费,一分不少地寄回了家。

这种拼劲让她的室友们都自叹不如。

有好心人看不下去了,想要资助她。

可这个倔强的姑娘,却总是笑着婉拒:"谢谢你们的好意,但我想靠自己的双手。"

甚至连北大的师生们知道她的故事后伸出援手,也被她礼貌地回绝了。

她常说:"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这样才有意义。"

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她最牵挂的依然是家人。

"我走后爸妈的药谁来按时给他们送?"

"弟弟还小他能照顾好自己吗?"

这些话她从来不在家人面前说。

但护士们经常看到她半夜偷偷抹眼泪。

可第二天一早她又会露出那个标志性的倔强笑容。

在她的床头柜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沓汇款单。

那是她想给家里最后的关怀。

"你说这丫头都这样了还想着别人。"医生们经常这样感叹。

这就是张培祥一个倔强到骨子里的北大女孩。

她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

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女孩,却在短短24年的人生中活出了不平凡。

有人说她的故事就是一部现实版的"平凡英雄传"。

确实这个时代不缺少光鲜亮丽的成功故事。

但像张培祥这样,在命运的重压下依然保持善良和担当的人,才更值得我们铭记。

所以当她被安葬在八宝山的那一刻,没有人觉得不合适。

因为在那片埋葬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土地上。

她同样是一盏照亮他人的明灯。

现在每当人们路过八宝山,总会想起这个倔强的北大女孩。

想起她短暂却璀璨的人生。

想起她用生命诠释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她的故事就像一束光,永远温暖着后来人的心。

这大概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不在乎活了多久,而在于是否真正活过。